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扬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病毒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禽流感
  • 2篇禽流感病
  • 2篇禽流感病毒
  • 2篇流感
  • 2篇军团菌
  • 2篇肺炎
  • 2篇病原
  • 2篇病原学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1篇多聚
  • 1篇多聚酶
  • 1篇多聚酶链反应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抗体
  • 1篇咽拭

机构

  • 13篇泉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陈志扬
  • 7篇郑丹凤
  • 6篇陈明春
  • 6篇郑友限
  • 5篇刘建忠
  • 4篇吴小凤
  • 3篇黄晓伟
  • 2篇龚彩婷
  • 2篇范桂生
  • 2篇李锋平
  • 2篇陈培蓉
  • 2篇王伟明
  • 2篇张超颖
  • 1篇刘江艺
  • 1篇杨育红
  • 1篇吴幼玲
  • 1篇林满芳
  • 1篇林碧莲
  • 1篇王秋月

传媒

  • 8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泉州市2010—2015年疟疾监测结果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泉州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启动以来的疟疾流行特征,评价消除疟疾目标落实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福建省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实施方案(2014年版)》,分析泉州市2010—2015年疟疾病例、媒介监测和"三热病人"血检情况。结果泉州市2010—2015年共血检"三热病人"35 590人,年均血检率0.71‰,检出疟原虫阳性34人,总阳性率0.95‰。6年均无本地疟疾病例发生,报告的34例均为输入性,其中国外感染占33/34,省外感染占1/34;间日疟占29.4%、恶性疟占64.7%、未分型占5.9%。媒介监测未捕获到历史传播媒介微小按蚊,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泉州市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持续做好监测工作。
王伟明范桂生陈志扬
关键词:疟疾传疟媒介疾病监测
324份新冠病毒感染者咽拭子标本qRT-PCR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后病毒载量变化规律,比较感染者不同种类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3月18日泉州市报告的48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为对象,依据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分为未复阳组29例和复阳组19例,回顾性分析所采集的324份咽拭子标本、55份深咳痰标本及36份肛拭子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未复阳组和复阳组发病到核酸检测CT值达峰值时间间隔分别为(7.1±4.8) d、(6.4±4.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复阳组在CT值达峰值后病毒载量下降,发病后(20.7±5.7) d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复阳组病毒载量在CT值达峰值后病载下降中反跳出现第二峰,发病后(29.9±6.1) d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时间间隔比未复阳组长(t=-3.84,P<0.01);不同种类标本(采集时间、对象相同)核酸检测结果比较显示,咽拭子标本与深咳痰标本检测结果Orf1ab基因一致性差、N基因一致性一般(Kappa值<0.00、Kappa值=0.30);咽拭子标本与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Orf1ab基因一致性较差、N基因一致性一般(Kappa值=0.15、0.29);深咳痰标本两种基因检出率均高于咽拭子标本(配对χ^(2)值=6.50、15.43,P<0.01)。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未复阳组与复阳组病程中病毒载量变化峰型不同,且复阳组发病至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时间间隔较长,原因有待探究;不同种类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以N基因结果一致性均略好,深咳痰、咽试子标本基因检出率前者高于后者。
陈晓玲郑友限刘建忠陈志扬郑丹凤龚彩婷吴小凤黄晓伟
关键词:KAPPA值
泉州地区2014-2017年活禽相关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及遗传进化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2014—2017年活禽相关外环境中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为本地区人感染禽流感的防控和预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泉州地区活禽监测场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以及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4株代表性H7N9禽流感病毒毒株的HA和N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外环境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29.04%(377/1289),其中H5、H7、H9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80%、13.34%、12.02%。各监测年份中,H7N9阳性率均高于其它亚型,其中2017年最高(21.88%)。不同类型标本中,案板的H7N9阳性率最高(65.4%)、污水次之(59.3%)、禽类饮水最低(29.6%)。采集场所中,最高的是农贸市场(61.7%)和活禽交易市场(52.8%)。对4株H7N9病毒的HA和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外环境和人源病毒分别属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谱系。HA蛋白的裂解位点均为PKGR/G,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突变;NA蛋白292位氨基酸都为R,没有出现奥司他韦耐药突变;PB2蛋白中,627位氨基酸从E突变为了K,526位和701位氨基酸没有出现突变。结论泉州地区活禽相关外环境存在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特别是农贸市场和活禽交易市场是人感染H7N9亚型的高风险场所,需要加强监测。
郑友限刘建忠李锋平陈志扬陈明春吴小凤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改进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探讨更为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为食品污染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福建省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实施方案要求,采集泉州市7类食品共212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常规致病菌分离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市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市售食品样品212份,7类食品中共致病菌检出率为8.0%,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尤其在熟制米面制品中。结论我市食品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可将常规致病菌分离法与Real-time PCR法进行结合,既可提高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又可缩短时间,提高食品污染物监测敏感性,值得基层实验室推广使用。
陈培蓉林碧莲杨育红郑丹凤陈志扬陈明春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REAL-TIMEPCR病原检测食品安全
2014—2017年泉州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诺如病毒的病原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泉州地区2014—2017年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期间的患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扎如病毒、星状病毒及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对其多聚酶和衣壳蛋白基因VP1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共采集96份来源于15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患者临床标本,共检出诺如病毒30份,阳性率为31.25%,其中GⅡ型23份、GⅠ型7份;随机选择10份阳性标本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其中9份为GⅡ.P16/GⅡ.2亚型,1份GⅠ.6亚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GⅡ.P16/GⅡ.2亚型诺如病毒新重组株与近期国内外暴发流行的GⅡ.P16/GⅡ.2亚型高度同源.结论引起泉州地区2014—2017年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为诺如病毒GⅡ.P16/GⅡ.2亚型和GⅠ.6亚型;其中GⅡ.P16/GⅡ.2亚型在泉州地区首次出现,为近期优势毒株.
郑友限陈志扬郑丹凤刘江艺吴小凤陈明春
关键词:诺如病毒病毒性胃肠炎进化分析
泉州市中央空调冷却/冷凝水军团菌污染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嗜肺军团菌污染状况,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4年6-9月,采集泉州地区87家公共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凝水水样,用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和微量凝集试验鉴定,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共采集水样341份,嗜肺军团菌检出率31.4%(107/341)。其中冷却塔水检出率38.1%(104/273),冷凝水检出率4.4%(3/68);医院检出率48.1%(25/52),商场、超市、大型写字楼检出率38.8%(40/103),宾馆、酒店检出率22.6%(42/186);对107株嗜肺军团菌进行菌型鉴定,有6个血清型,以LP1型(37.4%)和LP8型(25.3%)为主,二者占62.6%。结论泉州市中央空调系统冷却塔水检出率较高,医院和超市商场检出率较高,菌型呈多样性。应加强监测,加强空调系统的清洗、保洁,冷却塔是清洗消毒的重点。
刘建忠陈明春陈志扬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军团菌中央空调冷却塔水
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终末消毒效果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泉州市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的终末消毒效果,为今后实施类似疫源地终末消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方法,对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进行终末消毒效果评价。结果该疫源地物体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指示菌平均杀灭率100.0%;物体表面大肠杆菌指示菌平均杀灭率100.0%;室内空气自然菌平均杀灭率100.0%。结论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经终末消毒后,消毒效果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要求。
吴幼玲黄晓伟陈志扬陈培蓉
关键词:冠状病毒终末消毒隔离病区
2017—2021年泉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流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了解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和《福建省重点寄生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2017—2021年选取泉州市安溪县、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永春县、泉港区等6个县(市、区)的30个行政村作为土源性线虫病流动监测点,收集监测点3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粪便中虫卵并计数,计算感染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3~9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2017—2021年共调查6 021人,粪检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共32人,总感染率为0.53%,钩虫、鞭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35%、0.03%和0.15%,无混合感染,无蛔虫感染。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组及职业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2、5.170、18.551、18.073,P均<0.05),其中女性、60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以及农民感染率较高。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人群感染率较高,大专及以上人群未检出感染者。肛拭法检测3~9岁儿童1 042名,检出蛲虫感染者62名,蛲虫感染率为5.95%;不同地区和年龄的儿童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122、16.950,P均<0.05),其中晋江市感染率较高,永春县未检出感染者;6岁儿童感染率较高,9岁组未检出感染者。结论 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总体呈较低水平流行,儿童和60岁以上留守老人是泉州市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应持续加强对其监测和健康教育。
王秋月范桂生陈志扬王伟明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泉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病例与部分地区宿主动物监测结果
2024年
目的分析泉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疑似病例及部分地区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为出血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0年3月至2024年2月泉州市779例HFRS疑似病例血清学及部分地区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泉州市2020—2023年HFRS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9.95,P<0.01);HFRS疑似病例抗体阳性率14.9%(116/779),其中汉坦病毒(HV)核酸检出率69.8%(81/116);基因分型中汉城病毒(SEOV)型占97.5%(79/81);发病高峰在春夏季;抗体阳性病例主要在晋江市、南安市和石狮市;男女性别比1.5:1,以50~69岁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家务/待业人员;宿主动物监测点共捕获鼠形动物652只,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形动物HV感染率5.8%(38/652),均为SEOV型;各鼠种中感染率最高者是褐家鼠9.9%(36/365,χ^(2)=24.68,P<0.01)。结论泉州地区HFRS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由SEOV型引起,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建议加强重点地区和人群监测,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郑丹凤陈志扬龚彩婷林满芳
关键词:基因分型褐家鼠
泉州地区2014~2017年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毒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本研究对福建省泉州地区2014~2017年12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毒基因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实验室确诊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总体病死率(2/12,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点(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以及淋巴细胞减少症较常见)与中国其他地区报道的人感染H7N9疫情中感染患者的结果一致;不同的是,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以及出现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比例较低。所获得的三个患者的HA和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泉州地区患者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都属于长江三角洲谱系,且亲缘关系近;3株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均为PKGR/G,没有出现高致病性突变,NA蛋白292位氨基酸也没有出现奥司他韦(达菲)耐药突变,但PB2蛋白中都出现了与毒力相关的E627K突变。泉州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毒基因特征可为人感染H7N9病毒的病原学监测及疫情的科学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郑友限陈明春陈志扬刘建忠郑丹凤吴小凤张超颖李锋平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病毒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