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 作品数:29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空间参考学习记忆影响。方法48只大鼠分别在人为照射X波段微波100mW/cm2、S波段微波100mW/cm2、电磁脉冲(EMP)6×104V/m照射后6h、1d、3d、5d、6d、7d、10d、14d、21d、28d、6月、12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采集平均逃避潜伏期(AEL)数据,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规律。结果1.各组动物均经历学习阶段(6h^3d)、短时记忆阶段(5~28d)和长时记忆阶段(6~12月);2.三种波段辐照组照后6hAEL[EMP:(50.81±11.46)s;HPM-S:(56.06±9.47)s;HPM-X:(50.94±10.03)s]较对照组[(58.00±5.78)s]明显缩短(P<0.05),1~3d呈延长趋势;3.辐照组照后4~28dAEL较对照组延长,其中5~10d最为显著(P<0.05及P<0.01);4.辐照后6月AEL[EMP:(5.19±1.51)s;HPM-S:(5.69±1.69)s;HPM-X:(5.34±1.82)s]仍较对照组[(3.97±1.09)s]显著延长(P<0.05及P<0.01);5.辐照后12月AEL[EMP(6.44±2.19)s、HPM-S(15.06±6.33)s;HPM-X(12.25±11.33)s]仍较对照组[(5.06±1.18)s]明显延长,其中两微波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也较EMP组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三种波段辐照后空间参考学习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长时记忆能力均明显减弱,具有抑制和延迟效应,晚期尤为显著,微波组重于EMP组。
- 陈娟左红艳王德文彭瑞云王水明韩志涛王鲁宁
- 关键词:电磁辐射MORRIS水迷宫空间参考记忆
- 3种波段电磁辐射致大鼠脾脏损伤的定量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波段电磁波全身照射后脾脏损伤病理变化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电磁脉冲(EMP)、S波段高功率微波(S-HPM)和X波段高功率微波(X-HPM)全身照射Wistar大鼠120只,并设伪照射40只为对照组。分别于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6 m、12 m分批麻醉活杀,取脾脏组织,分别制作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根据淋巴细胞凋亡数、增生程度、脾小体萎缩程度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对辐射损伤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定量检测和分级。结果电镜下在不同时期均可观察到凋亡和坏死图象。光镜下:三个实验组大鼠辐照后脾脏发生相似的损伤效应,即早期以淋巴细胞凋亡为主,伴随脾小体不同程度的萎缩,中晚期淋巴细胞开始增生和间质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病变经历平台期、高峰期和修复期,各期出现的时间、平台期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程度均存在组间差异:上述变化均以X-HPM组和S-HPM组重于和早于EMP组,尤其以X-HPM组最为明显。结论3种不同波段电磁波均可导致脾脏基本相似的时相性辐射效应,表现为淋巴细胞凋亡、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增生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所致效应的程度及其时相性变化因辐射源的种类和频率的不同而各有其特点。
- 王炜王德文左红艳陈娟高亚兵彭瑞云姚华刘燕刘小玲
- 关键词:电磁脉冲脾脏淋巴细胞
- STD淋球菌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
- 1998年
- 应用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淋球菌,应用PCR方法与套式PCR方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在100例STD患者中年龄、性别对淋球菌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二者混合感染无明显关系,凡与STD患者频繁性接触都存在着感染的可能。临床资料分析表明,STD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主要集中于20~40岁,女性集中于20~30岁之间,工人患者最多,确定了STD患者重点监控对象,为STD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实验表明,PCR检测病原体感染更加敏感、快速、准确。
- 步恒富雍刚胡良平陈娟李钟铎李钟铎
- 关键词:淋球菌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性传播疾病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被引量:7
- 1994年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严重危害幼鸡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免疫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进展情况。
- 陈娟
- 关键词:鸡病IBD病原流行病学免疫学
- 电磁辐照对海马病理形态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对比性研究3种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脑区的损伤病理及相关因子表达情况,为防治措施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功率S波段微波辐照组(S)、高功率X波段微波辐照组(X)、电磁脉冲辐照组(E),C组给予伪照射、余3组分别给予100 mW.cm-2、100 mW.cm-2及6×104V.m-1,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活杀,海马组织经HE染色及甲苯胺兰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FAP、IL-1β、iN-OS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辐照后6 h^7 d各辐照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和凋亡。辐照后3 d,E、S、X组尼氏体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4.44±0.83、2.70±0.76、2.22±0.69,明显低于C组(13.76±4.88,P<0.01)。辐照后6 h各照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缺血性改变、辐照后3 d出现空泡和次级溶酶体,血管间隙增宽水肿;辐照后3 d,S、X组的IL-1β(IOD)分别为1.29±0.71、1.22±0.43,明显高于C组(0.96±0.29,P<0.01)。iNOS分别为1.44±0.60、1.87±0.52、1.69±0.43,明显高于C组(0.65±0.25,P<0.01)。GFAP分别为0.14±0.07、0.16±0.07、0.16±0.07,明显低于C组(0.19±0.09,P<0.05或p<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3种波段电磁辐照皆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GFAP、IL-1β、iNOS因子参与了电磁辐照所致损伤的病理过程;高功率微波作用较电磁脉冲明显,,而X的作用又较S明显。
- 陈娟王德文左红艳彭瑞云王水明高亚兵胡文华马俊杰
- 关键词:海马尼氏体
- 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 1996年
- 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株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杂交瘤细胞。ELISA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ID5和4D5均与人hCG有特异性反应,腹水效价分别为3.2×10-5、6.4×10-5,均属于IgG1亚类。与人促卵泡激素(hFSH)和人促黄体激素(hLH)的交叉反应呈阴性。免疫转印结果显示能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4×103u的hCG-β链条带。亲和常数分别为1.01×107L/mol、4.43×107L/mol。
- 史燕燕刘宏伟陈娟安星兰刘会君高秀亮焦有烈
- 关键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
- 西藏地区新分离环状病毒基因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对从西藏地区新分离的环状病毒(Ti3010株)进行分类和鉴定。方法:从病毒感染的BHK13单层细胞中提取病毒基因组RNA,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RNA的耐RNA酶特性和基因组RNA特征。结果:RNA抵抗RNA酶消化,基因组RNA由10个片段组成,带形分布为3-3-2-2,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0.72~3.18)×106,总相对分子质量为16.84×106。结论:结合该病毒的一些生物学性状,显示了西藏地区特殊生态环境下新分离病毒的独有特征,Ti3010可能是环状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 黄祥瑞陈娟李德荣苑锡同李晓萸朱爱华张启恩
- 关键词:环状病毒肠病毒
- 三种波段电磁辐射对海马损伤的病理及相关因子表达定量测定
- 目的:对比性研究X波段微波、S波段微波、电磁脉冲(EMP)对大鼠海马脑区的损伤病理及相关因子表达情况。方法:126只大鼠分别在X、S波段微波各100mW/cm2, EMP6×104V/m照射后6 h、1 d、3 d、7d...
- 陈娟左红艳王德文王水明彭瑞云
- 关键词:电磁辐射海马
- 文献传递
- 人巨细胞病毒^(32)P标记PCR产物探针敏感度被引量:1
- 1996年
- 32P探针杂交是病原微生物基因诊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建立了人巨细胞病毒PCR、套式PCR的基础上,我们用613bpPCR外引物扩增产物制备了杂交探针,并与300bp内引物扩增产物进行转膜杂交,可将单纯琼脂糖凝胶电泳17ng的检测水平提高到0.5ng,稀释梯度相当于提高2个数量级。因此,利用PCR结合32P杂交就可以检测出不到1个病毒的基因拷贝(100ag)。
- 步恒富陈娟沈荣森马立人徐永强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类风湿因子胶乳诊断试剂的研制被引量:1
- 1996年
- 对传统的类风湿因子胶乳诊断试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当胶乳包被抗原时加入人血清白蛋白和制成品在37℃孵育3周老化等新工艺的引入,使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
- 史燕燕焦有烈王俊朝刘宏伟陈娟徐玉芝丁玉珍
-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