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新波

作品数:558 被引量:4,431H指数:38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55篇期刊文章
  • 154篇专利
  • 14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3篇电气工程
  • 102篇电子电信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26篇变换器
  • 117篇电平
  • 111篇直流变换
  • 108篇直流变换器
  • 108篇逆变
  • 106篇零电压
  • 97篇逆变器
  • 96篇零电压开关
  • 93篇三电平
  • 76篇全桥
  • 56篇全桥变换器
  • 54篇电流
  • 53篇谐振
  • 50篇电感
  • 48篇电源
  • 46篇并联
  • 45篇电平变换器
  • 43篇三电平变换器
  • 42篇电容
  • 39篇电路

机构

  • 517篇南京航空航天...
  • 4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1篇盐城工学院
  • 8篇光宝科技股份...
  • 5篇苏州大学
  • 4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 3篇弗吉尼亚理工...
  • 3篇全汉企业股份...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经济学院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555篇阮新波
  • 81篇严仰光
  • 59篇陈乾宏
  • 56篇刘福鑫
  • 51篇任小永
  • 35篇陈武
  • 30篇杨东升
  • 29篇王学华
  • 26篇方天治
  • 26篇金科
  • 20篇王建冈
  • 19篇李艳
  • 14篇姚凯
  • 13篇李斌
  • 13篇熊小玲
  • 13篇张欣
  • 12篇金茜
  • 11篇郗焕
  • 10篇旷建军
  • 10篇周林泉

传媒

  • 98篇中国电机工程...
  • 76篇电工技术学报
  • 23篇电力电子技术
  • 15篇第八届电力电...
  • 13篇第十四届全国...
  • 11篇中国电源学会...
  • 10篇南京航空航天...
  • 9篇中国电源学会...
  • 8篇电源世界
  • 8篇中国电源学会...
  • 7篇第15届全国...
  • 7篇华东地区第二...
  • 7篇华东地区首届...
  • 7篇第五届中国高...
  • 6篇2008年中...
  • 5篇中国电源学会...
  • 4篇电力系统自动...
  • 4篇江苏省电工技...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Journa...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26篇2015
  • 25篇2014
  • 38篇2013
  • 34篇2012
  • 26篇2011
  • 29篇2010
  • 48篇2009
  • 38篇2008
  • 45篇2007
  • 19篇2006
  • 28篇2005
  • 14篇2004
5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Boost加LLC谐振变换器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oost加LLC谐振变换器的并联均流控制方法和装置,属于直流变换器控制领域,所述方法包括:S1:检测各Boost加LLC谐振变换器模块输出的滤波电容电压V<Sub>on</Sub>和前级Boost升...
王峰王学华阮新波
基于输出电压上翘特性的ISOP组合变换器无互联均压控制策略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L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ISOP)组合变换器十分适用于高输入电压、低电压大电流输出应用场合。要保证该组合变换器正常工作,就必须保证各模块输入电压均压与输出电流均流。现有...
陈武王广江朱旭阮新波
关键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输入均压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芯片尺寸封装功率器件的集成电力电子模块(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三维封装结构取代传统的平面封装结构可获得高性能集成电力电子模块.在实验室完成由2只芯片尺寸封装MOSFET和驱动、保护等电路构成的三维封装半桥IPEM.从互连焊点形状的优化和封装工艺过程参数的控制出发,进行IPEM的可靠性控制.采用阻抗分析仪Agilent 4395A测量IPEM的寄生参数,建立了半桥IPEM的寄生参数模型;采用半桥IPEM构成12V/3A输出的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2只MOSFET的漏源极尖峰电压小,说明HB-IPEM的三维封装结构有效减小了寄生电感.运用Flotherm软件对半桥IPEM进行了热分析,给出了温度分布仿真结果.焊料凸点传热使芯片的最高结温明显降低,三维封装结构实现了良好的热设计.
王建冈阮新波
关键词:芯片尺寸封装可靠性寄生参数热设计
新型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直变换器
一种新型单级功率因数校正交/直(AC/DC)变换器,包括输入滤波整流电路、PFC级变换器和DC/DC级变换器。其特点是在正激式、反激式或半桥式功率因数变换器上添加了两个变压器T<Sub>1</Sub>绕组(N<Sub>1...
许化民阮新波严仰光
文献传递
零电压开关多谐振三电平DC-DC变换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零电压开关多谐振三电平变换器,它是在传统的三电平的基础上加入LCC谐振网络实现零电压开关,即在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上并联谐振电容,给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间串联谐振电感.它的优点在于谐振电容吸收了开关管和续...
金科阮新波
关键词:三电平变换器零电压开关开关电源
文献传递
一种新颖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被引量:45
2008年
提出一种新颖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该变换器由Buck变换器和Boost变换器级联等效而成,其可以将宽范围的输入电压高效率变换到额定电压附近,这样对后级变换器而言输入就是一个窄范围,从而保证了后级变换器的优化设计;与此同时,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的滤波工作模式还保证了额定输入电压附近效率的最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提出的四开关Buck-Boost变换器作为前级的两级式变换器可以满足未来通信电源模块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宽输入范围的要求。
任小永唐钊阮新波危建华桂潮
关键词:宽范围高功率密度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均压均流的一种方法
以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为例,分析了该变换器输入分压电容不均压和输出不均流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具有三个闭环的交错控制策略,均压环的输出分别校正两个电流内环的给定值,使输入电压高的模块输出电流变大,输入电压低的模块输出电...
章涛阮新波
关键词:全桥变换器交错控制均压均流
采用双环控制的四桥臂三相逆变器
2003年
本文介绍了三相四线逆变器的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环控制方案,给出了仿真结果。
杨宏阮新波严仰光陈宏
关键词:逆变器双环控制
Buck型级联系统高频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Buck型级联结构是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常见的结构之一,然而,Buck型级联式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模块之间的交互可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不稳定。解决该小稳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采用Middlebrook判据,使前后级变换器的输入输...
张欣阮新波
关键词:供电系统
文献传递
对移相控制零电压开关PWM全桥直流变换器的新型理论分析方法被引量:11
2003年
对移相控制零电压开关PWM全桥直流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理论分析方法,该方法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将变压器副边整流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理想电容器并联来展开讨论,从而使理论分析波形更好地吻合于实验波形。
许大宇阮新波严仰光
关键词:全桥直流变换器PWM零电压开关移相控制电路理论
共5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