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炯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7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7年
- 阎炯刘念张庆松
-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大脑发育
- 湖北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定84611名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0~、10~、20~、30~、40~、50~、60~、70~和80~共9个年龄段组,每个年龄段又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将每组各个受检者的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受检人群2019-nCoV核酸的阳性率为5.33%,以仅N基因阳性为主,占全部阳性病例的比重为66.42%。2019-nCoV核酸阳性率随着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峰值出现在60~年龄段。女性2019-nCoV核酸整体阳性率(6.21%)明显高于男性(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20~60岁年龄段的女性2019-nCoV核酸阳性率比男性高(各年龄段组内女性与男性比较,均P<0.05)。结论:2019-nCoV核酸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相关,20~60岁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70岁以前2019-nCoV核酸阳性率随受检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
- 阎炯任婵君杜娟李根石李淼陈建波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年龄性别核酸
- 小儿脑性瘫痪病因、诊断、康复治疗、评估及防治综合研究
- 张庆松刘京华董小华徐健安长青杨磊魏玉红阎炯王海勇代丽萍吉小红陈隽郝贤菊
- 该成果通过对78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偏相关高危因素分析,找出1-10位偏相关高危因素的排列顺位;拟定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标准;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脑瘫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制定出脑瘫三个康复评定量表,为患儿康复...
- 关键词:
- 关键词: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康复医学
- 脐带血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脐带血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 protein,S-100β)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足月出生的65例HIE新生儿为研究组,同时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6例)和中重度组(19例),同时研究组根据患儿出生后时间又分为急性期(出生后12~24h)和恢复期(出生后10~14d)。检测新生儿脐带血NGF、HSP70、S-100β水平,分析不同病情HIE患儿各指标差异,探讨NGF、HSP70、S-100β诊断新生儿HIE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P70、S-100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NGF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HSP70、S-100β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组,而轻度组NGF水平和NBNA评分高于中重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IE患儿NGF水平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HSP70、S-100β水平与NBN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恢复期相比,HIE患儿急性期血清NGF水平较低,而血清HSP70、S-100β水平则较高(P<0.05)。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分析显示,NGF、HSP70、S-100β检测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847、0.859、0.943。结论NGF、HSP70及S-100β与新生儿HIE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相关性,联合检测脐带血中3项指标水平有助于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
- 阎炯胡玉莲王维鹏
- 关键词:脐带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
- 2015―2020年湖北省新生儿先天梅毒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探讨发生先天梅毒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的个案信息,对其人口学特征、梅毒的检测治疗情况和所娩儿童先天梅毒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发生先天梅毒的影响因素。结果3467例梅毒感染孕产妇的年龄为(29.79±5.43)岁,母婴传播率为3.17%(110例),接受过驱梅治疗的比例为73.35%(2543例),规范治疗的比例为49.21%(170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梅毒暴露儿童占74.82%(259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时/产后确诊梅毒感染(OR=1.879,95%CI:1.237~2.853)、丈夫/性伴感染梅毒(OR=3.762,95%CI:1.473~9.608)、妊娠末次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简称非梅试验)效价≥1∶8(OR=8.908,95%CI:1.840~43.131)、未进行治疗(OR=6.360,95%CI:3.316~12.199)、进行一般治疗(OR=4.714,95%CI:2.385~9.320)、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性治疗(OR=0.559,95%CI:0.369~0.846)和足月产(OR=0.496,95%CI:0.300~0.821)是影响先天梅毒发病的独立因素(均有P<0.05)。结论梅毒感染孕产妇的确诊时期、妊娠末次非梅试验效价、治疗情况、分娩孕周、丈夫/性伴梅毒感染状况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情况与先天梅毒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明确诊断并规范开展驱梅治疗和暴露儿童预防性治疗有助于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 徐阳欢张蕃代国红李德海马艳霞张瑛阎炯
- 关键词:梅毒孕产妇先天梅毒影响因素
- 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平台的搭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使用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平台,对其在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辖区内活产新生儿74214例及疾病筛查手工登记资料中行筛查的新生儿对象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湖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辖区内活产新生儿55952例及以新生儿疾病筛查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的新生儿数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筛、召回确诊和随访治疗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整体筛查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初筛率、召回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苯丙酮尿症召回确诊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网络为基础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平台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提高筛查率和疾病的后续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水平,达到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 阎炯王玉红
-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平台
- 叶酸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和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A66G位点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的关系。方法:选取359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妇女和1032例正常生育妇女,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多态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良孕产的关系。结果:不良孕产史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TT突变纯合型、A1298C位点的CC突变纯合型和MTRR基因A66G位点GG突变纯合型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X^2=4.95,P<0.05;X^2=5.92,P<0.05;X^2=10.73,P<0.01);而MTHFR基因C677T位点、A1298C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的AA野生纯合型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X2=31.60,P<0.01;X^2=16.69,P<0.01;X^2=9.47,P<0.01)。结论: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的突变纯合型基因频率的增加与不良孕产的发生有关。
- 刘念阎炯杨林
-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不良孕产史
- 复发性流产患者夫妇的细胞遗传学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探讨复发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739对(1 478例)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 478例复发性流产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46例,异常率为9.88%,其中相互易位14例(0.95%),罗伯逊易位4例(0.27%),倒位34例(2.3%),多态性变异92例(6.22%),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0.14%)。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常规应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病因分析中不应忽视染色体多态性的作用。
- 刘念阎炯宋婕萍姚妍怡郭淮张慧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染色体多态性细胞遗传学
- 2011-2020年湖北省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HIV感染孕产妇所娩婴儿的母婴传播情况,探讨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为提高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湖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已分娩的HIV感染孕产妇的相关信息,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孕产史、ART、丈夫/性伴情况和暴露儿童接受预防母婴传播服务等因素,比较不同组间的母婴传播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97例研究对象中,HIV感染孕产妇和暴露儿童的平均ART用药比例分别为77.46%(385/497)和85.11%(423/497),10.66%(53/497)的暴露儿童为非人工喂养,HIV感染孕产妇开始ART的时间[M(P25,P75)]为16(9,29)周,暴露儿童早期诊断的确诊时间为98(96,205)天,2011-2020年母婴传播率为4.63%,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16.94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份2016-2020年(OR=0.163,95%CI:0.047~0.570)、孕产妇联合用药方案(OR=0.272,95%CI:0.096~0.771)、暴露儿童抗病毒治疗(OR=0.253,95%CI:0.103~0.621)、择期剖宫产(OR=0.167,95%CI:0.035~0.802)、人工喂养(OR=0.201,95%CI:0.103~0.621)是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母婴传播情况的总体趋势向好,提高抗病毒药物应用率、推广安全人工喂养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分娩方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 徐阳欢张蕃阎炯戴琼王玉红尹丹丹程凯代国红
-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影响因素
- 脑性瘫痪儿786例高危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03年
- 为追溯出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通过问卷形式进行家庭、母体、新生儿因素调查。认为多项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脑性瘫痪有明显偏相关。围生期的各种高危因素往往是脑性瘫痪的重要病因,这些因素可能多个重叠,也是脑性瘫痪早期诊断重要线索。
- 张庆松刘京华董小华徐健安长青杨磊魏玉红尤仲敏阎炯王海勇代丽萍吉小红
- 关键词:脑性瘫痪小儿高危因素围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