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立新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教学
  • 7篇渔业
  • 6篇中西太平洋
  • 6篇西太平洋
  • 6篇海图
  • 5篇海洋测绘
  • 5篇测绘
  • 4篇电子海
  • 4篇电子海图
  • 4篇鲣鱼
  • 4篇课程
  • 4篇教学改革
  • 4篇海洋渔业
  • 4篇航海通告
  • 4篇IHO
  • 3篇渔场
  • 3篇计算机
  • 3篇S-57标准
  • 2篇渔场预报
  • 2篇神经网

机构

  • 33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教育部
  • 1篇海军出版社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3篇郭立新
  • 13篇常亮
  • 7篇陈新军
  • 6篇冯贵平
  • 6篇沈蔚
  • 6篇方舟
  • 6篇朱瑞芳
  • 6篇陈洋洋
  • 5篇朱卫东
  • 3篇张进
  • 3篇杨佳伟
  • 2篇涂辛茹
  • 2篇邱振戈
  • 1篇高郭平
  • 1篇童剑锋
  • 1篇高峰
  • 1篇王学昉
  • 1篇高春霞
  • 1篇栾奎峰
  • 1篇汪金涛

传媒

  • 7篇海洋测绘
  • 7篇科技视界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电脑知识与技...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北京测绘
  • 1篇海岸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NSS发展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近几学期上海海洋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程《GNSS发展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从授课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总结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法。
常亮郭立新郭立新
关键词:GNSS教学改革
海洋渔场地貌图的设计方法研究
2018年
渔场地貌是分析预报渔情、选择渔业作业方式和选用渔具设备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晕渲制图等技术,应用ESRI Arc GIS软件系统,通过实验方法选定DEM插值算法及阴影光源参数,制作了表现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特征及鱼类生物资源分布状况的渔场地貌图,实现了多源、多维和异构数据的融合。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期望设计成果能够为今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杨佳伟郭立新李明辉李明辉
关键词:海洋渔业数字高程模型空间插值
海图人工地物信息处理工具包的设计与实现
2021年
目前,利用互联网发布和获取航海通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模式,而海图生产部门和用户主要延用了手工选择、摘录、检查和入库等操作来处理和应用通告信息,这种方式制约了海图改正和更新工作的效率。以海图人工地物要素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ArcMap软件、ArcGIS Add-In组件和ArcPython编程语言等开发环境,设计了互联网在线式人工地物信息处理解决方案,研究并解决了有关人工地物通告数据的爬取及清洗、提取与修编、检索和筛选,以及图层创建和输出等关键技术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嵌入式软件成果能够极大提高海图人工地物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效率,为海图改正和更新工作提供多种数据服务支持。
朱书颖崔洪生郭立新吴婉婷
关键词:海图改正航海通告嵌入式软件
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设计
2022年
为实现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标准化制定与应用,本文以IHO S-57电子海图国际标准为基础,通过分析海图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并根据渔业专题信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扩展了数据集信息记录中的数据集标识字段,定义了海洋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编码规则。在物标和属性类目中增加了渔业专题物标和专题属性,并添加了部分专题属性项(值),从而设计了渔业专题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整合、共享与应用海洋渔业信息,促进渔业专题电子海图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为渔业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渔业生产与管理以及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等提供规范化信息服务支撑。
陈建文方舟李庆伟郭立新
关键词:海洋渔业
海图学实作课程设计与实践
2017年
针对"海图学"的课程特点,制订了"海图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及实作方案。通过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IHO相关国际标准、专业软件等,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从多年的实际教学效果看,达到了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郭立新常亮沈蔚朱瑞芳
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及属性的设计方案被引量:3
2020年
为共享海洋地理空间信息,实现渔业信息的标准化,以中国远洋渔业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对海洋渔业专用物标信息的分类及IHO S-57电子海图等国际标准,提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渔业专用扩展物标类目及其属性设计方案。构建了海洋渔业电子海图数据专用物标,分别为海洋经济物种、海况环境、渔船、渔具等4个类目,并对其属性一一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统一和规范渔业专用信息的存储、管理、表达与应用,推动海洋渔业电子海图产品的标准化,从而为渔业资源、渔场地形、渔场底质、渔场环境、渔情预报等工作提供基础性信息服务支持。
王杨楠崔洪生郭立新童剑锋
关键词:电子海图海洋渔业IHOS-57标准
基于不同气候条件的中西太平洋鲣鱼渔场预报被引量:1
2019年
根据1995—2014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了产量最高的22个5°×5°的海区,结合尼诺指数划分不同的气候类型,以渔获量为指标,建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渔情预报模型。研究认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鲣鱼产量有所波动,其中厄尔尼诺月份月总产量和月均产量最高,与拉尼娜月份产量接近,而正常年份产量最低;不同空间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量有较大差异,在130°E~145°E海域,北纬5°产量明显高于南纬5°产量,同时正常月份的产量最高;在145°E~165°E海域,拉尼娜月份产量最高;在165°E以东海域,拉尼娜月份产量最低;将渔获量与Nino 3. 4区的SSTA建立关系,结果显示两者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均符合正态模型(P <0. 01)。模型验证的结果显示,3种气候条件下的预报结果与实际统计值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 <0. 01),模型有着较高的相关系数,拟合结果较好。针对中西太平洋不同空间位置的3种气候条件下鲣鱼渔获量波动规律进行研究,为预测渔场和相关预报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洋洋陈新军郭立新郭立新
关键词:鲣鱼渔获量渔场预报
基于捕捞努力量的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业入渔预测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陈洋洋陈新军郭立新郭立新肖卫平徐良琦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鲣鱼
基于不同环境因子的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灰色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18年
鲣Katsuwonus pelamis广泛分布于各大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其中以中西太平洋资源量最为丰富。综合评价环境因子对鲣鱼资源量的影响,构建科学的资源预报模型可为我国可持续合理开发该鱼种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1998—2013年中西太平洋渔获量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资源相对丰度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鲣鱼资源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度,选取合适的环境因子,并基于不同环境因子构建不同的灰色预测模型对鲣鱼资源相对丰度进行预测,比较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鲣鱼的产量逐年递增,而CPUE在年间有着较大的波动。灰色关联分析认为,海表面温度与CPUE的平均关联度最大,其次为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其他的环境因子与CPUE的关联度较小。基于多环境因子的预测模型中,包含所有因子(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叶绿素质量浓度a和Nin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的模型M1有着最佳的拟合效果,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6.475 2,相关系数为0.687 4;而基于单一环境因子的预测模型中,去除11月SST数据的模型S2有着最佳的拟合效果,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7.419 2,相关系数为0.791 0。相比多环境因子的预测模型,单一环境因子预测模型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实际值与预测值直接相关性也较高,可以作为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相对丰度预报的最优模型。
方舟陈洋洋陈洋洋陈新军
关键词:鲣鱼环境因子灰色系统
中西太平洋鲣渔场时空分布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中西太平洋海域是全球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业的主要渔场,该海域鲣渔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高产海域,是渔情预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提供的1995-2014年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对各年各月的鲣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和聚类分析,找出渔场重心变化规律,同时选取高产的22个渔区(分辨率5°×5°),研究时间和空间因素对CP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鲣历年产量逐步上升,CPUE波动较大,而各月产量和CPUE差异较大,高产月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历年产量重心分布不均,经度方向上分布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各月产量重心变化呈现顺时针变化规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再从北向南移动,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渔获量主要分布于5°S~5°N、120°~175°E,因此对该海域CPUE进行统计,以年份、月份和渔区为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极端气候年份与其它年份的CPUE有明显不同,月份间的变化与产量月间重心变化类似,上、下半年有着明显不同;不同空间下,经度间差异大于纬度间差异,135°~145°E为经度CPUE差异的分界线,而南北纬间的差异不明显。上述鲣的时空分布变化主要与ENSO现象引起的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太平洋岛国的相关入渔政策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舟陈洋洋陈洋洋陈新军
关键词:中西太平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