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树松

作品数:36 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地震
  • 16篇重力场
  • 10篇震前
  • 9篇地震前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地震预测
  • 5篇北缘
  • 4篇地壳
  • 4篇东北缘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汶川地震
  • 3篇地震前后
  • 3篇前兆
  • 3篇重力场变化
  • 3篇重力场动态变...
  • 2篇地震前兆
  • 2篇断裂带
  • 2篇形变
  • 2篇玉树地震
  • 2篇同震变化

机构

  • 34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作者

  • 36篇郭树松
  • 32篇祝意青
  • 19篇梁伟锋
  • 19篇徐云马
  • 15篇刘芳
  • 12篇赵云峰
  • 8篇刘练
  • 3篇付广裕
  • 2篇李辉
  • 2篇苏小宁
  • 2篇孟国杰
  • 2篇佘雅文
  • 1篇陆洋
  • 1篇陈石
  • 1篇周新
  • 1篇张子占
  • 1篇卢红艳
  • 1篇金红林
  • 1篇湛飞并
  • 1篇闻学泽

传媒

  • 14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观测及对芦山M7.0地震的反映被引量:13
2013年
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相对重力与绝对重力的观测情况,系统分析了该区域2010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芦山7.0级地震前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变化剧烈,芦山地震发生在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转弯部位;(2)芦山地震距2008年汶川地震不到100km,芦山震中及汶川地震震中均处于重力变化四象限中心,表明汶川地震震后恢复调整变化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3)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
梁伟锋刘芳徐云马祝意青郭树松赵云峰刘练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2010青海玉树地震同震重力和形变效应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分别以远场地震波形和In SAR数据反演得到的玉树地震断层滑动模型为基础,使用PSGRN/PSCMP程序计算了黏弹分层介质中玉树Ms7.1地震产生的同震重力和形变场。结果表明:1)由远场地震波形数据得到的断层滑动模型计算的同震重力和位移变化与震后野外调查得到的形变场更符合;2)可以监测到的同震重力变化仅分布在断层附近,同震水平位移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同震重力变化影响范围;3)震前两年和震后一个月,在玉树绝对重力台观测到的绝对重力变化与由两个断层模型计算的结果有明显差别,表明观测到的绝对重力变化蕴含着地震孕育过程、同震重力变化和震后恢复过程产生的重力变化。
赵云峰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刘芳刘练
关键词:玉树地震同震变化
汶川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变化研究
本文收集、整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四川地震局区域重力网资料,给出汶川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研究表明,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一条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构造带上,大震发生...
祝意青梁伟锋郭树松
关键词:汶川地震
海面重力异常向下延拓的两种方法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空间重力异常向下延拓方法不适用于海面重力异常向下延拓的问题,根据珀雷原理求地球表层内部重力的方法、海水密度及海底地形的特征,提出了两种海面重力异常向下延拓的算法。数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郭树松张子占陆洋
关键词:几何法
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究断裂活动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对甘宁陕交界地区2005-2013年的相对重力资料进行了相同基准的拟稳平差处理,剔除干扰因素,提取可靠的重力异常信息,给出了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地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较长时间...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郭树松刘芳赵云峰
关键词:地震学重力场
地震预测: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变研究
收集、整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及四川地震局区域重力网资料,给出汶川、芦山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系统分析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08年四川汶川Ms8.0和20...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
关键词:地震重力场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前失稳过程的重力场观测证据被引量:1
2021年
文中应用1996—2007年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亚失稳阶段的重力场变化特征,根据震前失稳过程的重力场观测证据探讨应用重力场识别断层进入亚失稳阶段的证据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断裂带的时变重力场在1996—2001期间呈正常态变化,2001—2004期间出现区域性区重力异常,2004—2007期间出现较明显的反向变化,震前一年变化较弱,呈现闭锁状态。这种变化过程较好地对应了岩石变形实验中由稳态加载阶段到失稳阶段中的线性稳态、偏离线性稳态、亚失稳状态的过程。2)龙门山断裂东侧接近四川盆地上的测点时序变化平缓无序,西侧后山断裂带上的测点在2002年开始出现一致性较好的"同升同降"变化特征。汶川地震发生在后山断裂带上,震后余震的分布和该断裂带的走向一致,说明该断裂带是断层的主要失稳位置,该断层的失稳导致该区域测点的重力场变化一致,符合实验研究中断层由稳态进入亚失稳状态的物理场协同化演化的判定依据。3)重力剖面点的时空变化显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在龙门山断裂西侧可观测到一次断层活动协同化过程。
郭树松祝意青徐云马刘芳赵云峰张国庆朱辉
关键词: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带
2008年和2014年两次于田M_S7.3地震前区域重力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及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2002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四期相对和绝对重力数据计算中国西部2002—2005年和2010—2013年重力变化,分析2008年和2014年两次于田M_S7.3地震的震前重力时空变化特征,两次地震前均出现较大范围区域重力异常,比较两次地震震中与震前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发现两次地震震前区域重力场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地震震中附近震前均出现较大局部重力异常;(2)震中均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附近;(3)地震均发生在重力变化正负转换的零值线附近;(4)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2008年和2014年于田两次M_S7.3地震前均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最后,结合青藏高原北缘地质构造背景讨论了地震孕育发生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张国庆祝意青梁伟锋郭树松隗寿春
关键词:于田地震地质构造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收集、整理青藏高原东北缘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测量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与统一处理,建立以绝对重力为基准的区域重力变化,给出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时空变化结果和具有构造活动意义的重力场动态图像。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
重力观测地震预测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沿区域主要发震构造断裂带出现显著的重力变化梯度带;强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转弯附近或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特征中心附近;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强震孕育、发展、调整过程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基于震例提出了强震震前重力变化的"场-源-带"基本模式。最后,提出我国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展望。
祝意青申重阳刘芳徐云马李辉郭树松赵云峰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震预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