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义
- 作品数:32 被引量:20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清代北京的山西商人——根据136宗个人样本所作的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文章以136宗个人样本为依据,对清代晋商在北京的经营活动作出分析。内容包括:从商者的原属州县、经营范围、经营行为、成功和失败者的例子,以及官府对经营者的干预。样本中所指从商者,既有老板、掌柜、管账,也有店伙、帮工和学徒,涉及的商号,多数是资本不大、用人不多的中小铺户。这对人们谈商业、商人,动辄便是名贾名号,忽视对众多中小铺户的探讨,也许能起一定的补阙作用。
- 郭松义
- 关键词:营业范围
- 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灭亡情况的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宣统元年、二年北京灵柩出城登记呈报书记录的资料,并结合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北京年人口死亡数、死亡率、不同年龄段男女死亡比例等,做了大致的测定。鉴于登录的人口死亡原因中,痨症等传染性疾病占有主导的位置;在中青年妇女中,月经病和因做产导致死亡的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婴幼儿的死亡,除瘟症、痧症外,惊风、喉症、天花等,都是主要的杀手,从而看出当时北京的医疗和卫生保健,尚处于被动、缺少预防的状态。
- 郭松义
- 关键词:人口死亡年龄
-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二)
- 2003年
- 郭松义
- 关键词:著作研究方法史料
- 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被引量:26
- 1995年
- 在1994年第1期《中国经济史研究》上,本人以《清代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为题,就有清时期南方诸省的粮食亩产、总产和人均粮食拥有量,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把目光移到北方旱作区,看一看在鸦片战争前夕,那里的粮食生产达到了什么水平。
- 郭松义
- 关键词:清代粮食生产农业经济史
- 清代的皇族被引量:2
- 1995年
- 八十二年前的辛亥革命,一举把坐了二百六十八年江山的大清皇帝赶下了台,同时也宣告中国两千年来的帝王专制统治从此结束。八十二年,从整个历史长河看,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人眼里,已是不短的岁月了。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
- 郭松义
- 关键词:皇族爵位清代清朝政府
- 从赘婿地位看入赘婚的家庭关系——以清代为例被引量:28
- 2002年
-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向有“夫为妻纲”的说法 ,这是指丈夫在家庭中具有主导、决定性的作用。入赘婚相对于正常婚姻是一种异变。本文利用清代档案文书及其他资料 ,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考察 ,以期对赘婚制家庭关系有较全面的了解。
- 郭松义
- 关键词:清代赘婿家庭
- 清代农村“伙种”关系试探被引量:8
- 1989年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记录了不少有关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的资料。就在这些资料里,常常出现有“伙种”这样的名称。所谓“伙种”,顾名思义,也就是合伙耕种土地。但是由于它的流行面颇广,又牵涉到生产、分配以及“伙种”人身分地位等各方面问题,所以很值得进行探讨。鉴于史学界至今尚先人注意及此,故谨就所见资料,稍作考索,以提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 郭松义
- 关键词:乾隆刑部尚书刘统勋巡抚
- 制度框架约束下八旗女子的人口行为——读《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被引量:1
- 2021年
- 赖惠敏教授所著《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曾于2007年由台北五南出版社出版,颇获同行好评。十几年后,北京中华书局用简体字重新推出此书,不但在内容上有所增加,还按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的档案目录编号,将旧引大量档案重加校核更正,以适应新的学术进展。所以,这次新版本,不只是简体的重印,而是有新内容的增订。
- 郭松义
- 关键词:档案目录学术进展简体字
- 清代社会变动和京师居住格局的演变被引量:6
- 2012年
- 对于清初统治者强迫原居京师内城的汉官、商民迁出事,以往缺乏细致研究而令人心存疑惑。以当时的环境和条件,限时将六、七十万人迁出迁入,实在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况它又发生在京师。然在仔细搜求史料后,可知此事确曾严厉实施,并形成旗人居内城,汉官、商民居外城和城郊的基本居住格局。进一步追索,可发现当统治者完成迁居之时,现实又使其向相反方面行进,汉官、商民重新被吸引进入内城,这说明人为的隔离政策不可持续。文章梳理成四个题目进行讨论:一、统治者强制京师汉族官民迁离内城;二、汉官重返内城居住;三、汉族商民进入内城和旗民混居局面的出现;四、城居旗人不断迁出城外。文章参考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亦有笔者的新资料和新探索。
- 郭松义
- 关键词:清代京师迁居
- 清前期南方稻作区的粮食生产被引量:27
- 1994年
-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导的部门,而粮食生产又是其中的核心,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求以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历史上,粮食问题既是广大农民辛勤劳作之所系,同时也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焦点。考察历史上的粮食生产,必然要触及到当时的亩产、总产、人均拥有量等基本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先后有不少学者参与了这个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但因这个题目难度很大,特别是资料零散不成系统,加上计量上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一时还无法得出众所首肯的结论。有鉴于此,本人不嫌浅陋,以接邻近代的清代为例,探讨一下1840年前夕中国南方稻作区的粮食亩产、总产和人均拥有量问题。作为一个讨论的参与者,目的只是想把我们的看法提供给大家作参考,以期待此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解决的方向前进。
- 郭松义
- 关键词:经济史清代稻作区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