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表观扩散系数与ER、PR、C-erbB-2及p53相关性探讨
- 目的:分析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ER、PR、C-erbB-2及p53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在活体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并为乳腺癌治疗方案...
- 郭娟
-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表观扩散系数
- 文献传递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在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侧支循环形成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CE-MRA)在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价值。方法 2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和)手术证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3D CE-MRA检查。扫描范围包括双侧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3D CE-MRA扫描采用连续移床采集法,高压注射30ml Gd-DTPA对比剂,将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3D CE-MRA与DSA和(或)手术结果对比,分析其在显示病变血管周围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成功行3D 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无静脉污染。3D CE-MRA共检查580段血管,病变血管318段。205段病变血管周围没有侧支循环形成,113段病变血管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其中髂外动脉15段,股总动脉15段,股深动脉27段,股浅动脉31段,胫前动脉25段。结论 3D CE-MRA在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侧支循环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 郭娟王效春张辉王乐秦江波
-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侧支循环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常规MR表现及SWI表现。结果:MR表现分为:①局限肿块型7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4例T2WI呈高信号;3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②弥漫蔓藤型4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SWI表现:①肿瘤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呈较均匀稍高信号,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呈混杂信号或低信号为主,其间混杂条索状高信号;②静脉引流血管显示:4例局限肿块型为低回流型,3例局限肿块型及4例弥漫蔓藤型为高回流型;③肿瘤钙化与出血的鉴别:5例肿瘤钙化相位图以低信号为主,周边环以高信号;7例出血灶信号与之相反。结论:SWI序列可以客观的反映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构成成分,较常规序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重要的价值。
- 李树金张辉刘起旺钱丽霞郭娟
-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海绵状血管瘤软组织
- 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3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动态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及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方法急性发作复发缓解型MS患者(RRMS)组20例及对照组20名,分析Th17和调节性T细胞比率及IL-17和IL-23水平,比较2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23表达水平;给予甲泼尼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RRMS组Th17、调节性T细胞、IL-17和IL-23水平,并结合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头颅MRI增强病灶数目对RRMS组进行病情评估,采用IBM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RMS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RRMS组治疗前、治疗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RRMS组治疗前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RRMS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高于对照组[(2.10±0.45)%与(1.09±0.20)%;t=9.130,P<0.01],IL-17和IL-23高于对照组(IL-17:t=19.843,P<0.01;IL-23:t=22.747,P<0.01),RRMS组调节性T细胞低于对照组[(1.33±0.30)%与(2.52±0.30)%;t=12.422,P<0.01]。Th17、IL-17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Th17:r=0.458,P<0.05;IL-17:r=0.480,P<0.05),IL-23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368,P>0.05),Th17、IL-17、IL-23与头颅MRI增强数呈正相关(r=0.446,P<0.05;IL-17:r=0.544,P<0.05;IL-23:r=0.461,P<0.05)。给予甲泼尼龙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RRMS组Th17、IL-17、IL-23降低(Th17:t=5.747,P<0.01;IL-17:t=9.967,P<0.01;IL-23:t=14.697,P<0.01),调节性T细胞增高(t=10.050,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Th17、IL-17及IL-23仍高于对照组(Th17:t=6.889,P<0.01;IL-17:t=7.185,P<0.01;IL-23:t=13.284,P<0.01),调节性T细胞仍低于对照组(t=7.622,P<0.01)。RRMS组治疗前后,EDSS评分降低(t=6.190,P<0.01),头颅MRI增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3,P>0.05)。结论Th17/调节性T细胞表达失衡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高表达参与了MS的病理过程,可能作为治疗MS的新靶点。
- 任刚董捷刘晓蕾郭娟杨龙平薛峰峰张慧芳李新毅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
- 三维超声对不孕症患者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对比分析
- 研究目的 通过三维能量多谱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powerdopplerultrasound3D-PDA)技术对不孕症患者和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容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三维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子宫...
- 郭娟
- 关键词:三维超声不孕症患者
- 文献传递
- 正常妇女乳腺不同月经周期表观扩散系数差异的初探被引量:2
- 2009年
-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飞速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得以广泛应用于人体。近年来,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探明正常乳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不同月经周期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为乳腺病变的DWI检查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界值的确定、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 王霈张辉苏晋生张华华武瑞凤郭娟王俊波秦江波
-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月经周期正常妇女化疗效果评价正常乳腺
- 椎体Scheuermann病的MRI表现
- 目的:探讨椎体Scheuemann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腰椎基于较大视野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2例有胸椎MRI扫描资料,一例有胸椎中部椎间隙变窄伴Schmorl结节,一例有胸椎间...
- 郑育聪钱丽霞梁力郭娟闫茹茹郭晓媛韩虹
- 关键词:MRI椎体终板
- 文献传递
- 常用中草药超量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临床中草药处方用量中,常常存在中草药超出《药典》规定最大用量使用的情况,其中有毒中草药以及老人、幼儿等特殊年龄患者用药量,也存在偏高、甚至超出成人一日常用量的情况。以上情况,均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临床中草药用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此次调查的中草药为《药典》[2005版]收载的且为临床常用的品种,共计200种。
- 郭娟任润和
- 关键词:有毒中草药处方用量《药典》用药量常用量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T1 mapping、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以及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磁共振成像定量参数在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级:高分化组11例、中分化组32例和低分化组22例,FIGO分期为早期组(ⅠB-ⅡA期) 37例和晚期组(ⅡB-Ⅳ期)28例。所有患者术前行T1 mapping、DWI和DCE序列扫描并获得肿瘤组织纵向弛豫时间(T1-relaxation time)、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以及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速率常数(K_(ep))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各定量参数在评估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早期组与晚期组间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T1、ADC、K^(trans)值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宫颈鳞癌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鳞癌组的T1值高于晚期宫颈鳞癌,K^(trans)值低于晚期宫颈鳞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ADC及K^(trans)值诊断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0.74和0.79。三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1。T1和K^(trans)值诊断宫颈鳞癌分期的AUC分别为0.67和0.65,两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为0.69。结论 T1 mapping、DWI和DCE-MRI技术的定量参数可作为预测因子评估宫颈鳞癌病理分级和分期,多参数联合可提高宫颈鳞癌诊断的敏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济人胥毅郭丽美司鹏郭娟
- 关键词:宫颈鳞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应用的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3D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 郭娟张辉
- 关键词:下肢血管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