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抗体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真菌感染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真菌
  • 2篇侵袭性真菌感...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间质性
  • 2篇肺炎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性病
  • 1篇血容量
  • 1篇硬化症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郭丽
  • 7篇叶霜
  • 4篇陈晓翔
  • 3篇陈怡
  • 2篇李挺
  • 2篇陈光亮
  • 2篇王楷文
  • 2篇王晓栋
  • 2篇赵江峰
  • 1篇顾立扬
  • 1篇曹励欧
  • 1篇陈盛
  • 1篇谭晓明
  • 1篇顾越英
  • 1篇杨程德
  • 1篇陈志威

传媒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抗内皮素A型受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转化型研究
为了解肺动脉高压(PAH)是结缔组织病(CTD)一种严重的、难治的并发症,是导致CTD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的数据显示系统性硬化病(SSc)在CTD-PAH中占绝对主导,而我国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导致CT...
郭丽陈晓翔陈怡叶霜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99mTc-rhAnnexin V-128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评估放射性示踪剂99mTc-rhAnnexin V-128检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动物模型的早期病变。
郭丽
关键词:细胞凋亡间质性肺病系统性硬化症
吡非尼酮治疗临床无肌病皮肌炎合并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炎的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
郭丽王晓栋李挺陈盛谭晓明叶霜
风湿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风险因子及预后
陈光亮陈怡郭丽陈晓翔叶霜
一种抗人CD4和抗人CD184单克隆抗体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CD4和抗人CD184单克隆抗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为评估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临床分型或转归。本发明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时给予积极、针对性治疗,有望改善...
郭丽王楷文赵江峰曹励欧叶霜
Imatinib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硬化病的初步观察
叶霜郭丽陈晓翔顾越英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住院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住院的DCT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3例。对照患者来自同期住院的67例其他感染患者,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患者33例和其他细菌感染患者34例。同时,历史对照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按数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检验,确切概率法;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和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DCTD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的基础疾病为SLE(18例,55%),系统性血管炎(4例,12%)和炎症性肌病(4例,12%)。最常见的病原致病菌为念珠菌属(13例,39%),隐球菌属(10例,30%)和曲霉菌属(3例,9%)。感染部位则包括肺部(19例,58%),中枢神经系统(9例,27%)和血液播散型(4例,12%)。6例(18%)患者死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对于其他感染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的病程较短、感染前暴露的激素量较多、肝酶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历史生存对照分析,发现近几年的SLE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提高(历史组和近期组分别为64%和83%)。结论熟悉DCTD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疾病谱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恰当地干预;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进步和抗真菌药物的进展最终有望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陈光亮陈怡郭丽陈晓翔杨程德叶霜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侵袭性真菌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比较抗dsDNA抗体4种检测方法,即BioPlex磁珠包被多重免疫法,放射免疫分析法(Farr),ELISA法(MBDEHSA,EURO-ELISA),HOB-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在SLE患者的检测效能,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和各类方法学最适截断值的判定.方法 选取SLE患者119例,疾病对照组100例,健康对照组200名进行抗dsDNA抗体检测,同时引入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F),分析各方法学与其的一致性;分析不同方法测得抗dsDNA抗体表达量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定各方法学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依据原厂试剂盒设定的截断值,BioPlex与HOB所测定的抗dsDNA结果,相比其他检测方法,与CLIFT结果总体一致性较高;ELISA (MBL/EURO)方法所测得的结果与CLIFF结果阳性一致性最好;在SLE疾病活动度评判上,Bioplex结果与疾病SLEDAI评分相关性最强(r=0.297 6,P=0.001 2);在SLE是否合并LN 2组患者中,使用Bioplex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表达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 8);ROC曲线分析,Bioplex对于SLE患者体内抗dsDNA抗体检测效能最强.结论 相比其他方法,BioPlex在检测抗dsDNA抗体有较高的特异度,且与疾病活动度和肾脏受累有较好的相关性.
赵江峰王楷文王晓栋李挺郭丽顾立扬陈志威叶霜
关键词:自身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