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俊

作品数:31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青贮
  • 7篇香根草
  • 6篇发酵品质
  • 5篇有氧稳定性
  • 5篇不同种植年限
  • 3篇营养
  • 3篇玉米
  • 3篇青贮玉米
  • 3篇全株玉米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草地
  • 2篇营养物质
  • 2篇添加剂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人工草地
  • 2篇种子
  • 2篇种子萌发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机构

  • 31篇贵州大学
  • 9篇贵州省草地技...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津市农业科...
  • 1篇贵州省畜牧兽...

作者

  • 31篇郝俊
  • 16篇陈超
  • 9篇程巍
  • 4篇刘洪来
  • 3篇赵丽丽
  • 3篇陈秋生
  • 3篇朱欣
  • 2篇杨丰
  • 2篇王文亮
  • 2篇陈光燕
  • 2篇王建立
  • 1篇陈超
  • 1篇莫本田
  • 1篇宋高翔
  • 1篇向清华
  • 1篇李江
  • 1篇邓蓉
  • 1篇王丽学
  • 1篇李平

传媒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5篇草地学报
  • 3篇饲料工业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草原与草坪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草原与草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添加剂对温湿生境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贵州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全株玉米(Zea mays L.)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选用贵州本土常见的玉米品种进行全株青贮,设对照组和添加剂组(乳酸菌制剂、食盐、丙酸)。青贮60d后开封,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组发酵品质均较好,感官评价能达到一级优良,有机酸评分均为满分。有氧稳定性表现最好的为丙酸组,为110.5h,显著高于除食盐处理组之外其它组(P<0.05)。各添加剂处理组均能改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水平,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营养水平进行评价排名,结果表现为:丙酸组>乳酸菌制剂组>食盐组>对照组。因此,全株玉米青贮时不使用添加剂也能获得发酵品质较好的青贮料;综合考虑营养水平和有氧稳定性,在贵州温暖湿润气候环境下,选用丙酸为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最适宜。
袁仕改陈超张明均杨丰申露露张滔滔郝俊
关键词:青贮全株玉米有氧稳定性发酵品质
6种不同添加物对甘蔗叶梢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为提高甘蔗(Saccharum of ficinarum)叶梢青贮饲料品质,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研究了纤维素酶(2 g·kg^(-1))、NaCl(0.5%)、尿素(0.6%)、复合微生物(2 mL·kg^(-1))、甲酸(0.6%)以及玉米(Zea mays)秸秆+米糠混合物(10%+10%)等6种添加物对青贮甘蔗叶梢饲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梢直接青贮品质稍差;添加2mL·kg^(-1)复合微生物对甘蔗叶梢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0.6%甲酸、2 g·kg^(-1)纤维素酶和0.5%NaCl提高了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0.6%尿素和10%玉米秸秆+10%米糠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效果最好。6种添加物对甘蔗叶梢青贮发酵效果的影响依次为:0.6%尿素>10%玉米秸秆+10%米糠>0.6%甲酸>0.5%NaCl>2 g·kg^(-1)纤维素酶>2 mL·kg^(-1)EM。
朱欣郝俊刘洪来陈秋生陈光燕马龙陈超
关键词:青贮发酵品质
盐旱交互胁迫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lorum)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揭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lorum)对岩溶地区钙盐、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聚乙二醇(PEG-6000)的干旱胁迫和不同浓度(0,5 mmol/L,10 mmol/L,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CaCl2的钙盐胁迫,探讨干旱、钙盐及盐旱交互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活力指数则不断下降。PEG浓度为10%时对多花黑麦草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CaCl2浓度为5 mmol/L时对多花黑麦草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5%PEG+10 mmol/L CaCl2交互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p<0.05)。干旱胁迫下的胚芽长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交互胁迫下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5%PEG+100 mmol/L CaCl2、20%PEG+(5~100 mmol/L)CaCl2交互胁迫下种子不能萌发。本研究发现,岩溶区域低浓度的单一盐、旱胁迫和交互胁迫均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干旱程度是影响该区域种子萌发和胚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对多花黑麦草在岩溶地区的推广、种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梁龙飞代胜孙文涛彭超郝俊
关键词:干旱胁迫种子萌发
董箐大坝对北盘江水域面积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明董箐大坝对北盘江水域面积的时空动态的影响,为保护北盘江水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ArcMap 10.2目视解译北盘江董箐大坝河段的水域边界并计算水域面积,分析建坝前后水域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北盘江董箐大坝建坝前水域面积的变化幅度较小,上游和下游的水域面积分别为4.5和1.7 km^(2),建坝后上游水域面积为21.7 km^(2),较建坝前增加3.8倍,下游水域面积为1.7 km^(2),较建坝前基本未发生变化;建坝后上游水域面积随着大坝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与大坝距离的相关性显著,下游水域面积相对处于稳定状态且与大坝的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建坝前水域面积与前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建坝后下游水域面积与前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建坝前水域存在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域面积分别为5.2和6.6 km^(2),建坝后上游不再存在明显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其水域面积均为21.8 km^(2);建坝后上游水域覆盖率为80%~100%的稳定覆盖栅格从35.3%增至74.8%,水域覆盖率为0~20%的不稳定覆盖栅格从29.5%降至11.1%;在缓冲距离500、1000和1500 m时,近段(距大坝0~6 km)和中段(6~15 km)各缓冲距离建坝前和建坝后植物生长季的NDVI均呈下降趋势,远段(15~28 km)各缓冲距离建坝前和建坝后植物生长季的NDVI几乎无变化。【结论】建坝前水域面积主要受降水控制,建坝后水体主要受人为调控,当水量过大时开闸放水,而水量较小时则关闸蓄水,使水域面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河流水体已由自然变化转为人为调控为主。
杨琴赵学春郝俊王志伟程华韦昌盛金宝成
关键词:降水量喀斯特地区
金荞麦和玉米混合青贮对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将初花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与青贮玉米(Zea mays L.)按比例混合青贮,通过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有机酸含量比较,探究两者的最佳青贮混合比例。试验设金荞麦与青贮玉米混合的比例共6组,分别为100:0(CK),10:90(A),30:70(B),50:50(C),70:30(D)和90:10(E),青贮40天后开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金荞麦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感官品质下降,pH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粗灰分、钙、磷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青贮饲料有机酸含量进行评价,其变化情况与感官评价及pH变化一致,即金荞麦比例越高,评价得分越低。综合考虑,青贮饲料中金荞麦比例不宜过高,从金荞麦利用最大化角度出发,以B组比例青贮为佳。
邓蓉袁仕改孙小富郝俊向清华
关键词:金荞麦青贮玉米青贮有机酸
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TMR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不同混合比例对全混合日粮(TMR)发酵的影响。将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分别以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0∶10(T5组)的比例混合作为粗饲料,再与精料以6∶4混合配制TMR,装入密封袋中厌氧发酵60 d,得到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取样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开封后第0、3、6、9、12天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增加,FTMR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T2组乳酸菌数量随着饲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全株玉米混合比例的增加,除T3组外,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根据各组FTMR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的动态数量变化情况进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最适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比例为7∶3。综合各组FTMR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以及有氧暴露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在中小型牧场乃至家庭式牧场中推荐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混合发酵的适宜比例为7∶3。
雷毕爱周建明杨丰朱欣郝俊
关键词:紫花苜蓿全株玉米发酵
香根草种植年限对煤矸石山土壤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能力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为香根草治理与修复煤矸石山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种植年限为3、4、7、9和14 a的香根草为试验样本,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4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重金属铜(Cu)、锌(Zn)、镉(Cd)和砷(As)的吸收与富集能力差异。【结果】香根草种植年限越长对重金属Cu、Zn和As的吸收量呈逐渐升高趋势,种植14 a的香根草吸收量最高,对重金属Cd的吸收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种植7 a的香根草吸收量最高;香根草对不同重金属的总吸收量及富集系数分别为Zn>Cu>As>Cd和As>Cd>Zn>Cu,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量及富集系数均为地下部>地上部;香根草地下部重金属含量,Cu与Zn呈极显著正相关,Cd与As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种植14 a的香根草对重金属Cu、Zn和As的年积累量最高,7a的香根草对重金属Cd年积累量最高,香根草地下部对Cu和Zn吸收具有极显著的协同作用;对Cd和As吸收具有极显著的拮抗作用。
许钟丹郝俊陈超汪瑞毛圆圆王化秋卢绮程巍
关键词:煤矸石香根草土壤重金属
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草地-农田景观土壤温度界面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
2017年
景观界面是生态交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为研究对象,对界面表层土壤(0—20 cm)温度进行季节性监测;采用移动窗口法、野外测定和室内统计相结合,对以土壤温度为参数的界面宽度的大小进行了判定;对研究区3个功能区土壤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州人工草地-农田景观界面四季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分别为9.8,26.5,15.4℃和4.8℃;人工草地-农田景观春、夏、秋、冬四季土壤温度界面宽度随土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由宽变窄的变化规律,分别为37,32,27 m和24 m,土壤温度界面在人工草地系统的影响域变化与总界面宽度保持一致。研究区四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和人工草地功能区系统的平均土壤温度为14.0,14.1℃和13.9℃,春季、夏季和冬季研究区3个功能区的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差异,秋季农田功能区系统与人工草地-农田复合功能区系统的土壤温度差异不显著,二者与草地功能区系统差异极显著。建议对研究区采用12—18 m的宽度进行草田间作,为丰富界面理论及"退耕还草"工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措施。
郝俊陈超王建立杨丰刘洪来
关键词:土壤温度
喀斯特地区白刺花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动态被引量:4
2019年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饲用灌木白刺花(Sophora davidii)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粗蛋白在营养期、开花期、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 <0.05),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随白刺花生育期延长而降低(P <0.05);干物质、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P <0.05);单宁含量在白刺花各生育时期内差异不显著(P> 0.05),但有降低的趋势,其他酚类物质随着生育期延长而降低(P <0.05)。开花期和结荚期单宁含量较营养期低,且这两个生育期粗蛋白含量和饲料相对值高,具有较好的饲喂价值。综合考虑,建议白刺花的最佳利用时期为开花期到结荚期。本研究可为白刺花在贵州喀斯特山地畜牧业中的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董祥郝俊陈秋生王飞
关键词:白刺花营养物质酚类物质
一株秸秆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效果研究
2024年
目前,农作物秸秆还田面临着时间长、腐熟慢、腐殖质转化低等问题,还田过程中添加秸秆降解功能菌株能有效地解决这一弊端。以腐败秸秆和土壤作为菌源,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对木质纤维素有较好降解能力的菌株TP-125,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摇瓶培养获得TP-125的最佳指数生长期为22 h;通过产酶培养基发酵,菌株TP-125的滤纸酶活在第5天达到最高,为16.76 U/mL;内切β-葡聚糖酶活在第6天达到最高,为22.16 U/mL。将筛选出的优势降解菌TP-125发酵为菌液同市场上所售3种腐熟剂对比,接种至油菜、玉米、辣椒和薏仁米4种秸秆,掩埋至土中进行降解腐熟。腐熟14 d后,结果显示:TP-125的综合秸秆降解效果稳定且不弱于其他3种市售的腐熟剂,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达28.30%、30.80%和53.40%,腐殖质碳含量最大,达到328.22 g/kg。综上所述,菌株TP-125在降解农作物秸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可作为农作物秸秆腐熟剂的候选菌株。
冉一智令狐美林马士晋张子纯田兵刘静谢静刘克郝俊李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