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宇婷

作品数:16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伊蚊
  • 7篇埃及伊蚊
  • 6篇白纹伊蚊
  • 6篇边境
  • 5篇抗药
  • 5篇抗药性
  • 4篇登革热
  • 3篇生态习性
  • 3篇疟疾
  • 3篇习性
  • 3篇按蚊
  • 3篇边境地区
  • 3篇布雷图指数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中缅边境
  • 2篇抗药性调查
  • 1篇登革热媒介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源

机构

  • 16篇云南省寄生虫...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大理学院
  • 2篇西双版纳州疾...
  • 2篇瑞丽市疾病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德宏州疾病预...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盈江县疾病预...
  • 1篇昭通市疾病预...
  • 1篇元江县疾病预...

作者

  • 16篇郑宇婷
  • 9篇姜进勇
  • 8篇周红宁
  • 5篇杨明东
  • 4篇杨锐
  • 4篇曾旭灿
  • 3篇吴超
  • 2篇杨中华
  • 2篇林祖锐
  • 2篇王剑
  • 2篇刘永华
  • 2篇李鸿斌
  • 2篇周耀武
  • 2篇周克梅
  • 1篇张苍林
  • 1篇马雅军
  • 1篇李萍
  • 1篇郭祥瑞
  • 1篇龙智
  • 1篇杨亚明

传媒

  • 8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缅边境耿马县登革热媒介伊蚊重要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
2023年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耿马县登革热媒介伊蚊季节消长及抗性水平,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媒介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伊蚊幼虫种群密度,采用成蚊接触法检测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采用Excel 2010和SPSS20.0整理分析耿马县伊蚊密度及其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数据。结果耿马县全年均有伊蚊活动,7~10月属于高峰期,每月平均BI为16.67;积水容器中水桶构成比较高(44.03%,2351/5340),且在阳性容器中水桶阳性数量最高(35.66%,199/558),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混合孳生构成比分别为91.76%、6.63%、1.61%;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死亡率分别为47.57%、34.74%、13.04%,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均为100%,残杀威死亡率为89.29%;白纹伊蚊对残杀威和杀螟硫磷死亡率均为100%,对高效氯氟氰菊酯88.88%,对高效氯氰菊酯为30.64%。结论中缅边境耿马县伊蚊密度相对较高,且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伊蚊种群密度及其常见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杨耀翔林祖锐娜安郑宇婷
关键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中缅边境
2015年中缅边境盈江县疟疾疫点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盈江县疟疾疫点处置情况并分析该县疟疾流行态势,为云南省边境地区消除疟疾提供防治对策与与措施依据。方法2015年6-7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和铜壁关乡选择有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或输入性病例的4个自然村(那邦镇景颇寨、傈僳寨和街马村,铜壁关南开山)进行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外周血,用疟疾快速诊断卡(RDT)进行检测,采用巢式PCR(nested-PCR)进行复核。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对那邦镇患者较集中的景颇寨、傈僳寨和街马村,以及缅甸拉咱市勐相样进行捕蚊;同时用通宵人诱法在有本地感染病例的那邦镇景颇寨和傈僳寨进行捕蚊,对所捕获的部分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用巢式PCR检测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结果在盈江县那邦镇和铜壁关乡以11例疟疾病例为线索共采集194人血样,现场RDT检测均为疟原虫阴性,但巢式PCR检测2份为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阳性,均来自以本地感染病例为线索的景颇寨和傈僳寨调查点。共捕获蚊虫2 374只,分属按蚊属、库蚊属、伊蚊属和阿蚊属的22个种。库蚊属为当地优势属;其次是按蚊属,占11.33%(269/2 374)。微小按蚊是按蚊属的优势种群,占该属的49.07%(132/269),其次是中华按蚊4.09%(11/269)、多斑按蚊2.23%(6/269)和吉甫按蚊0.74%(2/269)等。景颇寨和傈僳寨户内蚊虫平均叮人率分别为5.78只/(人·h)和3.20只/(人·h),傈僳寨户外蚊虫平均叮人率为2.30只/(人·h)。巢式PCR检测微小按蚊14只,均为疟原虫子孢子阴性。结论云南省盈江县边境地区存在疟原虫无症状带虫者;存在主要传播媒介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吉甫按蚊和多斑按蚊,且微小按蚊为按蚊属的优势种群。
张苍林郭祥瑞杨锐杨亚明杨中华郑宇婷吴超李仕刚蔺应学余国翠闫润仙段凯霞周子悠田鹏周耀武周红宁
关键词:疟疾巢式PCR
中缅部分边境线重要蚊虫媒介种类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边境线重要蚊虫媒介种类组成、种群密度特征,为保障边境新冠疫情防控下蚊虫传播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8~9月,在中缅边境地区临沧耿马清水河口岸边境线6个临时检查点和1个抵边村庄作为现场调查点,采用诱蚊灯连续通宵捕蚊18天/点,显微镜下形态学分类鉴定成蚊种类及其种群密度分析;1~9月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对清水河口岸附近居民点开展登革热媒介种群密度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2亚科7亚属22种2389只,平均密度为11.06只/灯·夜;其中抵边村寨调查点以三带喙库蚊为主(65.06%),平均密度为5.45只/灯·夜,6个检查站点以致倦库蚊为主(50.17%),平均密度为1.35只/灯·夜。现场调查点均能捕获一定数量的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两类调查点蚊虫种类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6,P>0.05)。1~3月BI较低,4月开始上升,7-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回落;阳性容器以水桶为主,占比45.24%。结论中缅边境清水河口岸边境沿线蚊虫媒介种类较丰富,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加强蚊虫传播疾病监测。
郑宇婷杨耀翔邹文健张晓维仇娜杨力普金文杜青云周红宁
关键词:种群密度
云南省部分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重要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重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变化。方法在景洪市、元江、绥江和龙陵县4个疟疾不稳定区,采用诱蚊灯人(畜)房通宵捕获蚊虫,通宵人工诱捕观察蚊虫夜间活动节律,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蚊虫胃血血源。结果 4个调查点共捕获18种44 635只按蚊,其中中华按蚊26 468只,微小按蚊2428只,雷氏按蚊100只,昆明按蚊1620只,其他按蚊14 019只,分别占所获按蚊总数的59.30%、5.44%、0.22%、3.63%和31.41%。景洪市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23:00-00:00;景洪市和元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0:00-21:00;绥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02:00-03:00;昆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主要在22:00之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昆明按蚊日预期寿命较高,均在0.90~1.00之间;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0.30,微小按蚊为0.50,昆明按蚊为0.30。结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昆明按蚊生态习性发生了变化,是否引起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张井巍姜进勇曾旭灿郑宇婷周红宁
关键词:生态习性
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主城区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主城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分布、地区差异、孳生习性等特征。方法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主城区开展伊蚊调查,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调查居民区和特殊场所(包括城区公园绿地、废旧物品回收站、轮胎收购站和医院等)的所有积水容器,有媒介伊蚊幼蚊或蛹孳生计为阳性,并采集阳性容器内的幼蚊,鉴定蚊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基本情况进行表述,χ^(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伊蚊孳生场所的差异,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海拔与蚊虫孳生密度的关系。结果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主城区发现伊蚊媒介分布的有71个,占55.04%,其中城区仅有白纹伊蚊分布的为68个,占52.71%;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共同分布的有3个,占2.33%。共调查37 198户,阳性1 068户,发现积水容器167 206个,阳性2 135个,BI均值为5.74,房屋指数(HI)为2.87%,容器指数(CI)为1.28%。特殊场所的BI和CI均显著高于居民区的BI和CI(χ^(2)=4 509.220,P<0.001;χ^(2)=128.591,P<0.001);积水容器类型以轮胎最多,占44.84%,其次为其他暂时性容器,占12.55%,水桶占13.64%,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轮胎、水桶、其他暂时性容器、废弃瓶、水池、其他永久性容器和花瓶,分别为1.73%、1.25%、1.02%、0.95%、0.59%、0.56%和0.48%;全省容器阳性率排前5位的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州)和普洱市,分别为8.72%(583/6 689)、2.83%(285/10 053)、2.70%(124/4 587)、2.54%(271/10 662)和2.43%(308/12 691)。2 135个阳性容器中,有白纹伊蚊孳生的1 849个,占86.60%,有埃及伊蚊孳生的251个,占11.76%,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混合孳生的35个,占1.64%。勐腊县埃及伊蚊构成较高,占79.66%,瑞丽市为67.03%,景洪市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94,P<0.001);伊蚊孳生率
周克梅杨明东兰学梅郑宇婷唐烨榕吴超姜进勇
关键词:主城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云南省边境地区景洪市疟疾媒介调查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景洪市疟疾重要传播媒介的按蚊种类、生态习性及其疟原虫子抱子感染情况。方法于2015年在景洪市选取1个历史上疟疾流行高发村曼辉龙村为调查点,6-10月每月捕蚊3d。在调査点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户人房和畜房,采用灯诱法通宵捕捉按蚊,调查按蚊种群密度;多重PCR检测按蚊胃血,观察其嗜血习性。选择村内和村外各1处采用帐诱法捕捉按蚊,观察按蚊夜间活动规律;采用巢式PCR检测按蚊疟原虫子抱子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1286只按蚊,属13种,其中中华按蚊936只(占72.8%),微小按蚊188只(占14.6%),为当地按蚊优势蚊种。按蚊的捕获来源地主要为畜房,占85.6%(1101只)。125份中华按蚊胃血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血指数为0,猪血指数为100。中华按蚊村内叮人率为0.6只/(人·h),村外的叮人率为0.2只/(人·h),夜间活动高峰期为20:00-22:00。101只微小按蚊、517只中华按蚊和40只多斑按蚊巢式PCR检测,均未发现疟原虫子抱子感染。结论景洪市按蚊媒介种群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以嗜家畜血为主。捕获的按蚊中未检测到疟原虫子孢子感染。
杨锐郑宇婷杨晓羽董利民林祖锐周耀武曾旭灿李鸿斌姜进勇
关键词:疟疾按蚊疟原虫子孢子生态习性
云南省瑞丽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掌握云南省瑞丽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登革热媒介伊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6-9月分别从云南省瑞丽市城区和姐告口岸采集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蛹或幼虫,实验室繁殖至子一代(F1),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判定其抗性程度。结果瑞丽市城区埃及伊蚊对0.25%氯菊酯、0.03%氯氟氰菊酯、8.00%顺式氯氰菊酯、0.80%马拉硫磷、0.25%杀螟硫磷、0.10%残杀威和4.00%DDT的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40%(抗性)、20.12%(抗性)、80.31%(可疑抗性)、100%(敏感)、100%(敏感)、100%(敏感)和14.93%(抗性);姐告口岸埃及伊蚊对上述杀虫剂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0.55%(抗性)、2.13%(抗性)、62.35%(抗性)、100%(敏感)、100%(敏感)、100%(敏感)和0(抗性)。另外,瑞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0.75%氯菊酯、1.80%氯氟氰菊酯、8.00%顺式氯氰菊酯、0.10%溴氰菊酯、3.00%高效氯氰菊酯、0.44%马拉硫磷、0.18%杀螟硫磷和0.06%残杀威的24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11%(抗性)、83.85%(可疑抗性)、75.18%(抗性)、4.97%(抗性)、89.13%(可疑抗性)、99.23%(敏感)、100%(敏感)和100%(敏感)。结论瑞丽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仍敏感。
兰学梅郑宇婷董朝良刘永华尹小雄杨明东姜进勇
关键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生物学测定抗药性
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生态学及抗药性监测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密度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在云南边境地区瑞丽、耿马、勐腊、澜沧、芒市和河口县(市)居民区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种群密度监测,其中1-4和12月每月监测1次,5-11月每月监测2次;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检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口恶)虫威、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等9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现场调查点伊蚊幼蚊全年均有活动,其中BI 7-9月为高峰期;在6个边境县(市)中,瑞丽市平均BI最高,为15.62,芒市平均BI最低,为3.03。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均达到抗性级别,对(口恶)虫威、马拉硫磷、毒死蜱均敏感。结论云南边境地区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密度较高,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2种杀虫剂均产生了抗性。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和杀虫剂抗性水平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减缓抗性产生。
郑宇婷杨春梅杨明东姜进勇
关键词: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抗药性
云南省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型兽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型兽类的调查,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当地小兽组成及分布资料。方法2011-2012年,以普洱市南部的思茅、澜沧、孟连、江城4县(区)作为调查空间范围,选择19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应用小兽捕夹在海拔700~2000 m之间共6个海拔梯度带(以Ⅰ~Ⅵ标示)及5种主要栖息环境(以A^E标示)进行小型兽类的调查取样,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3目(含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5科11属21种共787只。其中,优势种有黄胸鼠(占30.24%)、屋顶鼠华南亚种(占19.95%)和长尾大麝鼩指名亚种(占10.04%)。小兽属、种丰富度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升高的趋势。各垂直带中,Ⅰ带(700 m~)3科5属11种,Ⅱ带(900 m~)4科10属14种,Ⅲ带(1100 m~)5科9属17种,Ⅳ带(1300 m~)4科4属7种,Ⅴ带(1500 m~)5科7属13种,Ⅵ带(1700 m~)4科7属12种。比较发现,在海拔1000 m左右的Ⅱ带和Ⅲ带垂直带小兽的科、属、种的丰富度相对较高。各类型栖息环境方面,A类阔叶林4科8属13种,B类阔叶林间耕作地5科11属19种,C类山地耕作区4科10属17种,D类灌丛4科4属5种,E类林间茶园3科6属9种;相对而言,阔叶林间耕作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结论普洱市南部山区小兽属、种丰富度的地理分布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优势种黄胸鼠不仅数量多且空间分布能力较强;结果提示不同物种对环境的选择、取向及其空间资源利用能力之间有差异。
郑宇婷王剑曾旭灿姜进勇陶亚琳卢云兰张井魏周红宁龚正达
关键词:小型兽类
中缅边境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蚊媒病毒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感染的蚊媒病毒种类,为当地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2014-2015年在瑞丽市采集的1738份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阴性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Dengue virus(DENV)、Chikungunya virus(CHIKV)、Zika virus(ZIKV)、Sindbis virus(SINV)、Banna virus(BAV)、Batai virus(BATV)和Tahyna virus(TAHV)的检测,并将阳性标本接种于C6/36白纹伊蚊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阳性血清或新分离病毒株提取病毒RNA进行E基因RT-PCR扩增,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从2015年采集的血清标本中检出1份ZIKV阳性,17份DENV阳性(6份DENV-1,6份DENV-2,未分型5份),从2014年采集的标本中检出1份DENV-1阳性。病毒分离得到1株ZIKV,2株DENV-1和2株DENV-2。对新分离ZIKV病毒株进行E基因测序,属于亚洲基因型,与2019年输入云南的缅甸株(2019YNZIKV02)进化关系较近。对2015年DENV阳性血清PCR产物测序,获得3条DENV-1E基因序列(本地病例),均属于基因1型,与2015年缅甸输入株进化关系较近;3条DENV-2均属于亚洲基因型(Asian Genotype),其中2条来源于本地病例序列和1条缅甸病例序列均与2015年缅甸输入的DENV-2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从中缅边境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中检测和分离到ZIKV,并发现登革热漏检病例,提示亟待提高当地临床医生对寨卡病毒病的诊断意识并积极开展寨卡病毒病的常规监测,对疑似登革热病人需采用抗原和DENV、ZIKV病毒核酸检测方法联检以避免漏检。
田杰郭晓芳周红宁刘永华尹小雄吴超杨明东杨中华李萍郑宇婷李春敏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虫媒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