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其开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疗效
  • 4篇椎间盘
  • 4篇临床疗效
  • 4篇颈椎
  • 3篇蛋白
  • 3篇腰椎
  • 3篇腰椎间盘
  • 3篇针刺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临床疗效观察
  • 2篇蛋白酶
  • 2篇导引
  • 2篇亚健康
  • 2篇亚健康状态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突出症
  • 2篇推拿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机构

  • 14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福建生物工程...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作者

  • 15篇郑其开
  • 7篇林建平
  • 7篇王诗忠
  • 7篇陈艺敏
  • 6篇陈少清
  • 4篇陈水金
  • 3篇仲卫红
  • 3篇陈乐春
  • 3篇叶佳佳
  • 2篇宋红梅
  • 2篇张坤木
  • 2篇龚德贵
  • 2篇范健
  • 1篇廖军
  • 1篇李长辉
  • 1篇李长辉
  • 1篇林汉凌
  • 1篇林汉凌
  • 1篇苏友新
  • 1篇林加福

传媒

  • 4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检验通督强脊手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各93例例;因未能完成牵引疗程,对照组有5例剔除,治疗组4例剔除,故可评价的患者177例,其中对照组88例,治疗组89例,治疗组采用通督强脊手法结合床边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床边牵引治疗,根据《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进行治疗后的疗效评定,并运用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MCU)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以及颈椎活动的最大肌力。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进行Ridit分析,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体R值的95%CI无重叠,R治疗〈R对照,表明通督强脊手法疗效优于牵引疗法。②对照组患者前屈、后伸和左旋转活动度无改善,P〉0.05;左右侧屈和右旋转活动度有改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方向活动度都有改善,P〈0.05。两种疗法对患者右侧屈活动度改善无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患者左右侧屈和右旋转的最大肌力有提高,P〈0.05;而颈椎前屈、后伸和左旋转的最大肌力无改善,P〉O.05。治疗组患者颈椎方向活动最大肌力有改善,P〈O.05。两组患者颈椎右侧屈活动最大肌力改善无差别P〉0.05;其它活动最大肌力改善有差别,P〈0.05。两组患者右侧屈最大肌力改善无差异,P〈O.05;治疗组患者前屈、后伸、左侧屈、左右旋转的最大肌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95。结论:通督强脊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单纯颈椎牵引好,表明通督强脊手法治疗侧方型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王诗忠林建平郑其开林汉凌陈少清
慢性腰痛运动治疗新技术——神经肌肉激活(Neucrac)技术被引量:8
2011年
脊柱的稳定性异常是慢性腰痛的重要因素.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通过在不稳定的支持面(悬吊带)上,在患者无痛的前提下,进行Holding time与Repetition两种形式的闭链训练,旨在激活脊柱深层稳定肌,重建正确的肌肉运动控制模式,以增强脊柱稳定性,临床验证对于慢性腰痛不管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较令人满意。
李长辉林汉凌郑其开陈艺敏张坤木
关键词:腰痛运动疗法
健脾柔肝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屈伸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法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屈伸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健脾柔肝法配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腰椎屈伸力量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屈伸力量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柔肝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屈伸功能效果优良。
范健陈水金龚德贵郑其开谢强文廖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
颈椎导引操对颈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研讨被引量:6
2010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Berkman教授以及后来的诸多学者通过研究后发现,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电脑、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邪的机会不断增加,颈椎的退变加快,颈椎亚健康状态人群不断上升,且不断呈现年轻化.
王诗忠郑其开
关键词:颈椎亚健康
自编颈椎导引操防治颈椎亚健康状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颈椎亚健康状态人群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分别从颈椎导引操的源流、方法、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颈椎导引操对颈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作用。
王诗忠郑其开陈少清宋红梅
文献传递
我国康复医学康复治疗专业设置调查结果
2017年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全社会对于疾病与健康认识的不断加深,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保健资源服务功能的拓展,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痊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康复医学是伴随社会发展和需求,
陈乐春陈春春林建平郑其开陈艺敏陈水金王诗忠
关键词:康复医学康复治疗老龄人口
腰部稳定性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腰部稳定性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采用腰部稳定性训练配合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仅采用针刺进行治疗,每周3次(隔天1次),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腰部稳定性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膝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郑其开叶佳佳陈艺敏林建平仲卫红王诗忠
关键词:针刺膝关节炎
分期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分期综合方案与传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综合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综合疗法。分别记录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变情况,再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JOA量表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组痊愈率、好转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综合疗法。
李长辉郑其开张坤木陈少清刘家瑞蔡树河陈水金黄道星陈素玲陈泽文宋红梅陈艺敏陈锦辉王诗忠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三步五法”对椎间盘胞外基质系统的调控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三步五法"对大鼠腰椎间盘组织collagen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纤维环穿刺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干预,治疗组予"三步五法"干预。疗程结束后,取出椎间盘组织,在光镜下观察椎间盘组织的形态学结构,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ollagenⅡ、MMP-1、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结构,发现退变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正常组、治疗组、模型组。collagenⅡ、TIMP-1蛋白表达的组间比较,模型组、治疗组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MMP-1蛋白表达的组间比较,模型组、治疗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步五法"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系统延缓了椎间盘退变。
林建平陈少清林先钊陈艺敏郑其开陈乐春王诗忠
关键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颈痛29例的即时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即时疗效。方法本研究将60例慢性颈痛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法组)与治疗组(采用S-E-T悬吊训练),治疗2w后,结合MCU颈部功能检测系统、VAS评分、NPQ量表、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VAS及NPQ量表、有效率、痊愈率、颈椎活动度均无差异(跃0.05)。治疗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等长收缩最大肌力较治疗前有增加(约0.05);治疗组后伸等长收缩最大肌力较对照组有增加(约0.05)。结论悬吊运动和推拿均能显著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的疼痛及活动度,临床即时疗效无差异,但悬吊运动能改善后伸肌力。
陈艺敏陈玲珑林加福郑其开陈少淸王诗忠
关键词:慢性颈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