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菁 作品数:82 被引量:50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抗菌作用新进展 被引量:107 2014年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下降人群的不断增多,细菌/真菌感染率大幅上升,伴随耐药现象的出现,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越来越有限。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重药理作用,尤其显著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对于治疗日渐增多的耐药性细菌/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国内外对黄芩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对近年来其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施高翔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关键词:黄芩 抗细菌 抗真菌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细胞壁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壁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pot assay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及几丁质变化;qRT-PCR检测白念珠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合成相关基因FKS-1及几丁质合成相关基因CHS1、CHS2、CHS3、CHS8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影响。结果 BAEB干预后白念珠菌活性降低,256、512、1 024μg/mL BAEB组白念珠菌细胞壁β-1,3-葡聚糖暴露与几丁质暴露逐渐增多(P<0.05);1 024μg/mL BAEB干预组FKS1、CHS1、CHS2、CHS3、CHS8分别下调5.57、2.96、3.29、4.47、3.00倍;透射电镜观察BAEB干预后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有破损。结论 BAEB可通过增加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的暴露,抑制β-1,3-葡聚糖、几丁质及其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破坏白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 胡唐玲 施高翔 徐志庆 段强军 邵菁 汪天明 吴大强 汪长中关键词:白念珠菌 细胞壁 Β-1,3-葡聚糖 几丁质 影响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生物膜的形成是病原微生物重要的耐药机制之一,真菌感染一般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真菌所形成的混合生物膜有关。念珠菌属是临床极为重要且研究较多的一类条件性致病真菌,已有较多证据显示念珠菌混合生物膜在真菌感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影响念珠菌属混合生物膜形成的因素进行综述。 李倩倩 邵菁 吴大强 吴大强 汪长中关键词:白念珠菌 耐药 真菌感染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黄芩苷(baicalin,BA)联合氟康唑(fluconazole,FLC)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棋盘法考察BA联合FLC对白念珠菌浮游菌与生物膜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通过时间-杀菌曲线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lbicans SC5314)的杀菌作用;以XTT减低法和干重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代谢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以水-烃法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SC5314生物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两药联合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和CSH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与氟康唑联用抗白念珠菌浮游菌的FICI介于0.28~0.75之间,对生物膜的FICI介于0.16~0.5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SEM和CLSM在生物膜结构上验证了两药的协同效果;两药联合可降低生物膜表面疏水性,以及使ALS1、ALS3、EAP1、SUN41和CSH1分别下调6%、51%、24%、13%和39%。结论黄芩苷具有协同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作用。 颜贵明 施高翔 邵菁 汪天明 夏丹 汪长中关键词:黄芩苷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氟康唑 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以0,78,312,1 250 mg·L-1EAHD干预白念珠菌6 h,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态;固体培养基上观测菌落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HWP1,ALS3,UME6,SUN41,CSH1,Ca PDE2的表达量。结果:312,1 250 mg·L-1EAHD可显著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及菌落的形态;qRT-PCR检测显示1 250 mg·L-1EAHD使HWP1,ALS3,UME6,CSH1表达分别下调4.13,3.64,2.46,2.75倍,SUN41表达上调7.26倍,Ca PDE2表达无变化。结论:EAHD可能通过抑制HWP1,ALS3,UME6,CSH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 汪天明 严园园 施高翔 夏丹 邵菁 汪长中关键词:白念珠菌 菌丝 黄连提取物体外对白念珠菌丝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19年 该文探讨黄连提取物(extract of Coptidis Rhizoma,ECR)体外对白念珠菌丝侵袭的抑制作用。以XTT还原法评价ECR对白念珠菌丝代谢活性的影响;固体培养基上观测白念珠菌落边缘生长的情况;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ECR如何影响白念珠菌丝生长;扫描电镜观察ECR对白念珠菌丝形态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ECR对白念珠菌丝形态及活力的变化;q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丝侵袭素ALS3,SSA1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XTT法检测到在64,128,256 mg·L-1ECR干预下,白念珠菌丝活性逐渐降低;128,256 mg·L-1ECR在固体培养基上可抑制菌落褶皱,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明显抑制菌丝侵袭性生长;扫描电镜与荧光显微镜下发现,128,256 mg·L-1ECR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丝形成;qRT-PCR法显示,64,128,256 mg·L-1ECR作用下,侵袭素ALS3,SSA1基因表达均下调,且在256 mg·L-1ECR干预下,侵袭素ALS3,SSA1基因表达分别下调4.8,1.68倍。该研究表明,黄连提取物通过抑制菌丝生长及侵袭素表达从而影响白念珠菌的侵袭力。 牛会侠 段强军 施高翔 吴大强 吴大强 汪天明 邵菁关键词:黄连提取物 白念珠菌 菌丝 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4年 随着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白念珠菌的防治成为当前抗真菌感染的重点。该研究拟探讨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AG)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实验以微孔板结合医用导管片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模型,分别通过XTT减低法和平板法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不同程度的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的活性;以扫描电镜观察导管片残余生物膜形态结构,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剂量依赖性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分散,且分散出的细胞以酵母相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发现AG使HSP90表达上调,使UME6和PES1表达下调。该研究表明AG能一定程度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 施高翔 严园园 邵菁 陆克乔 张梦翔 汪天明 汪长中关键词:穿心莲内酯 白念珠菌 生物膜 新冠疫情下对医学免疫学教学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12 2020年 在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疫情影响下,医学免疫学由原来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授课感悟,从4个方面介绍了新冠疫情对医学免疫学教学理念的启示,即以新冠疫情为契机推进医学免疫学的思政教育、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交叉融通、免疫整体防御观的构建和中西医对免疫认识的相互融合。这些教学理念的思考有助于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邵菁 汪长中 官妍 吴大强 王艳 汪本凡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线上教学 教学理念 艾叶挥发油诱导白念珠菌凋亡 被引量:19 2017年 研究艾叶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AAEO)诱导白念珠菌凋亡的活性。实验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AAEO对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SC5314的MIC;采用XTT还原法检测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代谢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水平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法测定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Caspase酶活性的影响;采用DAPI染色法观察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细胞核固缩的影响。结果显示,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的MIC为0.5 mL·L^(-1);XTT代谢活性显示AAEO对白念珠菌SC5314代谢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0.5 mL·L^(-1)的AAEO干预后,白念珠菌SC5314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凋亡比例明显增加、metacaspase活性显著升高、细胞核固缩。AAEO具有诱导白念珠菌细胞凋亡的活性,该作用可能与ROS积累和线粒体损伤相关。 施高翔 汪天明 汪天明 汪云霞 邵菁 汪云霞 汪长中关键词:艾叶挥发油 白念珠菌 凋亡 活性氧 线粒体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探讨参苓白术散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2022年 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参苓白术散缓解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利用DSS诱导小鼠UC模型,并给予参苓白术散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和结肠长度变化;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的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各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经参苓白术散灌胃治疗后,UC小鼠的腹泻、便血等症状得到改善,DAI评分显著降低;参苓白术散可有效减轻结肠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的丢失,并明显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同时显著升高IL-4、IL-10的水平。参苓白术散组vs模型组差异基因有25个,显著富集于免疫反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过程(immune system process)和免疫球蛋白合成(immunoglobulin production)等生物学过程;KEGG pathway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生物合成,原发性免疫缺陷和肠免疫网络IgA合成等信号通路。该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可能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发挥抗UC的作用。 孙娟 蒋晓娟 王亚东 马克龙 李姿慧 王天城 汪天明 邵菁 汪长中关键词: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 转录组测序 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