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怡
-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花甲之年的禅思——解读汤亭亭《当诗人》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从汤亭亭近作《当诗人》的文体特色和文类特征入手,分析花木兰象征寓意的变化,揭示汤亭亭的创作与美国禅宗诗和美国华裔诗歌的联系。同时依据索罗斯的族裔理论研究该书所体现的族裔身份超越问题,论述该书对于美国族裔文学发展的意义。
- 邵怡
-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
- 异乡的木兰——论《女勇士》主人公性别、族裔双重身份的逐步确立被引量:2
- 2006年
- 本文辨析了“身份”(identity)的复杂内涵和语言对有色人种女性的作用,通过分析《女勇士》五个表面独立的故事的隐藏动机,从主人公作为女性及华裔这一双重身份着眼,以“说”为主线将故事排列视为发展渐进的心理蓄势,以期建立这一后现代文本中的合理心理秩序。
- 邵怡
- 关键词:《女勇士》身份华裔
- 美国亚裔刻板印象: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被引量:3
- 2006年
-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一源;模范族裔神话离间了亚裔与其他族裔,束缚了亚裔的个性发展,认同族裔间的共享历史是瓦解这一虚假光环的重要途径。
- 邵怡
- 关键词:刻板印象
- 美国亚裔文学研究:1995年以后出版的几部专著被引量:1
- 2007年
- 美国学者斯蒂芬·洪·索恩等人把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划分为三个阶段:1982年前;1982至1995年间;1995年至今。1982年以前的亚裔文学批评体现在一系列文学选集的前言中,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1982年至1995年间以金惠经(Elaine Kim)、林英敏(Amy Ling)、张敬珏(King-kok Cheung)、黄秀玲(Sau-ling Cynthia Wong)和林玉玲(Shirley Lim)等女性研究者的专著为代表,
- 邵怡程爱民
- 关键词:美国学者文学研究亚裔出版文学批评
- 通往心灵和谐的旅程——作为成长小说的《小城畸人》
- 对于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大多数前期研究者或从其主题和写作技巧入手研究,或视其为短篇小说集发掘其中个别故事的内涵.该论文则从文类的角度,以成长小说为出发点,透过松散情节从几个层面追溯主人公乔治·威拉德从少年...
- 邵怡
-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美国成长小说
- 文献传递
- 女性言说——论汤亭亭、谭恩美的叙事策略被引量:34
- 2006年
- 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汤亭亭、谭恩美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程爱民邵怡
- 关键词:女性言说谭恩美叙事策略
- 美国华裔小说叙事策略研究
- 邵怡
- 关键词:美国华裔小说叙事策略中国叙事
- 论美国清教主义及其文学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5
- 2005年
- 美国清教主义是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美国文化、文学的基岩,它的“盟约神学”的内容虽几经置换,却仍然对美国社会发挥着巨大作用,更为特殊的是,清教主义到达新大陆之初便孕育着自我颠覆的变数。从清教主义中伴生出来的清教文学也有着迥异于英国文学的主题、文体和文类特色,它的荒原意象、鲜明的善恶观等极大地影响着美国文学的批评与创作。
- 程爱民邵怡
- 关键词:清教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