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东
- 作品数:31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个性化3D打印骨盆骨折通道螺钉的置钉导向系统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个性化3D打印骨盆骨折通道螺钉的置钉导向系统,包括导向板,导向板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支板及右支板,导向板宽度自左支板向右支板的方向逐渐增大,左支板上插设有一个左定位针,右支板上插...
- 王拯陈志荣邱少东吴疆马飞刘莉陆志东金群华
- 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
- <正>骨盆骨折发生率占全身的骨折的3%,近几十年严重的高能量损伤呈上升趋势,骨盆骨折常合并骨盆内血管和神经损伤,及其骨盆内脏的损伤等,并发症占50%,死亡率达18%。致残率也很高,达32%。所以对于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治疗处...
- 胡宁敏米占虎邱少东王自立
- 文献传递
- 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 目的总结肪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loe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肪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一2011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胧骨近端骨...
- 邱少东乔泽文马腾
- 文献传递
- 一种3D打印体外组合式导航模板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体外组合式导航模板制备方法,模板制备通过E‑3D数字医疗建模设计系统软件设计模板;通过ct机扫描患者ct数据,将患者ct数据下载,该数据通过E‑3D数字医疗建模设计系统软件分割重建3D打印模型,通...
- 邱少东侯腾史小刚张博张贺
- 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D组与常规组,每组18例。3D组常规行螺旋CT扫描并复制重建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实物模型,设计手术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预手术",完成骨折断端的截骨、骨盆髋臼的矫形及复位内固定术,标记塑形所需的固定钢板、螺钉的方向及角度,应用于实际手术操作中。常规组常规行骨盆髋臼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结合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完成内固定术。[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tta影像学标准,骨折复位质量3D组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8.89%;常规组优7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D组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为(16.00±1.94)分,常规组为(14.61±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有助于术者了解骨折特点并在术前制定优化、精确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精准复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 邱少东杨开杰文坤何金龙金群华
- 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骨水泥增强骶髂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
- 2024年
- 目的观察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骨水泥增强骶髂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骨盆脆性骨折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创伤骨科接受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骨水泥增强骶髂螺钉固定(骨水泥组)的11例老年骨盆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8例,年龄(73.18±4.42)岁(范围67~80岁);骨盆脆性骨折分型:Ⅱ型4例、Ⅲ型7例。选择同期接受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非骨水泥组)的老年骨盆脆性骨折10例作对照,男5例、女5例,年龄(73.90±6.51)岁(范围67~85岁);骨盆脆性骨折分型:Ⅱ型5例、Ⅲ型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thel指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05±5.48)个月(范围9~27个月)。骨水泥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为(72.09±3.95)min和(12.45±0.93)次,均大于非骨水泥组的(57.00±4.24)min和(8.50±0.9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水泥组愈合时间为(97.09±7.15)d,非骨水泥组为(103.00±13.14)d,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t=1.297,P=0.210),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水泥组术后负重时间为(44.73±3.72)d,小于非骨水泥组的(59.10±7.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术后1天、1周、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5.73±0.65)分、(4.64±0.51)分、(3.27±0.65)分,均小于非骨水泥组的(6.80±0.42)分、(5.30±0.48)分、(4.00±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术后1天、1周、3周、6周、两个月的Barthel指数均大于非骨水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均未诉特殊不适,未予处理。非骨水泥组2例出现螺钉退出,二次手术取出骶髂螺钉;1例出现骶丛损伤,术后1个月取出螺钉并口服甲钴胺对症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
- 张博张贺史小刚侯腾王仁可杨晶邱少东
- 关键词:骨盆骨质疏松性骨折
- 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两种辅助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两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73例长骨干骨折术后慢性骨髓炎的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首先行彻底病灶清除术,负压封闭引流(36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组(37例)采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对流冲洗,对比2组的复发率。结果负压封闭引流组36例患者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1.1%;对流冲洗组37例患者随访12例复发,复发率为3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618,P<0.05)。结论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比传统的抗菌素生理盐水对流冲洗疗效较好。
- 邱少东马腾乔泽文安维军
-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负压封闭引流
- 联合腱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观察对比采用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附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创伤骨科将Rockwood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4例患者数字法随机分为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组(36例)和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38例),重建喙锁韧带后皆使用肩锁钩钢板固定.定期随访患者,钩钢板取出后测量肩锁间间距和喙锁间间距.应用Karlsson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等级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7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6 ~24)个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组36例,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侧别及脱位分型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钩钢板取出后6个月内,肩锁间间距和喙锁间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组肩锁间间距和喙锁间间距明显大于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t=2.313,P=0.026;t =2.114,P=0.041).两组术后12个月的肩锁间间距和喙锁间间距均大于术后6个月(t=2.631,P=0.017;t=2.297,P=0.032).Constant-Murley评分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组低于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85.2±10.2)分比(93.1±6.9)分,(t=2.965,P=0.006)].Karlsson评分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组功能优良率为75.0%,明显低于髂胫束筋膜条重建组(94.7%,x2=8.111,P=0.044).结论 髂胫束筋膜条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于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重建喙锁韧带.钩钢板取出后,两者肩锁间间距和喙锁间间距都增大,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髂胫束筋膜条重建增大的更为明显.
- 安维军邱少东朱涛乔泽文马腾
- 关键词:肩脱位锁骨韧带
-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 2009年
- 目的介绍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复位和用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在关节镜监视下,清理骨折块及骨折床的软组织及积血块后,用关节镜探钩可解剖复位骨折块,用导针固定骨折块后在导针引导下拧入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为(44±12.5)分、术后(94±1.6)分。结论经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杨海波刘云宏冯育邱少东
- 关键词: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镜
- 结构型骨移植与颗粒型骨移植在修复不同程度骨缺损中应用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 安维军邱少东乔泽文叶鹏
- 关键词:骨缺损自体骨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