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14例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耿丽路希敬丁慧芳邢健刘国强徐敏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 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6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8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组28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3个周期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与化疗组患者比较,均有所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水平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DC/CIK免疫联合化疗治疗M 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该疗法可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
- 赵霞丁慧芳刘娟刘国强徐敏邢健孙彩凤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DC-CIK免疫疗法细胞因子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前后Treg细胞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法检测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1例初治、16例复治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及活性,分析Treg细胞变化与疗效、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化疗前MM患者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经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初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8.69±1.39)%下降为(6.07±1.21)%(P<0.05);复治组化疗有效MM患者的Treg细胞比例由(9.35±1.32)%下降为(7.33±1.06)%(P<0.05)。与化疗前相比,两组化疗有效的MM患者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活性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化疗无效MM患者Treg细胞比例及免疫抑制功能活性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后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下降与血清β2-MG浓度下降呈线性相关。结论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治性MM的疗效确切,Treg细胞可作为反映硼替佐米为主联合化疗疗效、肿瘤负荷的指标。
- 邢健鲁光刘国强徐敏路希敬赵霞韩芳王椋尚应辉丁慧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 DC-CIK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5年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影响,从而探讨以上治疗对MM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方法:将50例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24例,给予合适的化疗方案;联合组26例,除接受适合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并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指标(Th1/Th2比值、Ag NORs比值、TGF-β)的差异。结果:3周期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PS评分为2.10±0.49;瘤细胞百分比为(28.55±7.11)%;β2微球蛋白表达水平为(10.21±3.03)mg/L;血清M蛋白水平为(27.11±6.87)g/L;24h尿液轻链为(9.11±3.66)mg;肌酐水平为(159.33±29.68)μmol/L]均优于化疗组患者[2.59±0.52;(37.34±12.89)%;(17.22±4.21)mg/L;(35.26±12.32)g/L;(14.87±4.06)mg;(254.19±37.46)μmol/L](P值均<0.05)。联合组CD3+CD8+比例[(24.68±7.38)%]、CD4+CD25+[(1.22±0.26)%]、CD4+CD25+/CD4+[(3.58±1.69)%]、TGF-β含量[(1.32±0.39)ng/m L]均明显低于化疗组[(27.56±6.59)%、(1.45±0.40)%、(4.67±2.77)%、(1.49±0.59)ng/m L](P<0.05);CD3+CD4+/CD3+CD8+比值[(1.46±0.33)%]、Th1/Th2比值(1.49±0.29)、Ag NOR比值[(5.06±0.69)IS%]均明显高于化疗组[(1.38±0.28)%、(1.32±0.31)、(4.37±0.67)IS%](P<0.05),提示联合治疗组对MM具有更有效的免疫调节功能。结论: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使MM患者Th2向Th1逆转,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
- 赵霞许庆丁慧芳徐敏邢健鲁光孙彩凤刘国强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疗法树突细胞杀伤细胞
-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体外共培养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目前已有临床应用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目的:观察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从健康人脂肪中提取并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后,以健康志愿者的T淋巴细胞单独培养及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做对照。ELISA法检测上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的水平,Realtime RCR和Western blot测定T-bet和GATA-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P<0.05);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T-be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GATA-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组。提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表达从而抑制Th细胞向Th1细胞方向分化。
- 王椋徐敏张慕华邢健赵霞韩芳刘国强
-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
- 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与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血液病患者48例(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AL)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0例、多发性骨髓瘤(MM)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骨髓组织标本中MVD、TS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恶性血液病在不同疾病的同一阶段比较,骨髓MVD、TSP-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初诊组与未缓解组的骨髓MVD值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均<0.01),TSP-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均<0.01)。③相关性分析显示,MVD、TSP-1与年龄、性别、血细胞计数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VD是分析恶性血液病病情的独立指标,TSP-1是血管生成负性调节分子,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及疗效,指导临床治疗。
- 高燕丁慧芳路希敬刘国强邢健
- 关键词: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微血管密度凝血酶敏感蛋白-1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Treg/Th17细胞失衡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本研究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Treg/Th17细胞失衡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对其中19例MM患者同时检测了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M组骨髓中Treg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MM患者骨髓中Treg细胞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临床分期间无差别(P>0.05)。MM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无差别(P>0.05)。MM组Treg/Th17的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结论 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存在Treg/Th17比例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促进了MM的病程进展。
- 邢健鲁光刘国强徐敏赵霞韩芳王椋丁慧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TREG细胞免疫平衡
- 细胞因子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徐敏刘国强邢健耿丽丁慧芳路希敬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细胞因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GVHD肿瘤复发率移植免疫
- 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小鼠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的方法诱导建立雌性BAI,B/c小鼠ITP模型,取建模成功小鼠20只作为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雄性BALB/c小鼠的MSC2×10’/个;另取20只建模成功小鼠作为对照组,不注射MSC。注射MSC14d后,取两组小鼠外周血,测定血小板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髓系树突细胞(mDC,Lin—HLA-DR’CDllc’细胞)绝对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1细胞因子7干扰素(INF-7)、白细胞介素2(IL-2)及Tn2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注射MSC14d后,实验组小鼠血小板数量为(623±78.9)X10’/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8±87.8)×10^9/i.(P〉0.05)。实验组mDC绝对数量为(16.24±9.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2±13.21)/ml(P〈0.05);实验组mEK;表面的CDS0和0986的表达分别为(2.31±1.26)%和(46.25±2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1)%和(62.21±16.41)%(P〈0.05)。实验组外周血INF7和IL-2水平分别为(3.1±1.7)和(3.2±2.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8)和(16.3±5.7)pg/ml(P〈0.05);IL-4和IL-10水平分别为(88.6±15.2)和(38.3±11.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7±5.7)和(22.1±3.4)pg/ml(P〈0.05)。结论MS(2可以有效治疗小鼠ITP,其机制与MSC抑制小鼠IX;活化导致T。1细胞的极化有关。
- 徐敏路希敬丁慧芳刘国强鲁光邢健赵霞韩芳王椋尚应辉
- 关键词:小鼠间质干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细胞树突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提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数并影响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T-bet 和 GATA-3基因表达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 MSC)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小鼠血小板数目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41抗体( MWReg30单抗)的方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ITP后,取20只作为实验组,20只作为对照组。之后通过鼠尾静脉给实验组小鼠注射MSC 2×107个/只。注射后5 d、7 d、14 d,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14 d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结果7 d、14 d后,注射MSC实验组小鼠血小板值[(588.0±81.6)×109/L、(623.0±78.9)×109/L]明显高于未注射MSC对照组[(317.0±90.1)×109/L、(288.0±87.8)×109/L](P<0.05);14 d时,实验组PBMC中T-bet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4±0.03) vs (0.27±0.05)](P<0.05);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0.14±0.04) vs (0.07±0.05)](P<0.05);实验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3.1±1.7) pg/ml、(3.2±2.1)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3±4.8) pg/ml、(16.3±5.7) pg/ml](P<0.05);实验组外周血 Th2类细胞因子 IL-4、IL-10水平[(88.6±15.2) pg/ml、(38.3±11.8)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7±5.7) pg/ml、(22.1±3.4) pg/ml](P<0.05)。结论 MSC可以有效提升ITP小鼠的血小板数,机制可能与抑制了T-bet和GATA-3的表达失常导致的Th1细胞极化有关。
- 徐敏王椋刘国强鲁光丁慧芳邢健赵霞韩芳尚应辉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转录因子T-BET转录因子GAT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