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昭华

作品数:68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45篇建筑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主题

  • 38篇城市
  • 8篇城市设计
  • 5篇粤港
  • 5篇粤港澳
  • 5篇港澳
  • 5篇城市公共
  • 4篇城市形态
  • 4篇大数据
  • 3篇意象
  • 3篇建筑
  • 3篇公共空间
  • 3篇公园
  • 3篇城市公共空间
  • 2篇地理
  • 2篇智慧城市
  • 2篇生活圈
  • 2篇市中心
  • 2篇市中心区
  • 2篇图片
  • 2篇区划

机构

  • 57篇华南理工大学
  • 10篇英国卡迪夫大...
  • 3篇同济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东南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交第四航务...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广东省城乡规...

作者

  • 66篇邓昭华
  • 33篇王世福
  • 7篇赵渺希
  • 6篇徐苗
  • 6篇杨震
  • 3篇刘垚
  • 3篇刘铮
  • 2篇汪坚强
  • 2篇李琳
  • 2篇黎子铭
  • 2篇刘明欣
  • 2篇徐高峰
  • 2篇刘明欣
  • 1篇文超祥
  • 1篇陈天
  • 1篇郭洁
  • 1篇王飞
  • 1篇刘晖
  • 1篇王兴平
  • 1篇王建军

传媒

  • 5篇规划师
  • 5篇南方建筑
  • 5篇国际城市规划
  • 4篇国外城市规划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城市建筑
  • 3篇智能建筑与智...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城市观察
  • 2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价值工程
  • 1篇装饰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华中建筑
  • 1篇中国园林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规划视角的超高层建筑思考被引量:1
2014年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现象,是长期变化、抽象的政治经济过程的结果。本文以"高度"的经济属性、产权属性和公共属性三个方面的论述为出发点,探讨超高层建筑的城市意义、规划设计、公共政策等问题。
吴婷婷王世福邓昭华
关键词:超高层产权属性公共属性
一种道路类型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类型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城市道路中线和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图进行数据初步处理,得到道路中线图层和建设用地图层,作为道路类型识别的基础数据;获取道路两侧的用地构成;根据用地构成对道路进行分类,识别每...
王世福邓昭华赵银涛陈卓伟冯倩晶
日常都市主义对城市意象感知的启示——以广州越秀区为例
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观以及日常都市主义的兴起引导规划师将关注点重新聚焦向日常生活,广州越秀区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城市意象感知需要建立与居民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本文基于日常都市主义的理论视角,提出建立日常视野下的城市意...
陈丹彤王世福邓昭华
关键词:城市意象
文献传递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广州人民公园为例被引量:22
2014年
以广州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问卷调查,利用统计与观察分析方法解剖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性别差异特征。在游憩者的行为和社会特征方面,两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公园游憩行为与其社会分工特别是家庭责任紧密联系;女性因对安全性的要求高而趋向视线开敞的集体区域活动,男性因要求独立性而趋向在有视线遮挡的区域活动,且男性同性恋活动区域对女性形成了一定的活动抑制;女性对出行距离较为敏感,而男性独自出行游憩的比例更高;女性对城市游憩空间的需求趋于稳定、有规律,也凸显了公园对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基于公平性与人性化原则提出相应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策,特别应对公共设施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设计,以适应使用者的性别差异性;并应按照步行尺度进行游憩场所的规划布局,以保障女性就近游憩的需求。
邓昭华刘垚赵渺希吴建秋
关键词:性别差异女性主义
交通稳静化理论研究的综述及启示
2021年
交通稳静化理念最初作为国外降低车辆在生活区行驶速度的措施而使用,随后普遍被欧美国家效仿,以达到有效控制车速的目标,该理念的管理体系及应用措施趋于完整。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交通稳静化发展的历程及相关措施,总结出现有的稳静化理论研究成果及实施效果,初步探讨了稳静化设计趋势,最终得出以基础设计方法为支撑、多样化设计为发展的结论。未来,我国的交通稳静化不只是交通工程领域的设计手段,也将作为规划设计领域塑造高品质安全街道空间的有效理念进行应用。
李依邓昭华
关键词:交通稳静化街道设计
迈向精细化管理的珠海市城市设计实践被引量:5
2018年
在城市发展转型中,我国原本粗放的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当代城市建设需要,国家确立了以城市设计为抓手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方针。针对方法论尚未完善的现状,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编制体系、过程管控和建成管理三个层面构建了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再以珠海市为例,对城市设计实践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其四层级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高标准多角度的过程管控和多模式的建成管理等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与反思。
邓昭华吴熊秋尧王世福
关键词:城市设计过程管控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南沙)愿景与战略——第三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会议综述被引量:2
2018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南沙)愿景与战略"为主题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第三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会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新区发展战略、新广州城市愿景等内容,探讨规划创新,谋划广州(南沙)新定位与愿景以及城市功能创新,进一步提升广州的枢纽能级与资源配置能力,以彰显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王世福赵渺希刘玉亭邓昭华刘铮
中国城市设计的空间理想思考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梳理西方城市空间理想的历史演变并探讨其内在精神,对比指出中国现代城市空间理想在建构中存在批判精神的缺位、原创精神的匮乏等问题;进一步剖析中国城市设计因拿来主义理论和官方审美主导而弥失空间理想,城市设计实践则存在获取城市设计创意方面的拼贴与折衷、落实城市设计实施方面的弱势与妥协等困惑,导致"中国梦"缺乏空间理想的承载。前瞻中国城市设计,本文倡导培育美好生活导向的本土都市主义,还原作为积极空间干预方法的城市设计本质,以期启发走向美丽中国空间理想的本土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王世福梁潇亓邓昭华
关键词:城市设计都市主义
顺德“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发展理念与空间模式被引量:7
2019年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升级战略对产业空间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传统"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改造方式与房地产建设热潮,大大挤占和压缩工业制造的产业发展空间。针对有限土地资源条件下工业制造产业空间的供给问题,文章对顺德率先提出的"产业发展保护区"政策创新进行解读,从"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划定、建设及实施保障等方面,总结顺德"产业发展保护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产业空间的保护型发展策略及"产业发展保护区"空间模式。
邓沁雯王世福邓昭华
关键词:工业用地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城市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基于环境行为学相互渗透理论和环境心理学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本研究以珠江前航道为例,从活力营造视角构建“人群-环境”活力互动模型,运用多源数据,使用熵权法、全局莫兰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计量方法对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时空特征、环境活力的空间格局及活力协调度空间格局进行总结,探讨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机制,为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活力协调度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人群活力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热点区域呈现扩大—收敛的空间特征,冷点区域则呈现分散—集中的空间格局;2)滨水空间环境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呈现高、中和低3种活力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状态的滞后系统主要为环境活力子系统;4)混合多样的城市功能,连续有韵律的城市景观和与水岸融合的生活性道路是滨水空间具备高活力协调度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1)充分利用水景观资源(包括滨水空间内部的细微水体,如河涌和塘),注重景观的连续性,优化滨水游憩体验。2)以活动作为契机营造滨水空间的故事性和记忆点,构建群体故事和群体记忆作为连接人群活力与环境活力相互交织的桥梁,使人与环境形成良性的互动,提升滨水空间活力协调度。3)关注低活力协调度滨水空间在水岸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冲突的调解,采用包容性规划的态度,鼓励滨水空间现状用地类型为农田的产权所有者种植兼具经济性和观赏性的作物。对于此类现状为非建设用地或生态景观导向的地区的开发建设,应审慎选择干预措施,以保障并提升其生态价值。
王世福覃小玲邓昭华
关键词:滨水空间环境行为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