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3篇无精
  • 3篇流产
  • 3篇Y染色体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原位杂交技术
  • 2篇杂交技术
  • 2篇染色体数目异...
  • 2篇微缺失
  • 2篇无精子
  • 2篇无精子症
  • 2篇无精子症因子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流产组织

机构

  • 8篇广东省妇幼保...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赵辉
  • 8篇卢建
  • 5篇尹爱华
  • 5篇何天文
  • 4篇李海霞
  • 4篇赵馨
  • 3篇周伟宁
  • 3篇张畅斌
  • 3篇郑毅春
  • 2篇陈汉彪
  • 2篇刘畅
  • 1篇秦丹卿
  • 1篇刘立志
  • 1篇兰菲菲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肥胖与代...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412例稽留流产组织的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
目的 研究引起稽留流产或死胎的遗传因素,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医...
周伟宁卢建李海霞刘畅陈延冰赵辉
关键词:稽留流产荧光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应用FISH技术快速诊断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快速诊断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ISH技术快速检测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13、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数目。结果 607例早期自然流产绒毛中,253例FISH检测出现异常信号,异常率为41.68%,其中15例13-三体、64例16-三体、3例18-三体、17例21-三体、3例21单体、35例22-三体、50例X单体、47例三倍体、14例四倍体和5例其他异常。结论 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数目异常,为早期自然流产夫妇进行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信息。
何天文赵辉卢建周伟宁赵馨陈汉彪陈延冰尹爱华
关键词:绒毛膜绒毛
毛细管技术筛查AZF微缺失方法的建立及临床验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应用毛细管技术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和简便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筛查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用FAM、JOE和TAMRA荧光基团标记PCR引物,进行多重定量荧光PCR,建立毛细管技术筛查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方法,并对725例非梗阻性无精症、严重少精症或轻度少弱精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微缺失筛查。结果成功建立了毛细管技术筛查AZF微缺失方法。在725例非梗阻性无精症、严重少精症或轻度少弱精症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38例AZF微缺失,总缺失率为5.24%,其中无精症组缺失率为8.62%(15/174),严重少精症组缺失率为6.75%(16/237),轻度少弱精症组缺失率为2.23%(7/314)。结论所建立的毛细管技术筛查Y染色体AZF微缺失方法具有准确、快速和简便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天文赵辉赵馨卢建郑毅春张畅斌尹爱华
关键词: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
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对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病理特征,从病理角度探讨HIV感染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生存率的影响,寻找PD-1/PD-L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艾滋病的可能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HCC合并艾滋病患者(HIV+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加做相关免疫组化检查,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13例非艾滋病HCC患者(HIV-组)对比。结果:HIV+组微血管侵犯(MVI)发生率高于H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HIV+组肿瘤直径>5 cm比例高于HIV-组(P=0.019)。两组PD-1、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PD-1、PD-L1表达与预后不相关。结论:HCC+艾滋病患者预后更差,可能与MVI有关。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D-L1抑制剂应用于HCC+艾滋病应该被考虑。
赵辉汪勇许飞龙凌洲焜
关键词:肝细胞癌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比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死亡率增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26例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75例非艾滋病肝细胞癌患者对比。根据是否合并艾滋病分为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组即HIV+组与非艾滋病肝细胞癌组即HIV-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病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IV+组与HIV-组手术方式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两组间感染性并发症(P=0.259)、非感染性并发症(P=0.357)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术后1 d、3 d、7 d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总胆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组65.4%患者术前AST≥40 U/L。单因素分析术前AST、术后3 d总胆红素、术后7 d白蛋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围手术期3例患者死亡,均为HIV+患者,其中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出血死亡1例;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艾滋病合并肝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是可行的,但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功能衰竭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其肝切除术应更加严格的选择患者。
赵辉汪勇许飞龙刘立志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412例稽留流产组织的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
目的研究引起稽留流产或死胎的遗传因素,了解常见几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流产的比例,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诊断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
周伟宁卢建李海霞刘畅陈延冰赵辉
关键词:稽留流产荧光原位杂交
文献传递
D12S391基因座检出三带型等位基因二例
2015年
目的探讨华南地区人群亲子鉴定案例中三带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及特点。方法采用Chelex-100法提取血液DNA,通过复合荧光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2200个案例(6000名个体)的DNA-STR基因型。结果在6000名个体中共检出2例D12S391基因座三带型等位基因。结论在单个STR基因座中,三带型等位基因出现的几率很小,分析时应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或者试剂盒进行验证,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兰菲菲李海霞秦丹卿卢建赵辉尹爱华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
快速产前筛查发现48,XXXX和48,XXYY综合征各一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多重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在快速产前筛查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多重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快速产前筛查.结果 发现两种少见多体型的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各一例.结论 选取多个性别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AMEL、SRY、DY448、DXS1187、DXYS218、X22等在筛选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辉李海霞陈延冰卢建袁腾龙何天文
关键词:非整倍体
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在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建立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F)微缺失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方法以5′FAM、JOE和TAMRA荧光基团标记PCR引物,建立包含Y染色体AZF 4个亚区(AZFa^d)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并对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及精液正常组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多重定量荧光PCR体系;200例男性中检测到Y染色体AZF微缺失16例,其中72例无精子症组7例,缺失率为9.7%,78例严重少精子症组9例,缺失率为15.4%,50例精液正常组未检测到缺失。无精子症组、严重少精子症组缺失率与精液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何天文赵辉赵馨卢建郑毅春张畅斌尹爱华
关键词: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
Y染色体基因芯片在无精、少精症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Y染色体基因芯片在无精、少精症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高分辨率Y染色体基因芯片对10例原发性无精、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进行基因芯片扫描。结果 10例原发性无精、少精症患者的Y染色体中有3例病例存在共同缺失片段12处,4例病例存在共同缺失片段14处,5例病例存在共同缺失片段3处,6例病例存在的共同缺失片段1处,缺失片段从1 kb到348 kb大小不等。结论 Y染色体基因芯片是研究无精、少精症的分子遗传学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何天文赵馨赵辉卢建郑毅春张畅斌陈汉彪尹爱华
关键词:Y染色体基因芯片分子遗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