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香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肝左叶假性动脉瘤破裂并胆道大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儿,女,3岁,因“反复腹痛、呕血、黑便伴面色苍白9d”入院。入院前9 d 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鲜血2次,每次量约100 ml,伴解黑便。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就诊,查Hb 36 g/L,考虑“消化道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2 U、止血、禁食补液”等治疗2 d,复查Hb 62 g/L,患儿未再腹痛呕血,家属要求出院。
- 陈竹余静赵荣香胡煜
- 关键词:胆道大出血肝左叶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注红细胞悬液小儿反复腹痛
- 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肠内早期营养支持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肠功能障碍(AGD)患儿给予肠内早期营养支持(EEN)时机选择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14年3月-2015年10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78分~90分同时发生AGD的患儿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2组患儿的AGD症状消失时间、治疗优良率、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入住P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PICU期间感染率、住PICU营养不良发生率、是否增加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等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AGD症状消失时间、入住PICU时间、住PICU期间感染率、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住院时间、住PICU营养不良发生率等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功能障碍患儿于24 h或48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缩短入住PICU时间,减少住PICU期间感染率,降低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荣香任丹余静吴培陈竹
-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多系统功能障碍
- PICU重症脑炎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脑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情况,分析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PICU 收治的72例重症脑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赵荣香任丹吴培闫晓玲
- 关键词:PICU重症脑炎呼吸衰竭
-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探讨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调查分析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直接问卷询问的方式进行统一调查。然后采...
- 赵荣香罗尧竞
- 关键词:多发性抽动症家族史共患病
- 中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评价
- 2015年
- 目的 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初步探讨适合该项治疗的最佳年龄、疗程和血管瘤类型。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105例婴儿血管瘤患者口服普萘洛尔(2.0mg/(kg·d),连续服用3-9个月),治疗期间每月随访一次,连续观察血管瘤大小、质地及颜色变化3-14个月,按照Achauer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将Ⅲ、Ⅳ级评价为临床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3-14个月,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59例(56.1%),Ⅲ级(好)21例(20.0%),Ⅱ级(中)16例(15.2%),Ⅰ级(差)9例(8.6%)。深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优于浅表型血管瘤(P〈0.05)。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增生期血管瘤近期疗效显著,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张毅余静谢坚刘蓉管利荣赵荣香胡煜
- 关键词:婴儿血管瘤普萘洛尔临床疗效
- 危重儿童5G救护车院际转运建设技术规范被引量:1
- 2022年
- 危重儿童院际转运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急救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可实现医院之间及转运救护车单元信息实时共享。为充分发挥上级医疗机构在诊疗技术、设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危重儿童安全、快速转运,特制定危重儿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救护车院际转运建设技术规范,规范危重儿童救护车转运的团队建设、设备物资、转运流程及质量控制要求,以达到降低危重症儿童病死率、改善预后的目的。
- 周艳周艳潘玲丽朱小石胡语航张国英李磊李磊杨昆杨欣何云何云蔡强李雪梅唐晓军赵荣香赵荣香陈国兵陈国兵付红敏付红敏许峰
- 关键词:危重症
- 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肠内早期营养支持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胃肠功能障碍(AGD)患儿给予肠内早期营养支持(EEN)时机选择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78~90分同时发生AGD的患儿10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EEN组即发生AGD 24h或48h内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50例(延迟肠内营养组即发生AGD 48h后7d内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功能障碍症状消失时间、入住ICU时间、住ICU期间感染率、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等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住院时间、住ICU营养不良发生率等比较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对于重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者于24h或48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缩短入住ICU时间,减少住ICU期间感染率,降低肠外营养治疗费用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荣香任丹余静吴培陈竹
- 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多系统功能障碍
- PICU重症脑炎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脑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预后,分析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PICU收治的72例重症脑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定为Ⅰ组,未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定为Ⅱ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主要辅助检查及预后,分析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Ⅰ组抽搐发生率高、意识障碍严重、颅内压增高明显、血糖显著增高、低钠血症明显、病死率较高,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两组患儿的发热、头痛呕吐、病理征、脑脊液细胞数、血液白细胞、脑电图及头颅MRI病灶等与发生呼吸衰竭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重症脑炎患儿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频繁抽搐、昏迷、应激性高血糖、低钠血症、颅内压增高等,要及时识别这些高危因素,警惕呼吸衰竭的发生。
- 赵荣香任丹闫晓玲
- 关键词:重症脑炎呼吸衰竭
- 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儿在给予综合治疗,在惊厥持续状态无效时,对照组实施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的惊厥持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惊厥持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咪达唑仑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康复较快。
- 陈竹赵荣香任丹姜雪莹
- 关键词:咪达唑仑婴幼儿
- 高热患儿口服左乙拉西坦预防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效果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高热患儿间断口服左乙拉西坦(LEV)预防复杂型热性惊厥(CF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有2次或2次以上热性惊厥(FS)发作史的热性惊厥患儿160例,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SFS组)130例、CFS组30例,SFS组70例患儿给予LEV治疗、60例给予常规治疗,CFS组16例患儿给予LEV治疗,14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及FS复发率;比较CFS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第Ⅱ版(ABAS-Ⅱ)评估CFS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商及行为能力,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SFS组患儿LEV治疗有效率、总治疗有效率与CF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CFS组患儿LEV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CFS组患儿LEV治疗复发率低于SF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儿中,LEV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NSE、S-100β、BDNF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LEV治疗组患儿治疗后C-WISC评分、ABAS-Ⅱ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热患儿间断口服LEV预防CFS疗效确切,在减少CFS复发同时,提升其免疫功能、智商及行为能力。
- 陈竹余静赵荣香
- 关键词:恶性高热惊厥发热性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