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苏醒
  • 5篇术后
  • 5篇麻醉
  • 4篇焦虑
  • 3篇术后苏醒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干预
  • 2篇躁动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疼痛
  • 2篇全麻
  • 2篇全身麻醉
  • 2篇小儿
  • 2篇护理
  • 2篇患儿
  • 2篇干预
  • 2篇病人
  • 1篇导尿
  • 1篇导尿病人
  • 1篇动画

机构

  • 1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赵艾
  • 2篇江威
  • 1篇张金萍
  • 1篇王冠
  • 1篇任伯岩
  • 1篇陶炳东
  • 1篇赵平
  • 1篇刘阳

传媒

  • 3篇实用药物与临...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信视频连线在缓解手术室外患儿家属焦虑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连线在缓解术后苏醒期患儿家属焦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A组)、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患儿入术后苏醒室生命体征平稳后与家属微信视频连线,告知术后情况,给予实时观看患儿目前状况的视频,并解答家属关心的问题,反馈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面对面探视渴望度。B组患者家属采取口头交代病情的方式告知,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面对面探视的渴望度。结果:B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高于A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B组患儿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家属面对面探视的渴望度低于B组患儿家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视频连线能显著降低术后患儿家属的焦虑,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面对面探视渴望度,方法简便易行。
赵艾
关键词:焦虑
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对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焦虑的影响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探讨术前麻醉诱导及术后苏醒期父母陪伴对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父母+护士陪伴)、对照组(仅护士陪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采用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CC)进行评估]、舒芬太尼静脉注射10min后疼痛评分(采用Wong-R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评估),术后苏醒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躁动情况(采用RASS镇静量表进行评估),不同时点焦虑评分[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I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舒芬太尼静脉注射10min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躁动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P<0.05);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躁动评分亦明显较低(均P<0.05)。观察组患儿在入手术室、诱导麻醉、术后苏醒时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术前父母陪伴麻醉诱导,可有效降低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麻醉诱导配合度,减轻患儿医疗恐惧、焦虑。
赵艾任伯岩
关键词:躁动焦虑
影音动画式心理干预与常规心理安慰对小儿术后焦虑、恐惧影响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影音动画式心理干预及常规心理安慰对小儿术后焦虑、恐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播放影音动画的形式对哭闹的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哭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二组患儿常规入苏醒室后监测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分别于给镇痛药后5min、10min、20min比较二组患儿的镇痛评分,于观看影片后10min比较二组患儿的镇静评分,恐惧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哭闹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音动画式心理干预与常规心理安慰比较能显著降低患儿术后焦虑、哭闹的发生,有效缩短术后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减少术后躁动及其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平稳度过围术期。
赵艾
关键词:心理干预小儿术后焦虑
全身麻醉术后病人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肢体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全身麻醉术后病人由于麻醉及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以及麻醉药物的残留,易发生舌后坠、呼吸道痉挛等并发症,加之拔管前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不够充分堵塞气道引起窒息,都可造成病人的急性缺氧。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可以尽早发现病人缺氧情况,及时采用有效措施,保证病人安全。如何正确地选择SpO2的监测部位,得到病人的准确信息,为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依据就显得至关重要。
江威赵艾刘阳
关键词:全身麻醉血氧饱和度
一种核酸采样隔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核酸采样隔板,包括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的前端嵌合有观察窗口,且隔板主体的前端位于观察窗口的下方设有样本腔和试剂腔,所述样本腔和试剂腔内均设有存纳箱,所述隔板主体内设有一组固定板...
王冠赵艾
文献传递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婴儿麻醉苏醒期镇痛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婴儿麻醉苏醒期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儿外科手术患儿,年龄1个月~1岁(其中年龄最小者1.5个月,最大者11.5个月),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与芬太尼组(F组),每组45例,S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注射,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给药后5、10、30、60 min的镇痛、镇静评分及呼吸、循环、恶心呕吐的变化。结果 S组与F组在给药5、10 min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30、60 min时间点比较,S组镇痛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呼吸暂停及呼吸节律改变,Sp O2均未低于95%,心率、血压未见明显改变,未出现苏醒延迟,S组有1例轻度恶心,F组有2例轻度恶心。结论与芬太尼比较,术后给予婴儿舒芬太尼能起到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无呼吸、循环抑制,无苏醒期延迟等不良反应。
赵艾
关键词:婴儿舒芬太尼疼痛评分
自制百香果汁口腔喷涂联合图片心理干预用于缓解患者术后苏醒期口干及焦虑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自制百香果汁口腔喷涂联合图片心理干预在缓解术后苏醒期口干、焦虑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百香果汁喷洒口腔及涂擦口唇并给患者看柠檬、酸梅、杏、山楂等图片,对照组采用温开水喷洒口腔及涂擦口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干评分、焦虑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干评分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口干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百香果汁联合图片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口干的发生率,并缓解其术后焦虑状态,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赵艾
关键词:图片口干焦虑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静吸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本组80例患儿全麻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右美托咪啶0.5μg/kg;对照组给予氯胺酮1 mg/kg,丙泊酚1 mg/kg,生理盐水15 mL。均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与躁动评分。结果两组镇静评分与躁动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苏醒时烦躁不安、哭闹,不能配合医护工作;治疗组患儿不哭不闹,安静合作。结论术中加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小且能达到良好的镇静状态,无苏醒期延迟等不良反应。
赵艾付少红
关键词:小儿右美托咪啶躁动
预见性护理对留置导尿病人在全麻苏醒期合作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于全身麻醉苏醒后对盆腔手术留置导尿病人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全身麻醉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 组),对照组(B 组)各30 例。治疗组患者根据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采取预防性...
赵艾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动脉采血疼痛的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动脉穿刺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拟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于动脉穿刺操作前60 min在穿刺部位涂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凡士林行相同处置。穿刺后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疼痛情况,并于5 min内完成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记录两组局部皮肤潮红、红斑及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采血前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缓解穿刺引起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赵艾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动脉采血疼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