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枫
- 作品数:49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水泥强化Y-STRUT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隐匿骨折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Y-STRUT内固定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隐匿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2月,本院骨科共收治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隐匿性骨折15例,均接受股骨颈Y-STRUT骨水泥强化内固定治疗。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59~80岁,平均(71.42±7.04)岁。骨密度T值-2.5SD^-3.3SD,平均(-3.06±0.20)SD。所有患者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均为阴性,均通过CT或MRI确诊。按Garden分型,骨折均为I型。记录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住院时间、VAS评分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35~65 min,平均(48.00±14.82)min;出血量10~30 ml,平均(16.22±4.40)ml。骨水泥注射量6~15 ml,平均(9.23±2.01)ml。住院时间:3~11 d,平均(5.38±1.18)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3个月,平均(14.20±1.80)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负重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隐匿性骨折,Y-STRUT骨水泥强化内固定系统具有快速止痛和早期负重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手段。
- 赖玉珠吕辉照赵枫曹杰张爱玲
-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骨水泥强化
-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 2004年
- 曹杰赵枫陈超艾建国
- 关键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尺骨鹰嘴骨折手术方法
- 螺纹外露对外固定架钉道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观察螺纹外露对外固定钉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边外固定架临时固定。其中男220例,女112例;左侧177例,右侧155例;年龄为(33.4±2.6)岁(27~51岁)。按Gustilo分型:Ⅱ型79例,Ⅲ型253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76.3±9.2)d(66~93d)。按螺纹是否外露,分为皮外组与皮内组,其中皮外组164例,皮内组168例。取出Schanz螺钉时,采集钉道浅表和深部的分泌物样本,并送细菌培养。记录钉道愈合情况、浅表和深部细菌培养结果及其类型。结果皮内组钉道愈合等级(甲级:66例;乙级:99例;丙级:3例)优于皮外组(甲级:50例;乙级:90例;丙级: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56,P=0.001)。皮外组浅表感染96例,皮内组浅表感染10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P=0.769)。皮外组深部感染21例,皮内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2,P=0.001)。皮外组与皮内组钉道感染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菌种,两组间的细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5,P>0.05)。结论螺纹外露会增加单边外固定深部感染概率,应尽量将螺纹置入皮下或选择短螺纹螺钉。
- 曹杰吕辉照赵枫龚冰南
- 关键词:外固定架钉道感染
- 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后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37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22~54岁,平均(33.70±10.0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23)d,平均(7.30±3.82)d。按Meyers-McKeever分型:II型11例,III型26例。Lysholm评分33~79分,平均(52.13±4.22)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评分37~46分,平均(44.82±2.44)分。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37.10±5.50)min;术中出血量10~75 ml,平均(23.70±6.10)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血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例出现腘窝血肿,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关节感染、皮肤坏死、腘窝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40±9.21)个月(12~50个月)。术后平均(8.10±2.10)周(7~9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术后12周患侧膝关节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89~96分,平均(94.19±0.93)分,IKDC评分为90~97分,平均(94.35±1.22)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窥镜通道辅助下空心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 肖飞鹏吕辉照杨照田赵枫曹杰张冬福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内窥镜空心钉
- 保留股骨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引量:9
- 2002年
- 郑文忠刘爱刚陈超陈昆马国棣黄令坚赵枫李志彬许世建连翔云黄钿锋
- 关键词: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青壮年髋关节骨关节病人工股骨头
- 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治疗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16例儿童干骺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13岁,平均8.3岁。发病部位:肱骨近端7例,胫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所有患儿均为初次治疗,均接受经皮穿刺Sur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采用Neer&Chigira 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记录疼痛VAS评分及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结果14例接受1次手术,另外2例进行第2次相同手术。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0~1分,平均0.2分。末次随访时的瘤腔容积、瘤腔与骺板的最小距离及瘤腔周围骨皮质最薄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83,P<0.01;t=6.488,P<0.01;t=17.303,P<0.01)。根据Neer&Chigira的X线片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所有16例均为III级,有效率100%。结论 Surgiflo可吸收凝胶联合无水酒精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替代方法。
- 王江波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
- 关键词:儿童无水酒精
- 骨巨细胞瘤腔内切除与广泛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英文)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术后的复发情况,明确手术方式、辅助治疗对肿瘤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5年本院治疗的骨巨细胞瘤117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6-233个月,平均(108.4+43.7)个月,比较腔内切除术和广泛切除术两种术式的肿瘤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率的因素。[结果]骨巨细胞瘤广泛切除术的复发率(5%)低于腔内切除术(25%)。对于腔内切除术,术中聚甲基甲丙烯酸盐重建的复发率低于单纯植骨重建(P〈0.05),石炭酸的应用对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无显著干预作用(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首次治疗采用腔内切除结合聚甲基甲丙烯酸盐重建术可获得较低的复发率和满意的关节功能,潜在的肺转移可能性不能成为首次治疗采用广泛切除的适应证。
- 吕辉照赵枫曹杰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广泛切除复发因素
- 颈前入路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滑脱
- 2012年
- 目的研究颈前入路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2009年对颈椎滑脱患者28例采用了滑脱椎体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19例患者颈部及上肢体症状缓解,9例神经功能恢复,复查MRI滑脱都复位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颈前入路半椎体次全切除钛网笼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赵枫曹杰吕辉照毛小成
- 关键词:颈椎滑脱颈前入路内固定
- 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完全性脱位被引量:2
- 2011年
- 膝关节完全性脱位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膝关节创伤,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同时损伤前后交叉韧带及内外侧副韧带,引起膝关节多向失稳,且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临床处理困难。笔者自2007年4月-2009年9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完全性脱位7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吕辉照肖飞鹏陈阳赵枫
- 关键词:人工韧带重建术
- 应用胫腓骨骨桥技术的小腿截肢术时空参数步态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比较应用胫腓骨骨桥技术的小腿截肢术与传统小腿截肢术对时空参数步态分析的影响。方法 2005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小腿截肢患者32例,根据术中病情分为骨桥组和对照组。骨桥组12例,全部应用胫腓骨骨桥技术进行小腿截肢术,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7~60岁,平均(42.8±10.1)岁;毁损伤10例,外周血管病变1例,恶性肿瘤1例;小腿上段截肢8例,小腿中段截肢4例;左侧7例,右侧5例。对照组20例,全部采用传统截肢术,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0~65岁,平均(47.3±9.1)岁;毁损伤16例,外周血管病变3例,恶性肿瘤1例;小腿上段截肢12例,小腿中段截肢8例;左侧13例,右侧7例。术后1年进行时空参数步态分析,记录患者身高、体重、步速、步频、步长、步宽、摆动相、单足支撑相、双足支撑相、对称性、平均足底压强和最大足底压强。结果两组小腿截肢患者性别、年龄、截肢原因、截肢平面、侧别、体重和身高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步长和步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7,P=0.962;F=0.015,P=1.000),而骨桥组在步速、步频、摆动相、单足支撑相、双足支撑相、对称性、平均足底压强和最大足底压强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2,P<0.001;F=1.007,P=0.043;F=2.087,P=0.036;F=2.157,P=0.034;F=5.382,P=0.022;F=3.121,P=0.005;F=2.224,P=0.038)。结论胫腓骨骨桥技术应用于小腿截肢术中可获得良好的步态时空参数,行走功能和步态外观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小腿截肢方法。
- 杨照田吕辉照赵枫曹杰张冬福
- 关键词:步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