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帅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农户行为响应的农村居民点整合模式探析——以重庆市合川区兴坝村为例被引量:8
- 2012年
-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合理组织和有效配置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运用相关行为科学的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对农村居民点整合中农户行为响应的决策过程进行模拟,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模拟过程进行农户调研,结合农户自身资源特征、住房情况与生计发展意愿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响应程度,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响应程度的差异凝练出兴坝村农村居民点的4种整合模式:农业发展型整合方式、兼业型整合方式、非农发展型整合方式和保留型整合方式。
- 赵帅华王成李晓庆王利平蒋福霞
- 关键词:参与式农村评估不同类型农户
- 统筹城乡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合川区兴坝村939户农户调查
- 赵帅华王成蒋福霞李晓庆费智慧叶琴丽
- 关键词:参与式农村评估不同类型农户
- 文献传递
- 统筹城乡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合川区兴坝村939户农户调查
-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构建宜居乡村,进行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户合理集聚、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
- 赵帅华王成蒋福霞李晓庆费智慧叶琴丽
- 关键词:参与式农村评估不同类型农户
- 基于耕作半径的丘陵区纯农型农户集聚规模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农户对耕地的利用已从最初获取满足自身生存需求转向消费需求,这一转变促使耕作半径逐渐成为了以农业生产为收入来源农户获取耕地高效产出的关键,基于耕作半径预测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规模既保障农户经济效益最大化又促进村域土地高效利用.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区,利用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地形位指数与分布指数确定优势地形位上的纯农型农户集聚区,借助于耕作半径和适度人口数确定其规模.研究表明:81%的耕地与87%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在1~4级地形位上,其分布指数大于1,为耕地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优势地形位上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耕作半径最小为179m,最大为255m,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耕作半径应控制在255m范围内;纯农型农户集聚区规模控制在0.33~1.04hm2范围内最适宜.
- 叶琴丽王成蒋福霞赵帅华
- 关键词:丘陵区
- 西南丘陵山区村域农村居民点整合路径研究
- 伴随着城乡间要素流动加快,科技、资金、政策等一系列要素流入农村,农村地位凸显、农民收入增多导致农户随意建房、政府规划建房两种行为不断涌现,加据了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异化转型,呈现出衰败与繁荣、散乱与集中、传统与现代等多种局面...
- 赵帅华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LOGIT回归模型
- 文献传递
- 统筹城乡进程中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合川区兴坝村939户农户调查
- 农村居民点整合作为构建宜居乡村,进行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户农村居民点整合的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户合理集聚、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
- 赵帅华王成蒋福霞李晓庆费智慧叶琴丽
- 关键词:参与式农村评估不同类型农户
- 文献传递
- 基于主成分和两维图论聚类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从经济、社会、农户后顾生计来源3个层次选取11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初拟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提取各乡、镇政府驻地经纬度坐标并结合主成分因子得分,采用两维图论聚类分析从空间角度确定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核心点并依据核心点辐射作用划分圈层,依据圈层核心点在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排序并结合现实情境确定璧山县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结果表明,璧山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可以七塘镇、河边镇、青杠街道、健龙乡为核心点划分4个圈层,A圈层={七塘镇、八塘镇、大路镇},B圈层={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C圈层={青杠街道、璧城街道、正兴镇、丁家镇},D圈层={健龙乡、广普镇、三合镇};整合时序为:圈层C>圈层B>圈层D>圈层A,以圈层C核心点青杠街道为中心分别向其西北、西南、东北方向辐射圈层B、圈层D、圈层A核心点。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居民点整合工作开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 费智慧王成赵帅华李丹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