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予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7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天津市可吸秒颗粒物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2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天津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空气污染数据、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每日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等气态污染物的影响,分析天津市PM10与居民每日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大气PM10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问显著相关。PM10浓度每升高10gg/m^3,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45%(0.21~0.69)、0.60%(0.29~0.91)和0.82%(0.04~1.61)。结论天津市大气PM10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显著相关,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
- 张衍燊周脉耕贾予平胡以松张金良江国虹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颗粒物
- 北京市2个大型综合商业场所空气质量污染水平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使用室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对大型综合商业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了解空气质量现况,并分析不同功能区域间空气质量的差异,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对北京市2个大型综合商业场所的卖场区、餐饮区和影院区进行空气质量的连续监测,监测时间覆盖整个营业期,监测指标为PM10、甲醛、CO和CO2,并对监测结果汇总分析。结果在商业场所内共设置7个监测点,采集有效数据583组。综合商业场所空气中PM10、甲醛、CO和CO2污染水平分别为(100.7±92.4)μg/m3、(0.07±0.032)mg/m3、(3.283±1.358)mg/m3和(0.067±0.006)%,商业场所各区域间(卖场区、餐饮区、影院区)PM10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6),而甲醛、CO和CO2的污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87、323.825和92.375,均P<0.05)。结论商业场所营业期间整体空气质量良好,不同功能区域间空气质量的问题和差异与室内人员活动、通风换气、气流组织及室外大气影响有关。
- 张屹赵锐贾予平沈凡
- 关键词:自动监测空气质量
- 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研究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居民每日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9月的北京市朝阳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每日死亡人数数据源于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北京市日均SO2、NO2、PM10浓度和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分析SO2、NO2以及PM10与每日死亡的关系,并且控制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结果大气SO2、NO2、PM10浓度每增加10μg/m3,分别导致朝阳区居民上述疾病每日死亡增加0.47%(95%CI:0.03%~0.91%),0.55%(95%CI:-0.02%~1.12%)和0.25%(95%CI:0.08%~0.42%)。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大气SO2、PM10浓度可以对该区居民上述疾病每日死亡造成影响,NO2浓度对居民影响不明显。
- 张金艳郭玉明孟海英贾予平罗凤基潘小川
- 关键词:空气污染广义相加模型
- 脂多糖生物探针法与传统培养法检测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传统培养法(包括ISO 11731-2017法即“ISO法”、GB/T 18204.5-2013法即“国标法”)对水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检测能力。方法分别采用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传统培养法对58份加标水样(其中50份为实际水样加标用于以上两类方法比对测试,8份为纯水加标用于脂多糖生物探针法的方法学性能测试)和50份实际水样进行检测,确定脂多糖生物探针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比较两类方法对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的定性结果和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后的定量结果。结果脂多糖生物探针法检出限为1.55 CFU/L,准确度为102.10%~139.29%,精密度为0.14%~1.78%,特异性为95.12%,灵敏度为88.89%。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国标法两种方法(检出或未检出)的定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后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定量结果的中位数(M)高于ISO法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类方法测定结果存在相关(r=0.981)。脂多糖生物探针法检出限(1.55 CFU/L)低于ISO法的(15.74 CFU/L),检测时间(2 d)短于ISO法(10 d)。结论与传统培养法相比,脂多糖生物探针法耗时短,检测性能更优。
- 张雅婕林华周少磊田竞贾予平曹文婧何立伟姚晓慧刘晋源高斌张永沈凡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
- 2013年北京市某商场空气质量监测与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某大型商场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对北京市某商场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点为2个商品售卖区和1个餐饮区,监测指标包括温度、湿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甲醛、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通过远程数据传输技术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监测指标中,CO2合格率(100%)最高;其次是温度、PM10、CO和甲醛,合格率分别为98.82%、96.81%、84.73%、69.41%;湿度合格率最低(仅29.36%)。商场内不同季节湿度变化明显(P<0.05);PM10浓度与室外PM10浓度、客流量存在正相关(r=0.681,r=0.162;P<0.05);餐饮区CO和CO2浓度高于其他2个监测点,浓度较高的时段与营业高峰时段一致;甲醛浓度波动较大,甲醛最高浓度达0.214 mg/m3,与商场内湿度呈正相关(r=0.740,P<0.05),不同监测点甲醛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10、CO、甲醛是该商场空气质量的主要危害因素。室外PM10浓度和客流量是影响商场内PM10浓度的主要因素;餐饮活动是CO的主要污染来源,客流量增加引起餐饮活动增多间接影响CO浓度;甲醛污染在商场内持续存在,湿度升高加速甲醛释放,局部装修加剧污染程度。商场应采取集中空调分区域运行,及时调整新风量等措施提高空气质量。
- 李文静张金艳马聪兴贾予平万博宇张桂斌
- 关键词:空气质量甲醛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一种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冷却塔的在线风险信息和固有风险信息,在线风险信息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一污染增殖风险信息、第一传播路径风险信息和第一人群暴露风险信息,固有风险信息包括存储于存储...
- 沈凡贾予平赵锐张屹张永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团体标准解读被引量:6
- 2020年
-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等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起着重要作用。为满足北京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平战结合的工作要求,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CDC等多单位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险调查实施技术规范(T/BPMA 0006-2020)》团体标准,针对类似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风险防控特殊性,从传染病预防控制角度,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为原则,梳理归纳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和一般楼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口位置、空调方式、空调回风方式、空调风系统、气流组织、新风量、排风和空调部件8项风险调查要点,并对调查实施内容、流程、方法、资料分析和结论建议等提出明确定义和统一要求。规范和指导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相关风险防控工作,为城市管理中的此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解决思路和标准支持。
- 贾予平曹国庆赵锐张屹何立伟魏云芳黄露李若岚高旭东贾宁杨陈沈凡
- 关键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 一种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冷却塔风险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冷却塔的在线风险信息和固有风险信息,在线风险信息包括实时获取的第一污染增殖风险信息、第一传播路径风险信息和第一人群暴露风险信息,固有风险信息包括存储于存储...
- 沈凡贾予平赵锐张屹张永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3
- 2014年
- 为了解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1月对该市4个区的住宿、商场和餐饮3类公共场所共24家进行室内空气PM2.5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中位数为61μg/m3,范围为4~349μg/m3;雾霾天气时室内PM2.5浓度高于非雾霾天气,邻近交通干线的商场室内PM2.5污染水平高于步行街,火锅或烧烤类餐饮场所的PM2.5浓度高于餐厨分开场所,设有集中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低于自然通风场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室外重污染天气、交通尾气排放、烹饪燃料燃烧可能是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污染水平。
- 沈凡贾予平张屹赵锐黄露李若岚张桂斌郭强
- 关键词:空气污染PM2公共场所影响因素
- 公共建筑冷却塔军团菌污染水平与环境因素现况调查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公共建筑集中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水平及周边环境因素现况。方法 2013年5-9月,选择北京市5类16户大中型公共建筑冷却塔作为调查对象;每月采集2-3次冷却水样品并进行嗜肺军团菌实验室检测,同时对冷却塔周边环境因素进行现场勘测与调查。结果采集冷却水样192件,嗜肺军团菌污染总体阳性率为34.4%;酒店、商场、办公楼、医院和地铁车站等几类场所冷却水嗜肺军团菌阳性率分别为34.1%、40.5%、13.3%、61.1%和100.0%;分析冷却塔周边环境因素发现68.8%冷却塔与敏感区的距离均〈7.5 m,66.7%医院、商场的冷却塔不仅紧邻敏感区,并且还位于敏感区上风向;并且93.8%的冷却塔均邻近医院、学校、人群密集的购物中心、办公楼及居住区等场所。结论公共建筑冷却塔军团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且冷却塔分布密度较高,与敏感区和易感人群聚集场所较为接近,应注意加强相关的防控措施。
- 张屹贾予平沈凡赵锐
- 关键词:冷却塔军团菌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