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添

作品数:27 被引量:313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教学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图
  • 2篇冬小麦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遥感
  • 2篇蒸散
  • 2篇三角网
  • 2篇生态
  • 2篇数字地图
  • 2篇图像
  • 2篇坐标转换参数
  • 2篇网络
  • 2篇小麦
  • 2篇环境质量
  • 2篇教学方法
  • 2篇管理信息
  • 2篇管理信息系统
  • 2篇本科
  • 2篇本科教学

机构

  • 22篇郑州大学
  • 4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南省信息网...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作者

  • 25篇贺添
  • 7篇麻冰涓
  • 5篇赵姗
  • 4篇闫超德
  • 4篇郭王
  • 2篇王胜利
  • 2篇赵艳坤
  • 2篇杨丽坤
  • 2篇邵全琴
  • 2篇杨存吉
  • 2篇郭同德
  • 2篇陈怀亮
  • 2篇杨海波
  • 2篇吴丹
  • 2篇白建军
  • 2篇周建康
  • 2篇李颖
  • 2篇罗先学
  • 1篇刘纪远
  • 1篇王立亚

传媒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河南科技
  • 1篇中外公路
  • 1篇计算机应用研...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环境研究与监...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大学(教学与...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复数矩的形状轮廓描述与匹配方法被引量:8
2011年
建立合适的轮廓描述函数是各种形状轮廓匹配算法的前提所在。基于复数矩理论构造了轮廓顶点与形状旋转、缩放和平移无关的局部复数矩不变量,推导了局部复数矩与原始轮廓顶点坐标的正反算公式,将轮廓特征顶点处的局部复数矩和曲率合在一起,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轮廓描述函数。该轮廓描述函数较为充分地考虑到了轮廓的全局与局部特征,除了具有不变性和唯一性等性质外,也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仅需花费线性时间即可完成轮廓描述函数的构造,由于仅涉及到低阶几何矩,其局部复数矩也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基于该轮廓描述函数,利用串匹配算法实现了形状的轮廓匹配,与现有基于各种轮廓描述函数的匹配方法的实验对比表明,本文轮廓描述函数及其匹配方法具有更为优秀的匹配性能。
赵东保贺添张卡
关键词:复数矩
基于改进作物缺水指数的河南省冬小麦干旱监测
2024年
基于农业干旱遥感监测指标的干旱监测是简单且有效的手段,其中作物缺水指数CWSI通过反映植被供水状况在农业干旱监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CWSI在反映植被水分实际状况时存在滞后性。在CWSI的基础上,通过增加LAI变化项表征作物形态受干旱影响的变化,构建一种改进的作物缺水指数CWSI_(IMP),以反映作物水分实际状况和作物受干旱影响的程度。计算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田的CWSI_(IMP)普遍低于CWSI,反映农业干旱程度较轻,与实际情况更为吻合。CWSI_(IMP)与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R^(2)为0.856,CWSI与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R 2为0.803,CWSI_(IMP)与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显著优于CWSI。通过经验模型,将以20 cm土壤相对湿度为指标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分别转换为以CWSI和CWSI_(IMP)为指标的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典型区域分析表明,利用CWSI_(IMP)指标监测农业干旱等级较CWSI指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为大面积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农田灌溉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李颖陈怀亮陈怀亮贺添李彤霄
关键词:CWSILAISEBS遥感
全球气温–相对湿度–人口驱动型制冷度日数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及模拟
2024年
制冷度日数(Cooling degree days,CDDs)可指示空间制冷能耗与室外热环境,但在全球栅格尺度上同时考虑气温、相对湿度与人口的CDDs分析鲜见报道。据此,本文利用气象、人口、遥感等数据,曼−肯德尔法、相对重要性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在全球0.25°栅格尺度上开展气温−相对湿度−人口驱动型CDDs时空变化、影响因素与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基于湿球温度计算的CDDs(CDDs_(wb),CDDs based on wet bulb temperature)在30°N~30°S间除北非与西亚外的不少地区均高于567(℃·d),极高值[1469~2677(℃·d)]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东南亚中南半岛南侧及其以南地区。基于湿球温度与人口计算的CDDs(CDDs based on wet bulb temperature and population,CDDs_(wb_pop))大多低于17×10^(6)(℃·d·人),高值[277×10^(6)~2144×10^(6)(℃·d·人)]主要在恒河平原与印度南端、尼日利亚沿海、越南南北平原与爪哇岛。②1970—2018年CDDs_(wb)与2000—2018年CDDs_(wb_pop)在中高纬度呈现极高年际间变异,全球未来变化趋势多与过去保持强一致性。CDDs_(wb)显著增加(P<0.05)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非与西亚、澳大利亚、里海东部、印尼西部的一些地区,显著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国胡焕庸线以南及中南半岛的一些地区。CDDs_(wb_pop)在一些地区显著增加,速率基本小于8×10^(6)(℃·d·人)/a,集中发布在北非、西亚与里海东部的一些地区。③纬度与高程均分别与CDDs_(wb)及其变异系数呈现显著负向与正向偏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大洲内,年降水量、夏季反照率、增强型植被指数与PM_(2.5)对CDDs_(wb)影响不同,夜间灯光影响不大。CDDs_(wb)实际值与模拟值间R2大多高于0.935,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多小于6.77%,均方根误差在15.63~184.51(℃·d)。
李元征王怡君赵国松贺添王昉琳孙永胜
关键词:相对湿度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在对伏牛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破坏3个方面的26项指标建立了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初步的评价模型,为伏牛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麻冰涓贺添宋轩
关键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水土流失综合评价
变比例尺地图制图方法述评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详述了基于过渡曲面二次投影制作变比例尺纸质地图的方法及特点,以及通过分带连续变比例尺函数制作变比例尺电子地图的方法及特点,并针对导航设备及便携式移动信息设备,介绍了圆形与方形变比例尺地图模型、基于ROI和焦点区域的道路网变比例尺模型和基于邻近关系的自适应变比例尺地图模型。
闫超德郭王白建军赵姗武舫贺添
关键词:变比例尺地图制图移动地图电子地图纸质地图
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5
2011年
公路工程计量支付工作是公路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处理,数据量大,容易出错。利用先进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开发出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系统,用网络通信和数据库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计量支付工作,能极大地提高公路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为今后工程项目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贺添杨海波麻冰岩
关键词:计量支付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MOD16产品的我国2001-2010年蒸散发时空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96
2014年
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分析对理解气候变化与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分析了2001-2010年我国陆面蒸散发的时空格局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站点尺度和流域尺度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MOD16产品对于我国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辽河、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的模拟精度较高;(2)2001-2010年,我国年均蒸散发为532±10 mm,年内蒸散值变化最大的是东北区,月均蒸散变异系数为0.87,而西北区变化幅度最小,变异系数为0.19;(3)2001-2010年,我国陆面蒸散发年际变化总的趋势不明显,占陆地面积11.2%区域的蒸散发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及新疆北部,只有2.3%的区域的蒸散发增加趋势显著,(p<0.05),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淮海平原及东北平原;(4)通过对比干旱指数变化趋势、植被指数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蒸散发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干旱加剧的半干旱地区,而蒸散发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植被变好的地区。
贺添邵全琴
关键词:蒸散发MODIS数据
基于NPP VIIRS数据和SEBS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蒸散量估算与时空特征
2023年
农田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是农田水热交换过程的关键变量,准确估算农田ET对了解农田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监测预测作物旱情,指导科学灌溉等具有重要作用。将Suomi 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的新型遥感数据源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VIIRS)数据用于ET反演,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将NPP VIIRS反演的地表温度、地表反照率等参数和优化计算的VIIR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与SRTM DEM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输入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模型,估算了2016—2018年河南省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返青期至灌浆期的农田ET(VIIRS ET)。分别对比了VIIRS ET与彭曼公式(Penman-Monteith,P-M)计算的P-M ET、大型土壤蒸渗仪实测Real ET和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估算ET(MODIS ET)的结果,并进行了ET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VIIRS ET与Real ET的RMSE为0.203 mm·d^(–1),且VIIRS ET与P-M ET和MODIS ET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方法可为利用NPP VIIRS数据和SEBS模型估算ET提供方法、技术上的支持。研究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ET的时间特征表现为自返青期后逐日上升,抽穗期达到最大值,灌浆期开始下降的趋势,与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综合空间特征来看,在关键生育时期河南省冬小麦ET均呈现中部和东南部较高,向西北部和西南部逐渐降低的趋势,与灌溉条件具有较强的对应性。河南省冬小麦ET时空特征可为河南省农业水资源管理、分配和高效利用等提供重要依据。
李颖陈怀亮梁辰苏伟贺添
关键词:冬小麦蒸散量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被引量:115
2016年
基于生态系统结构—服务动态过程趋势分析,针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预期目标,构建了由生态系统结构、质量、服务及其变化因素构成的生态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发展野外观测、遥感监测和生态过程定量模拟一体化的监测评估技术体系,评估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生态成效。结果表明:工程实施8年以来,三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趋好但尚未达到1970s比较好的生态状况,草地持续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难以达到预期"草地植被盖度提高平均20%~40%"的目标,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有所恢复,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量达到了增加13.20亿m3目标;重点工程区内生态恢复程度好于非工程区,除了气候影响以外,工程的实施对促进植被恢复具有明显而积极的作用;然而,草地退化局面没有获得根本性扭转,工程实施尚未遏制土壤水蚀增加趋势,一期工程局部性和初步性特点突显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邵全琴樊江文刘纪远黄麟曹巍徐新良葛劲松吴丹李志强巩国丽聂学敏贺添王立亚邴龙飞李其江陈卓奇张更权张良侠杨永顺杨帆周万福刘璐璐祁永刚赵国松李愈哲
中美高水平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异同与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地理科学,遥感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全球变化的当下,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只有专业课程适应了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校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文章使用对比分析法,选择了中国和美国GIS教学与科研水平突出的四所大学,分析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希望能对普通院校的GIS课程设置提供启示。结果表明,中美高水平大学GIS专业在主干课程设置上差异不大,美国大学在地理科学类课程的丰富程度和研究深度上更有优势,也更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中国大学课程更偏向于应用,设计和开发,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建议开设有GIS专业的院校借鉴中美高水平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优点,修订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GIS人才的培养要求。
贺添周书贵彭晶晶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课程设置本科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