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黎崖 作品数:50 被引量:15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以提高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从我院 2 0 0 3年 7~ 12月的门诊儿科处方中抽取 184 0张 ,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8% ,其中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的 2 5 .0 3%。结论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新型抗菌药物应用广泛 ,合理用药有待改进。 谢黎崖 洪俩和 许浩云关键词:抗菌药物 儿科 中成药用药咨询调查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调查我院中成药咨询情况,为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用药咨询记录中中成药使用的情况,并根据咨询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成药的用药咨询占咨询总量的34%,咨询者以18~44岁为主;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最多的是内科;使用的中成药主要是袪湿剂和妇科用药;咨询的内容以药物的用法用量为主。结论加强门诊中成药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许浩云 谢黎崖关键词:中成药 用药咨询 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2021年 研究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MTX-PC NPs)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选择乳腺癌MCF-7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体外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情况,评价MTX-PC NPs对MCF-7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MCF-7细胞摄取药物的影响;采用小鼠MCF-7细胞实体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移植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定肿瘤大小。结果表明,MTX-PC NPs能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增殖,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激光共聚焦荧光照片显示载药纳米粒能有效地被MCF-7细胞摄取;对于FA(叶酸)受体过度表达的MCF-7细胞有高亲和识别,而对正常NIH-3T3细胞摄取较少;与MTX注射剂相比,相同药物浓度下,MTX-PC NPs组的小鼠MCF-7实体瘤生长更缓慢,表明抑制作用明显。说明甲氨蝶呤磷脂复合物纳米粒可能对乳腺癌有更优良的治疗作用。 谢黎崖 钟山 李岩秀 侯振清关键词:体内体外 丝裂霉素C壳聚糖纳米粒对H_(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壳聚糖纳米粒(MMC-CS-NPs)对H_(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H_(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并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行HE染色以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MMC-CS-NPs对小鼠的H_(22)实体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2.23%、66.93%、80.9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各剂量组对肿瘤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结论 MMC-CS-NPs具有较强的体内抗肿瘤作用,与丝裂霉素针剂相比其抑瘤率更高,且与剂量有关,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为持久。 谢黎崖 侯振清 钟山 韩定关键词:抑瘤作用 H22肝癌细胞 一种靶向核磁造影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靶向核磁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造影剂为一种叶酸(FA)通过氨基-聚乙二醇-羧基(NH<Sub>2</Sub>-PEG-COOH)接枝的壳聚糖(CS)包覆的四氧化三铁(Fe<Sub>3</Sub>O<Sub>4... 侯振清 周水帆 贾梦梦 侯鲁 谢黎崖临床药师参与112例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对112例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采纳率最高,为83.3%,但因未能事前干预,作用不大;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干预用药采纳率为62.5%,其最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其深度与广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 谢黎崖 吴永良关键词: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干预 彗星状载羟基喜树碱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2016年 本文以可降解聚合物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Me PEG-PLGA)为载体,羟基喜树碱(HCPT)为模型药物,利用SPG(Shirasu porous glass membrane)模板法,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了彗星状MePEG-PLGA-HCPT共聚物粒子。采用动态光散射分析、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研究载药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收率、形态和HCPT的存在状态;初步评价了载药粒子的体外释药;MTT法初步考察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HCPT与MePEG-PLGA的质量比为1∶1,氮气压力为100 k Pa,SPG膜孔径为1.1μm;载药粒子在电镜下呈彗星状,其中头部螺旋成束,尾部为散开的纳米束;粒子的载药量可达到46.2%,收率为96.4%,zeta电位为-31.4 m V;HCPT以无定形态均匀分布于MePEG-PLGA粒子中,具有药物缓释的优点,且药物释放的速度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而增大;该形貌的载药粒子相对于球形载药粒子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有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潜能。 谢黎崖 常迪 侯振清 杨向瑞 韩定关键词:双嵌段共聚物 羟基喜树碱 电解质对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 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考察电解质对全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4组加入不同电解质的全肠外营养液,于配制后0h及20℃~22℃下贮存4、8、12、16、24h后分别取样测定pH值和溶液微粒数变化,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变化.结果:4组pH值在24h内均未发生明显变化;≥5μm的微粒数除加入1、2价电解质组(第4组)一开始就急速增至峰值外,其余均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加入2价电解质组(第3组)和加入1、2价电解质组(第4组)配制后6h即出现分层现象,加入1价电解质组(第2组)12h发生乳凝反应,而未加入电解质组(第1组)24h内无沉淀和分层现象.结论:电解质对全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在配制时应注意电解质用量,配制后应尽快输注,放置不宜超过24h. 范明霞 舒文琳 谢黎崖 邵志宇关键词:全肠外营养液 电解质 稳定性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2003年 概述了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各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近年来发展的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应用。 谢黎崖 张黎静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降血脂药 一种靶向核磁造影剂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靶向核磁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造影剂为一种叶酸(FA)通过氨基-聚乙二醇-羧基(NH<Sub>2</Sub>-PEG-COOH)接枝的壳聚糖(CS)包覆的四氧化三铁(Fe<Sub>3</Sub>O<Sub>4... 侯振清 周水帆 贾梦梦 侯鲁 谢黎崖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