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
- 作品数:21 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市虎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率及其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和预后。方法以35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阅病史资料和心导管室的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迂曲程度对冠状动脉迂曲近段AS病变的影响;并对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本研究中冠状动脉迂曲的检出率为16.43%;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是冠状动脉迂曲近段发生AS病变较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迂曲程度也是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作用相对较弱,OR值为1.030(95%CI:1.011~1.05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结论除了传统的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外,冠状动脉迂曲程度是发生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长期预后通常是好的。
- 罗伟袁斌何忠海李文安刘俊伟谢毅
- 关键词:冠状动脉迂曲检出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吡格列酮对EH合并I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比较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68例EH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 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共持续12周,对照组仅进行降压和饮食运动控制.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 治疗组FMD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10.38±2.45) vs(8.96±2.29)],P<0.05,而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2.38) vs(9.08±2.49)],P> 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改善EH合并IGT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肖明谢毅占松涛张宝林
-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吡格列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糖耐量减低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IGT)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IGT合并EH患者,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不同情况下右侧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包括静息时肱动脉的基础内径(D0)、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D2),并分别计算流量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和含服硝酸甘油介导血管舒张时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的变化率(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选择3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EH对照组和38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三组ET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NO值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1)比较,IGT合并EH组〈EH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D2)无明显差异。结论IGT和EH均为血管内皮损伤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两者有明显的协同破坏作用,IGT合并EH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加明显,此时更应该提早干预,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作。
- 谢毅肖明占松涛张宝林
-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原发性高血压内皮细胞功能高分辨率超声
- 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左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Tei指数检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22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30例无冠状动脉迂曲患者进行左心室Tei指数的测定,用二维Simpson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的比值(E/A)。结果冠状动脉迂曲组左室Tei指数显著高于非迂曲组(P<0.05);左室EF、E/A迂曲组与非迂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迂曲患者存在左心功能受损;提示冠状动脉迂曲可能是左心功能受损的标志物。
- 罗伟刘一李黄有胜李文安谢毅郭镇声
- 关键词:冠状动脉迂曲左心功能TEI指数超声心动图
- 辛伐他汀国产与进口制剂调脂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比较辛伐他汀(simvastatin)国产制剂(商品名理舒达)与进口制剂(商品名舒降之)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在强化调脂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理舒达组(n=50)及舒降脂组(n=50),分别口服理舒达或舒降脂,剂量40mg/d。观察用药2周、4周及8周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甘油三酯变化。结果两种辛伐他汀制剂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P<0.01)、LDL-C(P<0.01)和甘油三酯(P<0.01);理舒达作用等效于舒降脂(P>0.05);两种辛伐他汀制剂均能升高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辛伐他汀国产制剂理舒达强化调脂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与其进口产品舒降脂比较疗效基本相同。
- 罗伟袁斌黄有胜刘俊伟李文安谢毅罗昉莹苏志强
-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甘油三酯胆固醇
- 拘禁球囊技术和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1 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JWT组(24例)和JBT组(24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边支闭塞或夹层的发生率、边支置入支架数量和术后即刻主支和边支的残余狭窄率,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情况。结果JWT组7例发生边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7枚支架,JBT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 枚支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即刻进行冠脉造影,测量病变残余狭窄率,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77);JBT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优于JWT 组[(21.29±7.81)%比(32.47±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6,P=0.000)。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MACE 事件。结论在冠脉分支病变的处理中对比拘禁导丝技术,拘禁球囊技术是更加安全可靠、疗效优越的新方法。
- 杨云李旭东谢毅黄有胜郭镇声张丽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分叉病变
- 晨峰血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晨峰血压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异常升高组32例和晨峰血压正常组28例,取晨尿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其与晨峰血压的关系。结果晨峰血压异常升高组UAER为(38.6±25.2)μg/min,高于晨峰血压正常组的(5.4±1.1)μ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晨峰血压高的老年人UAER相应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和降压治疗的控制目标之一。
- 谢毅肖明
- 关键词: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老年人
- 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病变的胸痛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102例胸痛患者,探讨相关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类胸痛患者的认识。方法总结自2003年12月~2007年3月冠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102例胸痛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造影结果再认识。结果 102例胸痛患者经冠脉造影后均排除冠心病诊断,其最后的临床诊断多种多样,以心脏神经症居多,占47例(46.07%)。回顾此类胸痛患者的造影示内膜光滑,无局限性狭窄,但大部分病例的冠状动脉呈迂曲,扭结,有血流缓慢等现象。结论冠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采用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这类患者的鉴别有特殊意义。
- 罗伟袁斌黄有胜李文安谢毅
- 关键词:冠状动脉迂曲冠状动脉造影胸痛
- 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异常及慢性完全闭塞并右冠状动脉严重狭窄1例
- 2006年
- 袁斌谢毅刘俊伟罗伟王庆芳
- 关键词: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左冠状动脉主干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慢性心脏收缩功能
- 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缓解症状,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
- 刘俊伟袁斌罗伟谢毅黄有胜罗方莹李文安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