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胜
- 作品数:24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侧楔骨骨母细胞瘤一例报告
- 2006年
- 肖继伟谢昕覃胜
- 关键词:足底内侧骨母细胞瘤楔骨浅表淋巴结碱性磷酸酶皮肤温度
- 放疗诱发颈前软组织巨细胞瘤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患者女,54岁,2014年3月因甲状腺癌术后放化疗后近4年,发现颈前包块1周入院.患者于2010年6月在外院行甲状腺左叶+甲状腺右叶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行1周期化疗(具体用药不详)、28次外放射治疗(总剂量5 600 cGy).体格检查:颈部皮肤僵硬,颈前正中扪及一质硬肿块,大小为2 cm×2 cm,边界尚清楚,固定,无压痛;无呼吸困难,无吞咽梗阻症状;双侧颌下及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
- 唐涛覃胜李春华王朝晖
- 关键词:巨细胞瘤颈前软组织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放化疗后
- 腮腺无色素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1例
- 2009年
-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它可分为多种形态学亚型,小细胞无色素型是其中的一种罕见类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小细胞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1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左上颌肿块5月入院。患者一年前因左上颈肿块在当地医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行放疗1个月及化疗一周期(FD方案,5-Fu0.75g d1-5,DDP30mg d1-5)。治疗后两月左上颌出现包块逐渐长大,遂来我院治疗。查体:左上颌部分切除术后改变,左上颈部以左耳垂为中心有一直径约10cm,呈结节状融合性肿块,质中,边界尚清,活动度差,有轻压痛,皮温不高。CT示左颈部不规则软组织占位,病灶最大层面大小约6.2cm×9.7cm,左侧腮腺及颈血管鞘软组织受侵,口咽左旁受侵。临床考虑肿瘤复发,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涂片上查见多量以单个细胞排列、散在圆形细胞为主的肿瘤细胞,建议活检。遂行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腮腺深叶及咽旁间隙,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推挤面神经及颌下腺。标本大体检查:带肌肉红褐不整形组织一个,总体积9cm×8cm×4cm,切面见一肿块,大小为9cm×6cm×5cm,呈红褐色,均质,质软,与肌肉组织分...
- 李吉满王影覃胜李伦万俊峰
-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小细胞形态学腮腺唾液腺
- 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细胞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针吸检查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2年
- 头颈部浅表肿瘤最常见于涎腺、淋巴结、甲状腺及周围软组织等部位,虽然术后外检的诊断结果准确,但由于肿瘤发生部位的特殊性,并且常因为重要的神经与血管损伤风险等原因的限制使手术难以实施或难以确定手术范围;还有一些患者失去手术机会而需要明确诊断后治疗,因此采用细针吸取方法(fine needle aspiration, FNA)做出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传统的FNA检查通常只制作涂片或液基细胞学观察,往往具有局限性;传统的细胞块制作技术常受到所用试剂或操作步骤繁琐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开展.2010年以来我科采用陈光勇等[1]创立的"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细胞块技术(及改进技术)制作FNA细胞块,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微创,可重复等特点.切片用于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很好地弥补传统FNA检查中的不足.在诊断头颈部浅表肿瘤中,应用效果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现总结如下.
- 贾世军覃胜杨霞王影余小蒙姚宇琪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细针吸取细胞块
- 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了解原发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免疫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94例原发结外DLB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参照Hans等的分型原则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型),标记抗体包括CD20、CD10、bcl-6、MUM-1和Ki-67。结果 (1)本组患者中,以胃肠道受累为主,有39例(41.5%),其次包括鼻咽部、牙龈、腮腺、甲状腺、睾丸、卵巢、皮肤等。(2)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抗原;CD10、bcl-6、MUM-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4%(37/94)、72.3%(68/94)、45.7%(42/94),Ki-67阳性指数25%~95%,中位数为80%。Hans分型:53.2%(50/94)为GCB型,46.8%(44/94)为non-GCB型。(3)89.4%(84/94)的患者接受化疗,66.8%(60/94)的患者接受手术。患者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3%、61.7%和36.2%,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CHOP)治疗组的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3%、60.8%和37.8%。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0%、70.0%和48.0%,non-GCB型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6%、52.3%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0,P=0.003)。结论 Hans分型、结外病变数量、IPI评分、化疗是原发结外DLBCL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 青晓艳姚文秀徐义全王影覃胜李伦万俊峰汤梅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预后
-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复发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通过对1例复发C-ALCL患者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观察C-ALCL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该例为复发病例,两次均表现为皮肤结节;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体积较大;大细胞均表达CD30,部分大细胞表达EMA,不表达ALK-1;用CHOP方案治疗,患者预后较好。结论:C-ALCL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皮肤的淋巴瘤,肿瘤细胞表达CD30,EMA可阳性,一般不表达ALK-1,预后较好。
- 杨红王影覃胜李甘地
- 关键词:皮肤原发性复发性
- 多功能纳米金在肺腺癌A549荷瘤小鼠模型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及Micro CT成像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究多功能纳米金在肺腺癌A549荷瘤小鼠模型中的放射增敏作用及Micro CT成像。方法荷瘤小鼠瘤体内注射纳米金,分别行160 kV X线及6 MV X线不同能量级照射,并测量肿瘤体积变化。瘤体内注射纳米金,在不同时间点行Micro CT扫描,观察纳米金在瘤组织中的成像及沉积时间。结果对照组与纳米金组肿瘤体积变化无明显差异(P=0.941)。6 MV X线联合纳米金组与6 MV X线组比较肿瘤体积略缩小,但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730)。160 kV X线联合纳米金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160 kV X线组(P=0.026)。Micro CT扫描显示纳米金在肿瘤中的沉积时间可持续30天,成像效果很好,且未见纳米金相关毒性。结论多功能纳米金对160 kV X线照射肺腺癌A549移植瘤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纳米金瘤体的稳定CT成像可作为图像引导放疗肿瘤靶区定位和勾画的一种潜在方法。
- 杨川张国军黄建鸣吕家华覃胜李涛
- 关键词:肺腺癌荷瘤小鼠放射增敏
- 罕见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1例
- 2016年
- 口腔黏膜黑色病损的诊断较为复杂,首先需要考虑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因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需要尽快治疗。而大多黏膜黑色病损非肿瘤性质,是多种综合征在口腔黏膜的局部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的口腔黏膜色素异常疾病——Laugier-Hunziker综合征,藉此为临床医生诊断口腔黏膜黑色病损提供参考。
- 李灵覃胜朱桂全
- 关键词:口腔黏膜色素沉着LAUGIER-HUNZIKER综合征
- FDXR联合Nrf2预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敏感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索联合FDXR和Nrf2两个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提高食管癌对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我们前瞻性的研究,预期纳入150例食管胸段确诊为鳞癌的患者,临床分期限定为Ⅱ-Ⅲ期(AJCC第八版),在同一个活检样本中染色FDXR和Nrf2,根据FDXR和Nrf2是否表达关联术后病理学上的缓解来推测这两个生物标记物联合是否会提高判断放化疗敏感的准确性。结果:研究期间,我们收集到326个病例,其中可纳入最后分析的有162个病例,162例患者经过同步放化疗后,总缓解例数105例,总的缓解率64.8%,pCR率为28.5%,病理学部分缓解率为36.3%。FDXR阳性的有效率为42.6%,Nrf2阴性的有效率为34.6%,FDXR阳性合并Nrf2阴性患者有效率为76.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T分期(P=0.04),病理分级(P=0.04)以及FDXR(P=0.02)和Nrf2(P=0.01)影响放化疗疗效,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分级(P=0.033)、FDXR(P=0.021)和Nrf2(P=0.034)是影响放化疗疗效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FDXR和Nrf2联合可以提高食管癌术前放化疗疗效预测的准确性。
- 刘洪赵红珂覃胜侯俊李丹李华郑茂嘉陈晶
-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NRF2食管癌
- 甲基转移酶和P53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本文对膀胱路上皮乳头状癌组织中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蛋白和 P53蛋白的检测,探讨其与临床及病理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40例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MGMT 蛋白...
- 王影杨素琼李吉满杨薇覃胜孙维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