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正礼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戊脉安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观察了戊脉安(10.0μg/ml)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体外作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药物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药物作用24小时,可见线粒体肿胀、破裂及嵴消失,细胞核膜皱缩;作用48小时,可见1/7~1/8细胞破碎死亡,大部分线粒体膜破裂,粗面内质网扩张呈囊泡化。部分核出现核质溶解、核固缩和核破裂等现象。实验组A型病毒颗粒分布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 邵宁生张培棪梁重栋裴正礼
- 关键词:戊脉安白血病细胞超微结构白血病
- 成人牙周炎龈组织内浆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 1997年
- 为了探讨牙周炎龈组织的免疫反应机理,对20例牙周炎龈组织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炎性浸润细胞中以浆细胞(plasmacel,PC)数目最多且有变性,根据浆细胞胞核、质膜及粗面内质网腔的变性程度,将浆细胞分为4期。浆细胞核中染色质从正常形态逐渐趋于浓聚、边集、固缩和破碎,质膜从完整清晰、部分缺失到全部丧失其完整性;粗面内质网腔从狭窄、扩张、断裂至囊泡化,其腔内容物的电子密度由低至高再降低;卢氏体(Russel′sbodies,Rb)从偶见到数目增多再减少;变性浆细胞最终发生凋亡。我们的观察结果提示,成人牙周炎龈组织反应有体液免疫参与。
- 冯利冯耀政李树侃裴正礼
- 关键词:牙周炎浆细胞超微结构
- 六亚甲基双乙酰胺对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诱导分化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0
- 1989年
-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化学物质有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的趋势,化学诱导剂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MBA)在一系列平面极性化合物中活性最高。它不仅可使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正常细胞”,也可诱导一些实体瘤细胞,如黑色素瘤、结肠癌和膀胱癌等分化为近似正常的细胞。因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就其对体外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诱导分化的超微结构改变作了电镜观察。
- 许世稳赵怀玉任礼勤裴正礼
- 关键词:HMBA化学诱导剂胃腺癌细胞
- 小鼠亚慢性正已烷中毒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动态观察
- 1992年
- 本文以小鼠吸入正已烷染毒,通过对不同染毒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观察,着重探讨了正已烷引起的坐骨神经病变及其恢复过程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 吴茜裴正礼
- 关键词:正已烷中毒坐骨神经超微结构
- 瘤型麻风治愈后外周神经的超微结构
- 1991年
- 麻风是以神经损害为主要持征的慢性传染病,对其神经病理已有许多研究,但关于瘤型麻风治愈后外周神经的超微病理学尚未见报道。我们选择5例用氨苯砜治疗多年,皮损消失查菌阴转已治愈的瘤型患者及病愈后死亡者,切取尺神经、胫神经及坐骨神经,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一部份做石蜡切片,HE和改良的Harada染色。
- 王德英陈兆安李自诚裴正礼王述魁康健连
- 关键词:麻风瘤型外周神经超微结构
- 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被引量:17
- 1990年
- 本研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健康人及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的一般形态及聚集形态。发现血瘀证患者血小板在一般状态下伪足形成及细胞表面变化较多,粘附及聚集性增强;加入ADP后形成的聚集体也较健康人为大,细胞膜的融合程度更为严重。
- 吴锦陈可冀裴正礼吴明德
- 关键词:冠心病血瘀血小板电镜
- 临床治愈瘤型麻风患者的外周神经超微结构研究
- 1991年
- 本文对5例临床治愈瘤型麻风患者的周围神经做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光镜下结果显示3例周围神经内仍有特异性病变存在,AFB(+)。2例显示广泛的神经纤维化。电镜下见神经内大量胶原微纤维增生,稀疏分布的雪旺细胞,胞质溶解,髓鞘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板层之间的分离,空泡变及崩解,轴突改变较轻。本文还对临床治愈瘤型麻风患者的外周神经内残留菌和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 王德英裴正礼陈兆安康继连李自成王述魁
- 关键词:麻风髓鞘轴突
- 饲服聚丙烯胺的动物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观察
- <正> 聚丙烯酰胺(PAM)的毒性成分系其单体丙烯酰胺(AM)。AM是一种神经毒剂,主要损害部位在周围神经系。坐骨神经,特别是其末稍部分蓄积量较它处高。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饲服国产PAM(含AM0.53%)的大白鼠(体重...
- 裴正礼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