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华
-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德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定位穿刺技术的研究
- 目的:
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中报道的许多穿刺的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
- 袁翠华
- 关键词: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进钉点
- 文献传递
-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26例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6例2000年12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10例,旋后外旋型11例,旋后内收型5例。按AO分型:44-A-3型12例,44-B-3型10例,44-C型4例。外踝骨折采用解剖板或1/3管形钢板固定;后踝、内踝折可采用空心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26例随访时间3~5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按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优13例,良9例,可4例。结论三踝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治疗,使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袁翠华刘寿坤王旭
- 关键词:三踝骨折踝关节内固定
- 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3例移位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入路分别为前后联合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结果随访13~53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髋臼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结论复杂型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以及对合并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林成寿刘寿坤吴锦清王旭王晓露袁翠华苏郁温宝军
- 关键词: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重建钢板
- 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椎弓根定位的穿刺位置及角度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椎体成形与椎体后凸成形经皮穿刺成败的关键是穿刺针能否准确地经椎弓根到达椎体,因此在X射线透视下经皮确定穿刺针正确的进针点及方向极为重要。目前文献报道的许多穿刺方法中穿刺点及穿刺角度不固定,对穿刺针是否穿破椎弓根内侧壁这一并发症报道较少。目的:从解剖学和影像学角度寻找安全、有效的经皮椎弓根定位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方法: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在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上进行解剖研究寻找椎弓根中轴线通往椎体后方的解剖位置,该位置就是行经皮椎体成形穿刺针的最佳进针点,用微型螺钉固定予以X射线透视,分析最佳进针点在X射线透视下与椎弓根显影的位置关系,从而寻找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寻找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对成人胸、腰椎骨格标本(T6-L5)用尸体解剖和CT扫描两种方法测得椎弓根中轴线和椎体矢状线夹角的平均值。寻找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结果与结论:行经皮椎体成形时X射线透视下的最佳进针点为左侧椎弓根投影9点区域及右侧椎弓根投影3点区域。行经皮椎体成形时的最佳进针角度:腰椎L1-L4为5°-10°;L5一般为20°,最多不超过25°;胸椎T6-T12为5°左右。
- 袁翠华王旭刘寿坤王春
- 关键词:植入物椎弓根经皮椎体成形进钉点
- 腰椎后路手术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的防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腰椎手术821例患者的资料。术中硬脊膜损伤或切开者56例,56例中术后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采用修复硬脊膜裂口、使用OB胶,严密缝合切口各层、头低脚高和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措施处理。观察并记录处理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1个月。术前症状获不同程度缓解。56例硬脊膜损伤和2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无1例发生脑脊髓炎和脑脊液囊肿等并发症。结论:及时、正确地进行术中干预和术后处理,可有效治疗腰椎后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形成。
- 陈继良王旭胡杨华吴锦清刘寿坤王晓露苏郁许庆山朱建福袁翠华
- 关键词:脊柱手术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
- 椎板回植及纤维蛋白封闭剂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介绍在治疗原发椎管内肿瘤时联合应用椎板棘突回植及纤维蛋白封闭剂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椎板棘突回植术及纤维蛋白封闭剂治疗椎管内肿瘤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6~55岁。病程1个月~2年。肿瘤位于胸段8例,胸腰段3例,腰段5例。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不全瘫。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为椎管内髓外硬脊膜内占位性病变。其中单发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5例,多发神经鞘瘤、胶质瘤各1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行X线及CT检查,复合体回植物位置良好,无螺钉突破椎板压迫硬脊膜。术后全部获12~42个月随访,疼痛及瘫痪程度明显改善,恢复了生活及工作能力。3例患者复查MRI示硬脊膜结构清晰,无明显粘连及压迫征象。14例患者复查CT未见骨不愈合及回植的复合体移入椎管,椎板内侧缘骨质未因过度增生而对硬脊膜产生新的压迫。结论在行椎管内肿瘤摘除术的同时联合应用纤维蛋白封闭剂及椎板棘突回植术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保持椎管的完整性,避免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 王旭刘寿坤袁翠华温保军吴锦清
-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纤维蛋白封闭剂
-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比较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7例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采用单侧PKP治疗15例,双侧PKP治疗12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两组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手术前、后Cobb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PKP,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单侧PKP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照射剂量。
- 王旭袁翠华陈继良胡杨华朱建福刘寿坤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爆裂骨折单侧
- 电磁铁辅助磁性金属异物取出术28例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磁性微细金属异物在骨科急诊、门诊诊治中经常遇到。这些患者大多要求行金属异物取出术。微细金属异物存留体内多为爆炸伤、机器压榨伤、铁砂枪弹伤、肌肉注射针头折断所致。有些外科医生低估了手术的难度程度,往往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7月至2009年4月进行电磁铁辅助下磁性细金属异物取出术28例,
- 袁翠华王旭刘寿坤
- 关键词:金属电磁铁外科手术
- 右锁骨骨折伴右锁骨下动脉及右椎动脉肿瘤侵犯假性动脉瘤形成破裂出血1例报道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40岁,以"车外伤后右肩肿痛畸形5h"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右肩处稍肿胀,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入院查右肩X线片提示:右锁骨骨折。入院诊断:右锁骨骨折。入院后第3d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右锁骨周围组织颜色、质地异常,边界不清,面积广泛,予以取病理活检。术顺,术后24h生命征平稳。术后第30h,
- 袁翠华蒋垚王春夏秋景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出血
- 3D打印技术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闽东医院收治的40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3D打印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技术,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技术。比较两组患髋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后转子下截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转子下截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手术难度较大,3D打印技术联合S-ROM假体及转子下斜型截骨能使手术简单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 袁翠华王启金陈恒梅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