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威

作品数:14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3篇疗效
  • 3篇股骨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压缩
  • 2篇胸腰椎压缩性
  • 2篇胸腰椎压缩性...
  • 2篇胸椎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 2篇腰椎
  • 2篇腰椎压缩性
  • 2篇腰椎压缩性骨...
  • 2篇植骨
  • 2篇生物材料
  • 2篇手术
  • 2篇硼硅酸盐
  • 2篇细胞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机构

  • 13篇黄冈市中心医...
  • 3篇武汉钢铁
  • 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4篇薛威
  • 8篇吴陈欢
  • 8篇程中华
  • 4篇黄林
  • 2篇黄清芳
  • 2篇王李琴
  • 2篇王斐
  • 1篇黄俊武
  • 1篇蔡莹
  • 1篇冯飞
  • 1篇韩艳芳
  • 1篇蒋彩霞

传媒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生物骨科材料...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硅酸盐对成骨细胞体外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硼硅酸盐不仅可通过矿化作用形成羟基碳酸盐磷灰石层,而且具有强化学反应活性,可促进骨细胞再生。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实验观察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对兔成骨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ISO10993-12:2007的要求制备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初次浸提液与二次浸提液。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诱导生成成骨细胞。取第5-15代成骨细胞,分别以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初次浸提液、硼硅酸盐生物玻璃二次浸提液与α-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对成骨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横向与纵向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初次浸提液组与二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增殖优于α-MEM培养基组(P<0.05),且初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增殖优于二次浸提液组(P<0.05)。初次浸提液组成骨细胞总蛋白含量高于二次浸提液组与α-MEM培养基组(P<0.05)。3组间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凋亡率、横向迁移距离及Transwell中穿膜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对成骨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
程中华薛威王李琴黄清芳吴成欢桂凯红黄林蔡莹韩艳芳蒋彩霞
关键词:硅酸盐类成骨细胞生物材料硼硅酸盐碱性磷酸酶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骨科收治的20例采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采用动力髋螺钉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其进行随访,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评价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骨骼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ISS倒置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同时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吴陈欢郭璇薛威程中华
关键词:临床疗效
血清25(OH)D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25(OH)D含量水平对脆性髋部骨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脆性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肺部感染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生肺部感染患者78例为感染组,无感染患者中抽取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体重等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抽取156例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放射免疫法进行维生素25(OH)D浓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维生素25(OH)D含量水平,按照美国内分泌协会2011年颁布的临床实践指南,将维生素25(OH)D浓度分为:0~20、21~30、>30μg/L三个区间,比较两组患者在这三个区间内的例数及构成比;比较感染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维生素25(OH)D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维生素25(OH)D浓度为(28.4±5.1)μg/L,感染组患者维生素25(OH)D浓度为(17.5±5.9)μg/L;对照组维生素25(OH)D浓度0~20μg/L患者7例占9.0%,21~30μg/L患者66例占84.6%,>30μg/L患者5例占6.4%,感染组维生素25(OH)D浓度0~20μg/L患者63例占80.8%,21~30μg/L患者12例占15.4%,>30μg/L患者3例占3.8%,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维生素25(OH)D浓度为(23.1±4.7)μg/L,维生素25(OH)D浓度0~20μg/L患者27例占34.6%,21~30μg/L患者45例占57.7%,>30μg/L患者6例占7.7%,相比治疗前(17.5±5.9)μg/L上升,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脆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中维生素25(OH)D含量在30μg/L以下时,患者有可能并发肺部感染,当血清中维生素25(OH)D含量在20μg/L以下时有极大可能并发肺部感染,脆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中维生素25(OH)D含量水平对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薛威王斐吴陈欢黄俊武黄林
关键词:肺部感染
针药结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55例。西医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联合吡罗昔康凝胶的西医方案;中医组采用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的中医方案。疗程均为21 d。并进行12周的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3 d、7 d、21 d和随访4周、8周、12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价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身体损害指数评定量表(PⅡ量表)和寒湿瘀阻证评分。结果:中医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45%,高于西医组的6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5);中医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6.36%,优于西医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6,P<0.05);中医组在治疗后7 d和21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西医组(P<0.01);中医组在随访4周、8周、12周VAS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与西医组比较,治疗后中医组JOA量表各维度评分(主观症状、运动障碍、日常功能活动受限)、总分和寒湿瘀阻证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中医组腰前屈、腰后伸、腰侧屈、单腿直腿抬高、脊柱触痛、双侧主动直腿抬高、仰卧起坐评分和总分,较西医组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电针联合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寒湿瘀阻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下腰痛,提高腰的活动范围,恢复其功能,减轻症状,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且作用持久,减少复发。
薛威王斐吴陈欢
关键词:腰背肌筋膜炎电针复方南星止痛膏针灸疗法
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自制锚钉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L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7例纳入研究的病例采用自制锚钉进行固定,分析病例临床资料,统计数据,并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47例自制锚钉置入过程顺利,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损伤,手术时间70~140(94.2±8.3)分钟,出血量160~600(263.4±65.6)m L。术中未输血,术后未出现感染及异物排异反应。切口均为1期愈合。术后随访过程颈椎X片及CT显示'开门'程度满意,未见锚钉松动、脱落以及颈椎不稳、椎板塌陷现象。18个月行脊髓功能JO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JO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自制锚钉应在颈后路ELAP术中操作简单,安全性可靠,临床'开门'效果满意。
吴陈欢薛威郭璇程中华
关键词:颈椎病单开门
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疗效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医院诊治的肘管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治疗,试验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可吸收医用膜治疗,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并发症控制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小指展肌引出CMAP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切口血肿、切口附近感觉减退、瘢痕增生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医用膜与尺神经肌膜瓣下前置联用可显著提高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程中华薛威吴陈欢
关键词:可吸收医用膜疗效神经电生理
单侧与双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60
2017年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76例,其中38例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PVP组),38例患者采取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PVP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双侧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单侧PVP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2组患者病变椎体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 d及3、12个月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3 d及3、12个月时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单侧椎弓根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减少骨水泥注入量。
薛威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胸椎腰椎
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6年
目的对比观察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与髓内针植骨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接的治疗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髓内针植骨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骨不连接均愈合良好,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3.85±25.97)min]、术中出血量[(76.41±19.11)ml]和骨折愈合时间[(2.57±0.65)个月]明显少于对照组[(156.68±39.15)min,(202.75±50.69)ml,(3.74±0.9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NEER评分和HSS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和髓内针植骨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明显改善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的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但采用内外侧钢板固定植骨结合经皮电刺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较快,效果优于髓内针植骨治疗。
薛威
关键词:肱骨远端经皮电刺激髓内针植骨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Tile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6例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术前检查,将所有患者进行Tile分型,依照骨盆骨折的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治疗组,即前路钢板的内固定治疗组11例,后路锁定后重新建立钢板固定治疗组30例,后路骶骨和髂骨关节的固定治疗组35例,前路和后路联合入路的固定治疗组10例。观察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术后回访优良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四组患者经过Matta标准评估后,术后回访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四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内固定物退钉、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过程中,针对TileB-C型骨盆骨折,只要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更为有效地手术方法,均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进行证实。
薛威
关键词:骨盆骨折手术方法
Cable-Ready索绑系统配合长柄假体修复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被引量:7
2015年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为全髋关节置换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85%以上属于Vancouver B2、B3型骨折,手术难度较大。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配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钢丝环扎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内固定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的治疗方式。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也比对照组少;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高于治疗前(t=3.174 9,P=0.002 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79 8,P=0.015 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Harris总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294 5,P=0.002 6);观察组患者置换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39 7,P=0.042)。说明采用Cable-Ready索绑系统结合生物型长柄假体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的Vancouver B2、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损伤较小,置换后并发症较少,置换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吴陈欢郭璇薛威程中华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