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恒进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等离子体
  • 2篇漂移不稳定性
  • 1篇等离子体密度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过程
  • 1篇英文
  • 1篇湍流
  • 1篇重力波
  • 1篇准确解
  • 1篇流区
  • 1篇局域
  • 1篇二维湍流
  • 1篇非局域
  • 1篇非线性
  • 1篇非线性模型
  • 1篇分析方法
  • 1篇DRIFT
  • 1篇ES
  • 1篇LANDAU...
  • 1篇测高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陈培仁
  • 4篇蔡恒进
  • 1篇徐楚孚

传媒

  • 3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中国科学(A...

年份

  • 4篇199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非局域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摘要)
1990年
即使用非局域线性理论,在白天赤道电激流地区观测到的大尺度现象仍然得不到满意的解释。在这里,我们试图根据物理图象和简单性建立非局域梯度漂移不稳定非线性模型。考虑(m,n)和(0,2n)模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就能得到非线性饱和。正向串级和反向串级效应将在(m,n)和(2m,2n)模之间的相互作用项中得到体现。
蔡恒进陈培仁
关键词:漂移不稳定性串级非线性模型二维湍流分析方法
数字测高仪研究Es动力学过程(英文)
1990年
1985年夏天,用数字测高仪对北京地区的Es进行了观测。 采用高分辩Doppler频移测量模式,观测到了Es的波状变化。其周期在白天大约是9分钟,在夜间大约是5分钟。这一结果显示了电离层中声重波对E_s的影响。测量到的周期对应于声重波理论所预言的重力波分支周期的下限。另外还观测到Doppler的快速变化,其时间尺度小于3分钟。我们认为它们是由Es的水平漂移引起的,如果Es的不规则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尺度大约是10公里,水平漂移速度大约是80米/秒,那么其现在时间变化尺度大约是2分钟。 另外还研究了h'Es和f_0Es的反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Es因为快速下降会产生激波状结构,使得Es的下边缘变得很陡,因而使f_0Es变光对一个事例的研究表明,Es下降的速度大约是1米/秒,这一数值足以对Es下边缘的梯度产生影响。 数字测高仪作为一种简易的观测手段,可以用来研究Es的动力学过程,可得到以前只有VHF雷达等手段才能得的结果。因而,进一步开发数字测量高仪的功能并对Es作更深入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蔡恒进徐楚孚陈培仁
关键词:测高仪ES重力波
线性Vlasov方程的准确解及对Landau阻尼不稳定性和共振相互作用的讨论
1990年
本文得到了线性Vlasov方程的准确解,研究了被积函数奇点的分布和性质并将处理方法与Landau的处理方法作了比较.本文认为,Landau阻尼是严格意义上的位相散开,不稳定解是由成束(bunching)效应引起的,它们都和波-粒子能量交换无关.本文最后指出,线性Vlasov方程保证粒子总动能不变而不能保证系统的总能量守恒,因而不是描述粒子与其自洽场共振相互作用的合适的出发点.
蔡恒进陈培仁
关键词:准确解等离子体
白天赤道电激流区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非局域分析(英文)
1990年
八十年代,人们在赤道电激流区观测到数公里尺度的强非线性波动现象。对这一现象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理论解释。 根据一些作者对速度剪切对不稳定性的影响的讨论,我们认为速度剪切对长波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描述梯度漂移不稳定性的基本方程可以作相当大的简化。对一个简单的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模型,该微分方程可以解析地求解。 本文结果表明,大尺度波的相速度和增长率不仅依赖于波数,也依赖于模数—非局域解在不稳定区域中的节点数。与局域理论相比,非局域效应大大地减小了增长率。结果还表明,如果考虑复合耗散,增长率的长波截断与观测结果是吻合的,另外,波的相速度与观测结果也相合。 线性分析的结果还不能完全解释大尺度波现象,但是本文的解析解对今后的非线性分析很有帮助。 类似的分析方法将应用到夜间赤道电激流区和中纬Es层。
蔡恒进陈培仁
关键词:漂移不稳定性等离子体密度EQUATORIALDRIF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