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凯愉 作品数:11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分析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及其共同点。方法对人选的2176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以评价各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临床影响因素。其中1100例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PWV),647例测定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_2),429例测定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结果年龄、收缩压、脉压是 PWV 和 C_1的共同影响因素;年龄、收缩压是 C_1、C_2的共同影响因素。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年龄、TC 水平是 C_1、C_2的共同影响因素。AI 与 PWV、C_1、C_2之间缺乏共同影响因素。结论 (1)PWV 与 C_1、C_1与 C_2之间存在着一致性。(2)选择 PWV、C_1、C_2作为临床研究指标,尤其进行组问比较,可能更为合理。(3)AI 受操作熟练程度及生理因素影响较大,在采用 AI 进行临床研究时,必须充分考虑和估计这些因素的影响。 蔡凯愉 张维忠 邱惠丽 吴美枝关键词:动脉 高血压 不同血钾水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健康状况评估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血钾水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方法:入选原醛症患者359例,根据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和低血钾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采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评估两组原醛症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低血钾组血浆醛固酮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1);两组间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差异(P>0.05);而低血钾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32);以LVMI为因变量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血浆醛固酮浓度、血钾对LVMI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COOP/WONCA功能状态测定量表分数显示,低血钾组体能、日常活动、健康变化、整体健康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1),而情绪、社交活动、疼痛得分与正常血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血钾原醛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低于正常血钾原醛症,需要重视对原醛症尤其伴低血钾患者早期积极药物及手术干预治疗。 康蕾 蔡凯愉 龚艳春 卢梦竹 陈绍行 朱鼎良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钾 左心室质量指数 一种能够直接执行医嘱的分装药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直接执行医嘱的分装药盒,属于药盒技术领域。它包括药盒本体,药盒本体包括安装壳体和分装壳体,安装壳体外部设置有显示屏,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蓄电池,分装壳体的内部分隔有多个药格,每个药格上均通过铰链铰接... 沈晓卉 张晨莉 应莹 康蕾 蔡凯愉 龚艳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病人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及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PA病人409例,同时入选与PA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444例。记录所有入选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 FR)。结果 PA组肾脏损害发生率与EH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组肾小球超滤过率发生率显著高于EH组[25.67%与18.02%,P=0.008]。PA组肾脏损害病人血钠、血浆醛固酮(PAC)、24 h尿醛固酮(24 h UAld)、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A/Cr)高于EH组(P <0.05);血肾素活性、血钾水平显著低于EH组(P <0.05)。PA组肾小球超滤过病人尿钾、尿钠、PAC、24 h UAld、MA/Cr高于EH组(P <0.05);血肾素活性、血钾水平显著低于EH组(P <0.05)。PA组eG FR与年龄、体重指数、血浆肾素活性(PRA)活性呈负相关(P <0.01),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PA组肾脏损害与PRA活性呈正相关(r=0.800,P <0.001),与血钾水平负相关(r=-1.822,P=0.001)。结论 PA病人肾小球超滤过、尿蛋白排泄增加、肾脏损害与血钾、血肾素活性密切相关。 蔡凯愉 龚艳春 陈绍行 初少莉 郭冀珍 高平进 朱鼎良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脏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 尿蛋白定量 OSX基因沉默对醛固酮诱导的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X)沉默对醛固酮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成骨样分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的VSMC。针对小鼠OSX基因设计合成小分子干扰RNA(siRNA)序列,使用Lipo 2000为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FAM荧光标记siRNA优化转染条件。实时PCR检测OSX mRNA表达。将siRNA序列转染VSMC,细胞分为4组:1正常组;2醛固酮组(1.5 mmol/L);3siRNA转染组:醛固酮+OSX-siRNA;4阴性转染对照组:醛固酮+阴性对照siRNA。实时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OSX、整联结合涎蛋白(Ibsp)基因和蛋白表达;茜素红染色观察细胞钙盐沉积。结果与醛固酮组相比,siRNA转染组OSX mRNA表达在转染后24 h及48 h均明显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OSX蛋白表达在转染后48 h和72 h均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以48 h最明显。siRNA有效沉默OSX基因表达后,OSX转染组Ibsp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低于醛固酮组(均P<0.01),而且细胞钙盐沉积低于高磷组。结论 OSX-siRNA可以有效抑制VSMC OS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醛固酮诱导的VSMC成骨样分化和细胞钙化。OSX可以成为CKD血管钙化治疗的靶点。 蔡凯愉 何悦 王浩 龚艳春 牛文全 姬开达 张晨莉 薛敏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 醛固酮 钙化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健康人群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脂代谢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检测244名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以及血脂、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测量CIMT。对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的血脂和CIMT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Hp感染者108例,未感染者136名,Hp感染率达44.3%。性别、年龄在Hp感染与非感染者间无明显差异。Hp阳性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水平较Hp阴性组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和血浆hs-CRP水平在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有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则明显升高(P=0.023),2组间BMI无明显差异。Hp阳性组CIMT较Hp阴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加重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张吉 张晨莉 蔡凯愉 陈明 钟捷 江石湖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血脂代谢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弹性功能参数与脉压的关系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分析3种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与脉压(PP)间的关系,寻找能敏感反映动脉弹性改变的指标。方法:选择429例高血压患者,同时检测PWV、C1和C2、AI,根据PP水平分成4组,然后分析PP与动脉弹性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PP水平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差异。观察60例PP≥60mmHg高血压患者,治疗后PP下降程度与各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改善间的相关性。结果:PP与PWV正相关,与C1负相关。在不同脉压水平4组间,PWV、C1﹑C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I值仅在脉压≥60mmHg与<60mmHg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P减小与PWV降低呈正相关,与C1升高呈负相关,而与C2﹑AI改变无显著相关。结论:PWV、C1是敏感反映动脉弹性改善与PP减小的大动脉弹性功能指标。 蔡凯愉 张维忠 邱惠丽关键词:动脉弹性功能 脉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小动脉弹性指数 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研究3种不同动脉弹性功能参数: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I)之间的相关性及不一致性。方法选取门诊高血压患者1306例,其中610例同时测定C1和C2,428例同时测定AI与PWV,208例同时测定C1、C2与PWV,60例同时测定C1、C2、PWV与AI,采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同一个体无论进行两种还是3种动脉弹性功能测定均显示,C1和PWV显著负相关,C1和C2显著正相关,AI与PWV、C1、C2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PWV、C1和C2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状况较为一致;AI与PWV、C1和C2的一致性较差。 蔡凯愉 张维忠 邱惠丽关键词:动脉弹性功能 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增强指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2004年 蔡凯愉 张维忠关键词:颈动脉内膜 心血管疾病 血糖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及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脉压(PP)≥60 mm Hg(1 mm Hg=0.133 kPa)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反射波及PP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5.2±8.5)岁(51~8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150 mg/d)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中心和肱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PP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降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反射波增强压(AP)和增强指数(A1)明显下降(P<0.01),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显著变慢(P<0.01),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小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l、C_2)值均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和0.01),增幅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以C_1和CF-PWV变化为应变量,收缩压、舒张压降幅为自变量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486及0.384(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PP≥60mm Hg高血压患者的大、小动脉弹性,减弱外周波反射,缩小PP。 丁跃有 张维忠 蔡凯愉 邱慧丽关键词:脉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反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