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瑛
- 作品数:18 被引量:4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各系细胞嵌合状态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allo-HSCT患者124例,在移植后定期采集所有患者的外周血.124例患者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了的C...
- 蒋瑛万理萍王椿秦尤文王小蕊颜式可谢匡成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状态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流式细胞仪
- 文献传递
- STR-PCR和FISH在监测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中意义的比较被引量:6
- 2009年
- 本研究比较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细胞嵌合状态监测中的意义。对38例接受异性别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用STR-PCR和FISH定量测定移植后14、28天和3个月的骨髓或外周血细胞嵌合状态。结果表明,14天时STR-PCR和FISH同时检测的30例中分别有14例和8例达到完全嵌合(CC,p>0.05)。28天时两者同时检测的31例中分别有26例和15例达到CC(p<0.01)。3个月时两种方法共同监测的24例中分别有22例和17例达到CC(p>0.05)。连续监测3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中14例发生移植物被排斥或复发,其中9例由FISH首先检出(p<0.05)。结论:FISH检测比STR-PCR更为准确地反映移植早期造血细胞嵌合状态,有助于监测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
- 秦尤文蒋瑛王小蕊万理萍颜式可王椿
- 关键词:短串联重复序列荧光原位杂交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疾病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 目的: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后嵌合状态检测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复发的指导意义。方法:53例 allo-PBSCT 患者,移植前采集供、受者外周血各1ml。移植后收集受者第7、 14、21、2...
- 蒋瑛王椿万理萍高彦荣颜式可姜杰玲杨隽秦尤文王小蕊谢匡成
- 文献传递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关键技术建立与临床应用
- 王椿万理萍杨隽姜杰玲宋献民蒋瑛蔡宇朱骏秦尤文刘慧霞李肃白海涛王小蕊周琨邵
-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无法获得缓解,或缓解后短期内复发,被称为难治性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能够治愈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2年生存率仅约20%,因此国内大部...
- 关键词: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全血细胞减少伴胼胝体结节
- 2018年
- 病例摘要
患者,女,53岁,务农。因“乏力、运动不利1年,加重半月”于2016年5月12日入院。患者近一年来逐步出现步态不稳,活动能力下降,精细工作能力减退,同时伴有乏力、易疲劳等表现。发病时症状较轻未予重视,病情进行性加重,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近1个月来明显加重,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同时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缓等表现。
- 赵旻高彦荣吴琳蒋瑛王椿
-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胼胝体双下肢乏力结节病例摘要步态不稳
- 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的IgG4相关疾病1例
- 2017年
- 患者:女性,66岁,2008年发现双侧颌下腺肿大,无口干、眼干、进食困难,无发热、消瘦、乏力、疼痛等不适。后因肿物渐进性增大明显,2011年11月外院全身麻醉(全麻)下行双侧颌下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双侧颌下腺小叶内腺泡萎缩,导管残留,大量淋巴细胞、
- 蒋瑛赵旻孙实王椿高彦荣
- 关键词:M蛋白MIKULICZ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细胞嵌合状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供体的植入动力学过程在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之前的研究鲜有B-ALL患者移植后各淋巴细胞系嵌合规律的报道。本研究监测了2006至2011年间在我院血液科接受allo-PBS...
- 秦尤文王小蕊杨一宁万理萍蒋瑛王椿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
- 文献传递
- 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诊断分析——附15例临床病例报道
- 目的:探讨和回顾分析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注意点。方法:复习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5例早期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经验。结果:对临床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全面分析临床表现,结合各种全身辅助和特殊检查...
- 吕臻宋萌万蕾蕾蒋瑛
- 文献传递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被引量:3
- 2005年
- 蒋瑛高彦荣
-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病因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嵌合状态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各系细胞嵌合状态与移植物植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的关系。方法对65例患者进行allo—HSCT,存移植后定期采集所有患者的外周m和骨髓。用流式细胞术分选了65例患者的CD3^+T淋巴细胞,52例分选了CD3^-CD56^+CD16^+NK细胞,32例分选了CD15^+粒细胞,20例分选了CD19^+B淋巴细胞。进行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各系细胞嵌合状态。结果移植后NK细胞早期植入比例(55.5%)最高,T细胞最晚(+21d)达到完全供者嵌合状态。+7dT淋巴细胞供者嵌合比例(DC)≥70%和+14dT淋巴细胞DC/〉95%属aGVHD发生的高危患者。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出现移植物被排斥的分子生物学征象者和疾病复发者,都以T淋巴细胞供者嵌合状态下降为主。在过继免疫治疗中,动态检测嵌合状态可以判断疗效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结论allo—HSCT后T淋巴细胞嵌合状态动态检测可以早期预测发生aGVHD的高危患者、判断移植物植入、发现移植物被排斥和疾病复发并指导免疫渊节治疗的时机和疗效。
- 蒋瑛万理萍王椿颜式可高彦荣姜杰玲杨隽蔡宇白海涛魏道林谢匡成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短串联重复序列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