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自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 2010年 李艳 董自江关键词:卵巢上皮癌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免疫组化 辅助生殖妊娠流产与自然妊娠流产绒毛核型分析比较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辅助生殖妊娠后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对胚胎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风险。方法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宫腔内人工受精(IUI)妊娠后自然流产患者51例(辅助生殖组)、自然妊娠后自然流产患者76例(自然妊娠组),对其绒毛标本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绒毛标本均进行细胞培养,成功得到核型分析结果 122例(辅助生殖组51例,自然妊娠组71例),成功率为96.1%。辅助生殖组染色体异常28例(IVF 23例、IUI 5例)、自然妊娠组37例,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54.9%、52.1%,两组比较P>0.05。两组出现频率最高的染色体异常类型是常染色体三体。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辅助生殖妊娠后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辅助生殖技术并未增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的风险。 董自江 卢守莲 孙丽洲 李艳 张阳关键词:绒毛膜绒毛 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湿肺的关系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并发新生儿湿肺(tachypnea of newborn,TTN)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TTN的发病机理,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TTN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新生儿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组30例、自然分娩组3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分为选择性剖宫产TTN组(并发TTN)30例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照组(未并发TTN)30例。在足月新生儿娩出5 min内留取脐静脉血备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脐血皮质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1)选择性剖宫产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性剖宫产TTN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选择性剖宫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选择性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TTN组中男性与女性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儿及自然分娩儿,其机理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应激状态不完善有关;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降低可能与TTN的发生密切相关。 武宜亮 董自江 朱礼刚 肖志辉关键词:新生儿 选择性剖宫产 新生儿湿肺 女性盆腔血栓性静脉炎的诊疗特点 被引量:16 2008年 孙丽洲 董自江关键词:产褥感染 “心形”缝合技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皮下脂肪垂直间断缝合方法和“心形”缝合方法对肥胖孕妇剖宫产腹壁切口的近远期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择期剖宫产的210例孕妇,根据皮下脂肪缝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皮下脂肪采用垂直间断缝合方法,试验组采用“心形”缝合方法。观察2组产妇腹壁切口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腹壁切口并发症包括红肿、硬结、渗液情况,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评分和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疤痕温哥华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2]评分,以及疤痕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心形”缝合伤口愈合显著优于传统缝合伤口,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术后疼痛较轻,孕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远期疤痕增生明显减少,满意度较传统愈合组高(P<0.05)。结论“心形”缝合方法有效减少了腹壁切口张力,近期加速伤口的愈合,缩短了住院时间,避免医疗资源浪费;远期显著减少疤痕增生,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使得更多的孕产妇获益。 高海燕 陆薇 王国华 李艳 董自江 朱珍关键词:疤痕 血栓弹力图在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血小板减少孕妇围产期凝血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入住该院产科的血小板减少孕妇48例,选取血小板正常孕妇26例做为对照组。血小板减少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分为两组:一组血小板计数(80-99)×109/L(n=28)、二组血小板计数<80×109/L(n=20)。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均测血小板计数、TEG。比较血小板减少组和对照组产时出血量、是否输注血小板及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血小板减少一组TEG检测结果为高凝状态(与未孕期TEG参考值比较R值、K值降低,α角、MA值、CI值显著升高),血小板减少二组发现三例存在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K值延长,MA值及CI值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减少二组的输血小板治疗显著增多(P<0.05),血小板减少组椎管内麻醉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孕妇TEG结果提示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血小板减少孕妇TEG检查结果正常者产后出血风险不高于正常孕妇,TEG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改善凝血状态及选择麻醉方式。 李艳 董自江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血栓弹力图 早产患者子宫肌层孕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比较早产患者子宫肌层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检测PRA/PRB比值的变化,探讨孕激素功能性撤退与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关系。方法方法:剖宫产术中取子宫肌层组织并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杂交法分别检测自发性早产(32-36周,自然临产,n=4)与医源性早产(32-36周,未自然临产,n=4)患者子宫肌层中孕激素受体表达量。结果:早产患者子宫肌层内有两种孕激素受体表达,PRA和PRB。自发性早产患者子宫肌层PRA、PRB表达量降低,但PRA/PRB比值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患者子宫肌层存在孕激素功能性撤退现象,PRA、PRB表达格局的改变可能参与自发性早产的发生。 董自江 李艳 陆薇关键词:早产 子宫肌层 孕激素受体 不同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及其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及其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发病机理,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组(30例)、自然分娩组(3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又分为RDS组30例及选择性剖宫产正常对照组30例。在足月新生儿娩出5 min内留取脐静脉血备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脐血皮质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1)选择性剖宫产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性剖宫产RDS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选择性剖宫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选择性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RDS组男性与女性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选择性剖宫产RDS组胎龄<39周新生儿与胎龄≥39周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儿及自然分娩儿,其机理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应激状态不完善有关;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的脐血皮质醇水平降低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发生密切相关。 武宜亮 董自江 朱礼刚 肖志辉关键词:选择性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IVF-ET对子代胎盘PEG3、L3MBTL1、NF-κB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对子代胎盘父系表达基因3(PEG3)、父系印记基因L3MBTL1(L3MBTL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产科行IVF-ET的剖宫产产妇及自然受孕剖宫产产妇各45例为IVF-ET组、对照组。胎盘娩出后收集两组胎盘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法测定胎盘组织中PEG3、L3MBTL1、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不同新生儿结局IVF-ET产妇胎盘组织中PEG3、L3MBTL1、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胎盘组织中各指标表达与新生儿结局关系。结果:IVF-ET组胎盘组织中PEG3、L3MBTL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IVF-ET组中出现不良新生儿结局产妇胎盘组织中PEG3、L3MBTL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无不良新生儿结局产妇,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无不良新生儿结局产妇(均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VF-ET产妇胎盘组织中PEG3、L3MBTL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新生儿结局呈正相关,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与新生儿结局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IVF-ET子代胎盘PEG3、L3MBTL1、NF-κB异常表达,且表达与不良新生儿结局有关。 朱珍 高海燕 董自江 李艳 陆薇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胎盘组织 核转录因子-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