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毅

作品数:32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0篇贫血
  • 8篇骨髓
  • 8篇干细胞
  • 7篇再生障碍性贫...
  • 7篇障碍性贫血
  • 6篇血清
  • 6篇淋巴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多发
  • 5篇多发性
  • 5篇多发性骨髓瘤
  • 5篇肿瘤
  • 5篇淋巴瘤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骨髓瘤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机构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8篇蚌埠医学院第...
  • 9篇皖北煤电集团...
  • 1篇安徽省宿州市...

作者

  • 31篇董毅
  • 22篇朱太岗
  • 22篇夏瑞祥
  • 16篇李月红
  • 14篇曾庆曙
  • 12篇张飞虎
  • 11篇汤继春
  • 8篇蔡学杰
  • 5篇葛曦
  • 4篇李庆生
  • 3篇刘蕾
  • 2篇刘连成
  • 2篇葛健
  • 2篇钱旭久
  • 1篇葛曦
  • 1篇韩军
  • 1篇倪静
  • 1篇夏海龙
  • 1篇黄建尧
  • 1篇陈芳

传媒

  • 6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淮海医药
  • 4篇中国医药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四届中国医...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氧化二砷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及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各种浓度的As2O3处理细胞,未加药组为对照组。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并将细胞离心沉淀,涂片后瑞氏染色,观察细胞膜、胞浆及细胞核的各种改变。采用噻唑蓝(MTT)还原法进行测定As2O3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Bcl-2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表达。结果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As2O3明显增强其对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发现Raji细胞胞体变形,核染色质浓缩。As2O3诱导Raji细胞凋亡同时伴有Bcl-2蛋白、VEGF水平的表达降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Bcl-2蛋白、VEGF水平的表达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s2O3对Raji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杀伤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蛋白及VEGF水平表达有关。
朱太岗董毅夏瑞祥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RAJI细胞B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3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5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作为A组,常规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经肝动脉将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后第8周观察肝脏功能、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在治疗后第8周血浆白蛋白、胆碱酯酶明显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凝血指标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症状和体征示:腹胀减轻30例(85.7%),食欲改善32例(91.4%),体力好转29例(82.9%),有腹水、胸水25例,减轻23例(92.0%)。在全部35例患者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董毅朱太岗张飞虎汤继春葛曦李月红刘连成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肝硬化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我院121例住院及门诊贫血患者,缺铁性贫血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中位年龄...
董毅朱太岗李月红葛曦张飞虎汤继春王信琪
关键词:贫血血清铁蛋白缺铁性贫血
共刺激分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05年
董毅夏瑞祥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
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MM患者随机分为TD方案组(A组)15例, VAD方案组(B组)10例,TVAD方案组(C组)10例。沙利度胺起始剂量100 mg/d ,d 1~d 28,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d 1~d4;长春新碱0.5 mg/d静脉滴注,d 1~d 4,阿霉素10 mg/d静脉滴注d 1~d 4,28 d 1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部分缓解率A组、B组、C组分别为46.7%、50.0%、50.0%;总有效率分别为80.0%、80.0%、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分别为20.0%、40.0%、40.0%;心脏损害分别为0.0%、20.0%、20.0%;周围神经病变分别为20.0%、40.0%、50.0%;感染分别为6.67%、30.0%、30.0%,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均小于0.05)。结论 TD方案治疗MM有较高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
董毅朱太岗李月红陈芳张飞虎汤继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国产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来自三所医院30例CML慢性期(CP)患者给予国产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情况。结果:随访至2015年4月,可评价患者28例,2例失访。CML-CP患者3月总完全血液学缓解率92.9%(26/28),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75.0%(21/28),6月部分遗传学反应53.6%(15/28),微小遗传学反应32.1%(9/28),12月完全遗传学反应71.4%(20/28),其中主要分子学反应5例,完全分子学反应3例。3例患者进展至CML-AP,加量治疗后回至CML-CP,达到部分遗传学反应。28例患者疾病进展死亡2例,总生存92.9%,无进展生存为75.0%。无Ⅴ级血液学不良事件,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1.4%(6/28),血小板减少25.0%(7/28),贫血10.7%(3/28);无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论:国产伊马替尼治疗CML-CP患者,有较高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发生Ⅲ-Ⅳ级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少,患者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
董毅朱太岗李月红曾庆曙夏瑞祥葛健马圣宇
关键词:有效性安全性
CIK细胞与DC-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结合CIK细胞抗肿瘤效应。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 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董毅朱太岗李月红葛曦张飞虎汤继春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489例贫血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贫血的原因,以防误诊。方法:所有贫血患者均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测定及骨髓形态学检查,然后根据病情选择性行胃肠镜、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溶血方面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血液系统病因所占比例居首位,达到71.8%,其中,白血病最常见(37.8%),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0%)与再生障碍性贫血(7.2%),非血液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28.2%,其中,胃肠道疾病最常见(14.5%),其次为肾脏与风湿性疾病(5.5%)。结论:临床上引起贫血的原因以白血病、胃肠道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多见。
董毅朱太岗曾庆曙蔡学杰夏瑞祥
关键词:贫血白血病
骨髓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董毅朱太岗张飞虎汤继春夏瑞祥曾庆曙葛健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预后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实验被引量:7
2008年
背景:许多报道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体外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性实验,于2007-01/10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来源于29例重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方法: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及外周血,采用Percoll上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悬浮,将细胞悬液加入尼龙棉柱内,平置于37℃温箱中孵育1h,用预温至37℃的上述培养液冲洗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洗涤后重悬于培养基中备用。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1×103/孔,1×104/孔加入到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以单独培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MTT还原法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4/孔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表达的抑制率为(42.1±1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1×103/孔时,抑制率为(9.2±3.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数量依赖性。
董毅李庆生夏瑞祥曾庆曙蔡学杰
关键词:贫血间充质干细胞T细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