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莉

作品数:27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9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城市
  • 9篇景观
  • 9篇公共艺术
  • 7篇城市景观
  • 4篇艺术
  • 4篇公共
  • 3篇景观环境
  • 2篇艺术化
  • 2篇介入
  • 2篇景观设计
  • 2篇互动
  • 2篇环境设施
  • 2篇建筑
  • 2篇公园
  • 2篇儿童
  • 2篇城市景观环境
  • 1篇多元互动
  • 1篇遗址
  • 1篇遗址公园
  • 1篇以人为本

机构

  • 23篇江南大学

作者

  • 23篇范晓莉
  • 2篇赵昆伦
  • 1篇王峰
  • 1篇唐宏轩
  • 1篇邓嵘
  • 1篇张赟
  • 1篇陈阳
  • 1篇赵金朋
  • 1篇龙俊

传媒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3篇艺术科技
  • 3篇艺术百家
  • 3篇创意与设计
  • 2篇设计
  • 1篇雕塑
  • 1篇包装与设计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国土绿化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设计
  • 1篇公共艺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李渔《闲情偶寄》析中国传统窗饰的样式与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从李渔的经典论著《闲情偶寄》独辟蹊径,具体分析中国传统窗饰的样式与特征,总结出中国传统窗饰依附建筑结构的特点,表现出实用为先的功能性,丰富的样式集中体现了传统窗饰贵在求变的特征,虚实相生反应了传统窗饰赋予借景的境界,而去繁存简则是传统窗饰赖以传承的精髓。
范晓莉
关键词:《闲情偶寄》
现代灯饰在居室装璜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02年
现代灯饰已经进入现代人的家庭中 ,通过与其他室内装饰材料的有机组合 ,以其独特的光色、造型、质感及组合排列 ,点缀并强化了室内装饰的艺术效果 ,并起到突出和渲染室内空间层次的作用。灯具的照明方式通常是改变光源和灯罩来实现的 ,主要有直接照明型、半直接照明型、均匀漫射型、半间接照明型和间接照明型五种类型。灯饰布置与室内整体装璜风格的协调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绿色照明是现代灯饰的发展趋势 ,家庭装璜时也应尽量采用高效、节能、安全、环保、优质的照明电器产品 ,创造出舒适、经济。
范晓莉
关键词:绿色照明节能装璜
城市景观环境设施的公共艺术化趋势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从城市公共艺术项目的历史发展,研究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环境设施的趋势。公共艺术的发展使城市空间呈现趣味性与文化性的特征,让艺术的影响力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激发公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性,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同时,城市景观环境设施因其突出的公共特性和可操作性的设计空间,逐渐成为公共艺术研究的新领域。
范晓莉
关键词:城市景观环境设施公共艺术
建筑化自然的设计方法被引量:4
2003年
建筑化的自然不同于原生的自然,宗教建筑的"神圣"空间所关联的是一种人造自然或建筑化的自然.建筑之力必须适应自然之力,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环境.建筑创造并不只是停留在与自然对话的浅层面上,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的自然的意义,此过程是一个用建筑来使自然抽象化的过程.光、风、水等自然要素,只有把它们从外部自然界中汲取并引入建筑内部时,才具有意义.
范晓莉
新类型公共艺术对社区空间的微介入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本文旨在探讨新类型公共艺术在转移过程中以何种途径介入到社区空间,彰显新类型公共艺术以社区公众为创作主体,以社区空间为设置场所,以互动沟通为构建目标的显著特点。新类型公共艺术的微介入模式不是专业的入侵,它需要减弱艺术家、领导的经营式主导作用;避免速成化、消费性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微介入更需要深入社区,创造贴近民众的公共艺术作品。新类型公共艺术对于社区生活的微介入预示着公共艺术表达形式的愈发多元化,以及公共艺术需要与居民进行互动交流的愈发灵活化,微介入正逐渐成为促进社区公众交流互动、积极沟通的有效方式。
范晓莉
关键词:公共艺术多元互动
社区美育下的公共艺术实践探索——以上海吉浦小区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社区美育是社会美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连接教育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使社区中更多人能够获得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认知水平,帮助居民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基于社区美育的目标,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公共性、参与性为原则,在上海市吉浦小区开展社区美育的系列实践活动,从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角度对居民实施社区美育。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公共艺术品创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审美认知,以公共艺术实践介入社区活动的社区美育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性,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的自发性与创造性,使居民更好地发现美、认识美、选择美、创造美、分享美、享受美,培养艺术融入生活的观念,全面实现社区美育的价值。
范晓莉孙磊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之初探被引量:4
2016年
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一种彰显手段,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艺术体现,它以美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观念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各个公共空间的深度介入,结合城市景观的个性特征艺术地呈现人与城市的密切关系。
范晓莉赵昆伦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景观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无锡市老旧社区住宅厨卫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探究
2021年
随着人口和城市建筑、环境的双老龄化,对老旧社区住宅的改造开始得到重视。本文立足于无锡市老旧社区住宅的实际情况,对老旧社区住宅厨卫空间的发展进行文献调研,总结分析厨卫空间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对于改善老旧社区住宅厨卫环境和延长老旧建筑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玉婷范晓莉
基于互动性公共艺术的儿童医疗空间疗愈设计策略被引量:1
2024年
探讨互动性公共艺术在儿童医疗空间中的潜在价值与实际应用。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于互动性公共艺术融入儿童医疗空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互动性公共艺术的介入策略及途径。总结出基于三方面的核心介入策略,提炼出具体的艺术介入途径,为未来儿童医疗空间的疗愈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李科宇范晓莉
关键词:公共艺术儿童医疗
儿童游戏设施在城市景观中的艺术化构建被引量:11
2017年
本文通过对儿童游戏设施进行艺术化的建构,让置身于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人(包含各年龄段)获得视觉、声音、材质、空间、时间等全方位的综合体验。儿童游戏设施的艺术化使得其不仅仅满足功能性的要求,更跃升成为城市景观舞台的主演,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媒介。
范晓莉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景观设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