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飞翼
  • 4篇展弦比
  • 4篇小展弦比飞翼
  • 3篇数值模拟
  • 3篇气动
  • 3篇值模拟
  • 2篇跨声速
  • 1篇洞壁干扰
  • 1篇隐身
  • 1篇隐身特性
  • 1篇栅格翼
  • 1篇气动力
  • 1篇气动性能
  • 1篇尾翼
  • 1篇涡破裂
  • 1篇流动特性
  • 1篇面形
  • 1篇风洞
  • 1篇高速风洞
  • 1篇变体

机构

  • 4篇中国空气动力...
  • 2篇中国空气动力...

作者

  • 6篇苏继川
  • 5篇李永红
  • 5篇钟世东
  • 5篇黄勇
  • 1篇贺中
  • 1篇陈建中
  • 1篇单继祥
  • 1篇马晓永
  • 1篇刘会龙
  • 1篇李巍
  • 1篇张诣

传媒

  • 6篇空气动力学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曲面形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与常规栅格翼布局相比,曲面形栅格翼布局减小了栅格翼翼元的等固壁通道的长度,从而有效降低了翼元内气流的壅塞,另外,这种栅格翼布局结构简单,易于折叠,减小了飞行器的轮廓尺寸,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在亚、跨、超声速条件下,研究了曲面形栅格翼布局的减阻效果和减阻机理,对比了曲面形栅格翼和常规后掠形栅格翼布局的减阻效果,并对不同迎风方式的曲面形栅格翼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
李永红黄勇陈建中苏继川
关键词:栅格翼数值模拟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三座高速风洞气动力数据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飞翼布局模型在不同风洞的测力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飞翼布局模型风洞测力试验精度水平,为以融合体飞翼布局为代表的未来作战飞机气动力试验精度提供参考,采用同一台测力天平及外形相同的尾支杆在国内三座1.2m风洞中对小展弦比飞翼标模进行了重复性试验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展弦比飞翼标模风洞测力试验精度及不同风洞数据相关性与飞翼布局流动特性关系较大,在小迎角附着流状态,不同风洞的数据相关性较好,测力精度较高,随着迎角的增加,飞翼布局背风面前缘涡会发生破裂,涡破裂后不同风洞的数据相关性和试验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跨声速条件下由于飞翼布局背风面复杂的流动特性,使得其试验精度较超声速略差。不同风洞数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升力特性拐点起始迎角、近声速附近马赫数的零升阻力系数和零升迎角方面。
李永红刘会龙黄勇钟世东苏继川
三种跨声速洞壁干扰修正方法及其在小展弦比飞翼标模试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在FL-24风洞进行了带壁压信息测量的小展弦比飞翼标模测力试验,并在FL-26风洞进行了洞壁干扰验证试验。本文利用小扰动位流壁压信息法、全速势位流方法、基于RANS的壁压信息法三种方法开展飞翼标模的洞壁干扰修正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飞翼标模洞壁干扰呈现与翼身尾常规布局不同的规律,三种方法在飞翼标模洞壁干扰修正中有各自的适用性。
钟世东李巍苏继川李永红贺中
关键词:洞壁干扰数值模拟
小展弦比飞翼亚、跨、超声速支撑干扰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在0.6、0.9、1.5三个典型马赫数下的支撑干扰特性,分别考虑了近场尾部外形局部畸变和尾支杆干扰及远场风洞中部支架干扰,并基于表面压力系数差异为准则尝试对近场干扰量进行分解。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马赫数0.6时,远场支撑阻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的干扰量约占总支撑干扰量的30%,升力系数约占20%;马赫数0.9、迎角2°时,阻力系数远场支撑干扰量占总支撑干扰量的40%,迎角18°时,远场支撑干扰使得涡破裂位置提前;马赫数1.5时,远场支撑干扰可以忽略;基于表面压力系数差异将支撑干扰量分解的方法在亚声速支撑干扰前传明显时不适用,在马赫数0.9、迎角2°时求得近场支撑干扰使得马赫数减小约0.02,迎角减小约0.1°,马赫数1.5时用此法求得马赫数和迎角的干扰量均约等于0。
苏继川黄勇李永红钟世东单继祥
关键词:飞翼数值模拟
小展弦比飞翼跨声速典型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为国内自主设计的融合体飞翼通用研究模型,前缘后掠角为65°,展弦比为1.54。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在跨声速迎角4°开始出现非线性升力,在迎角12°至16°范围内会出现升力突然下降、俯仰力矩突然上扬的现象。为了分析该现象的机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在马赫0.9时的流动特性,分析了前缘涡的产生、发展直至破裂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在迎角4°开始出现涡升力;随着迎角增加,前缘涡逐渐向内侧移动,涡强和背风面激波的强度也逐渐增加,前缘涡与激波发生交叉干扰并达到一个平衡流态;当前缘涡与激波无法维持既有平衡时则会发生涡破裂,流场急剧变化以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导致升力突然下降并产生抬头力矩增量。
苏继川黄勇钟世东李永红
关键词:飞翼流动特性涡破裂
一种变体尾翼的气动-隐身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飞翼布局具有较好的气动和隐身性能,但也存在航向稳定性缺失、航向操纵效能不足等先天缺点。针对一种小展弦比变体飞翼布局飞机,提出了多功能变体尾翼概念,可依据飞行和任务需求自适应改变飞机气动布局形式,以解决飞翼布局的横航向稳定性与控制问题,同时又兼顾全机的隐身特性。通过对多功能变体尾翼气动、隐身特性研究,以及风洞、微波暗室试验验证,表明该变体尾翼具有良好的气动-隐身综合性能。以马赫数0.9、迎角0°为例,尾翼打开45°后,偏航力矩系数对侧滑角导数值从-0.0001增大至0.0004,航向稳定性明显得到改善;马赫数0.9和2.0时,尾翼上反打开45°后,焦点分别后移1.0%和前移5.3%平均气动弦长;隐身特性方面,尾翼打开时隐身性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对"垂直-垂直"极化影响较大,雷达散射面积峰值视角变宽,平均高出约5dB (X^Ku频段)。对于小展弦比变体飞翼布局方案,提出的多功能变体尾翼概念较好地解决了飞翼横航向稳定性及控制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马晓永苏继川钟世东黄勇张诣
关键词:飞翼气动性能隐身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