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海

作品数:3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扶贫
  • 1篇多元共治
  • 1篇中国弱势群体
  • 1篇弱势群体
  • 1篇社会扶贫
  • 1篇社会政策
  • 1篇内源发展
  • 1篇农村
  • 1篇贫困
  • 1篇贫困农村
  • 1篇共治
  • 1篇沟通
  • 1篇沟通理性
  • 1篇案例分析
  • 1篇参与式扶贫

机构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向德平
  • 3篇苏海
  • 1篇黄承伟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社会扶贫的行动特点与路径创新被引量:39
2015年
社会扶贫是指多元行动主体针对贫困人口和社会弱势群体所提供的各种救助、开发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在治理理论背景下,它呈现出行动主体的网络互动,行动目标的价值理性,行动内容的需求导向以及行动方式的内源发展四个特点。面对当前复杂的贫困治理环境,社会扶贫主体需要构建反思性的扶贫理念,协调平衡主体间关系,创新社会扶贫机制,深度嵌入到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结构之中,促进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最终实现外部输入与内源发展相结合,提升贫困治理效率。
苏海向德平
关键词:社会扶贫多元共治内源发展
沟通理性与贫困农村参与式扶贫的完善路径——基于武陵五县参与式扶贫的案例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沟通理性与参与式扶贫在核心理念、外部环境及实现媒介方面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目前,中国的参与式扶贫存在行动主体参与地位失衡、参与目标的工具理性以及参与机制的脆弱性三大发展困境,扶贫者系统与贫困者生活世界之间缺少自主性的"普遍共识"。以沟通理性为理论基调,中国参与式扶贫要以一种反思性的心态和人文关怀的立场去解释扶贫所处的复杂社会情境,明晰扶贫的知识背景,设置统合性的扶贫政策,构建真实、真诚和正确的沟通环境,使贫困群体在关于"自我-他人""此在-彼在"的认识和重建之中,获得一种互为主体的更加宽广的发展视野,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整合。
黄承伟苏海向德平
关键词:沟通理性参与式扶贫
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政策的演变动因及发展趋势
2013年
弱势群体社会政策是解决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提升其发展能力的国家政策,体现了政府的基本责任,反映了社会公平的需要。它是国家在应对社会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弱势群体社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前期准备阶段、改革开放后至2002年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初步成型阶段以及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以后的逐步完善阶段。其发展演变是对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及时应对,是对民众需求的真实回应,也是本土文化和现代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未来弱势群体社会政策要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与国外的先进经验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定层面要突出针对性和动态性,在执行层面要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在评估层面要力争做到真实和有效,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弱势群体社会政策体系。
苏海向德平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