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90-2菌株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浸染专化性的研究
- 1998年
- 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室内测定了90—2菌株对水稻野败型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致病性及90—2菌株毒素对两种水稻材料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 90—2菌株对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有显著的专化侵染作用。
- 石洁刘玉瑛王连生苏海
- 关键词:雄性不育细胞质
- 1993年河北省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分析和产量损失调查及1994年发生趋势预测
- 1994年
- 1992、1993年,河北省连续两年出现玉米大斑病流行,尤其是1993年,玉米大斑病严重流行,造成大幅度减产,给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玉米大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以感病,尤其生长中后期感病严重,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大的梭形病斑。
- 王连生刘克明苏海刘玉瑛石洁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
- 用RAPD分析和DNA指纹鉴别玉米小斑病菌O、C、T三个小种被引量:12
- 1993年
- 目前通过病理学鉴定已发现玉米小斑病菌存在分别对玉米雄性不育T型、C型细胞质专化侵染的T小种和C小种(无细胞质专化致病性的相应称为O小种)。为了建立快速鉴别、监测O、C、T三个小种的技术。
- P.NicholsonH.Z.Kezanoor苏海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RAPD分析
- 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侵染循环主要环节的定量研究
- 1990年
- 将小麦叶诱病(Puccinia reoondita Rob.ex.Desm.f.sp.tritici)侵染循环分为侵染、潜育及显症、产孢、传播着落四个环节,分别进行定量研究,并依所得试验数据建立了各侵染环节的模型。侵染几率试验表明,在试验所用的露温范围内(DT=7—19℃)下,露时 DP 在2—4小时,侵染几率很低且变化不大;DP 在4—10小时间,侵染几率随露时增加而明显增加;露时大于10小时后增加不甚明显。组建的侵染几率模型为:BIP=-0.4339+0.0253DT+0.04393DP(r=0.86,SD=0.12,n=29,7℃
- 苏海赵美琦肖悦岩
-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
- 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所致产量损失的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通过人工接种,在田间造成小麦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Rob.ex Desm.f.sp,tritici)流行动态不同的小区。系统调查各小区病情及单收计产,经过回归分析,建立和选用了比较满意的产量损失预测多点模型 YL=-0.5356+2.1385x_6+0.3182x,式中 x_5为灌浆初期病情指数,x_7为灌浆盛期病情指数。
- 苏海赵美琦肖悦岩
-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
- 我国玉米小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被引量:5
- 1995年
- 本文介绍了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对玉米雌性不有细胞质的分类以及细胞质质量与不育细胞质和抗病性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比较,并依据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生理小种的概念。
- 刘克明王连生刘玉瑛苏海石洁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生理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