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芳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菲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从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对菲具有降解活性的菌株AFF,该菌株能够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根据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Burkholderiasp..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84 h内菌株对100 mg.L-1菲的降解率可达74.1%.通过液相-质谱联用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推测该菌株代谢菲的途径为水杨酸途径.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该菌株降解酶系中具有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活性,并证明该酶为诱导酶;确定了粗酶降解邻苯二酚的动力学常数:米氏常数Km为10.93μmol.L-1,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6.38μmol.min-1,说明酶与邻苯二酚的亲和力较大,邻苯二酚是该酶的良好底物.
- 艾芳芳曲媛媛周集体李昂关晓燕苟敏
- 关键词:生物降解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
- 菲降解菌Burkholderia sp.AFF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考察1株新分离的伯克霍尔氏菌(Burkholderia sp.AFF)对菲的降解特性,并对菌株进行形态及16S rRNA分子鉴定,考察其生长及降解菲的特性,推测出该菌株降解菲的途径;同时,研究该菌株粗酶...
- 艾芳芳
- 关键词:降解途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
- 文献传递
-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氯代芳香化合物长期存在于环境中,是一类具有毒性、致突变、致癌等特性的环境污染物.介绍了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微生物,综述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主要降解途径,以及起关键作用的酶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周集体关晓燕曲媛媛杨桦李昂苟敏艾芳芳
- 关键词: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分子遗传学
- 鞘氨醇单胞菌:降解芳香化合物的新型微生物资源被引量:47
- 2008年
- 鞘氨醇单胞菌属是一类丰富的新型微生物资源,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该属菌株凭借自身的高代谢能力与多功能的生理特性,在环境保护及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对鞘氨醇单胞菌的认识较晚,该菌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很少被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属自发现以来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理生化特性的描述、分类学研究、生物高聚物的合成、特殊组分鞘脂以及相关酶与基因的研究,并结合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 苟敏曲媛媛杨桦周集体李昂关晓燕艾芳芳
- 关键词:鞘氨醇单胞菌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鞘脂
- 菲降解菌的特性及其降解酶纯化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研究考察了一株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AFF)的基本特性,并对降解过程中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菌株AFF对链霉素和四环素具有抗性;当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1.5%时,菌株的生长降解能力受到抑制。菌株AFF生长与降解菲的最佳条件:温度30℃,pH=7.0,摇床转速为150r/min,接种量10%。菌株AFF的细胞粗提物具有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活性,用阴离子层析交换柱对其进行纯化,对收集到的具有酶活的组分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分子量在31kDa和43kDa之间。经过一步纯化后,比酶活提高33%,蛋白的回收率为27.6%。
- 贾玉红曲媛媛周集体李昂艾芳芳
- 关键词:生物降解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
- 苯酚降解菌株GXY-1分离鉴定、降解及其粗酶特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从处理石化废水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GXY-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GXY-1属于布鲁氏杆菌属(Brucella sp.).实验结果表明,菌株GXY-1对土霉素和四环素不敏感,其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7.0.在最佳条件下,GXY-1对600mg/L苯酚的降解率在60h时达99%以上.同时GXY-1还可以利用苯胺、萘、氯苯等芳香化合物为唯一碳源生长.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菌株GXY-1是通过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催化开环来降解苯酚.该菌株粗酶的最适反应pH为7.8,最适反应温度为40℃.
- 周集体关晓燕曲媛媛李昂苟敏艾芳芳
- 关键词:苯酚生物降解布鲁氏杆菌
- 宏基因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7年
-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损失了近乎99%的微生物资源,而宏基因组研究能够直接从环境中提取全部微生物基因组DNA,通过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并结合适当的筛选方法,得到目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该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微生物的序列空间。文章简要概述了宏基因组研究的产生、原理及其在生态学方面的发展和对新基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艾芳芳杨桦曲媛媛周集体李昂关晓燕苟敏
- 关键词:不可培养微生物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