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纪可
- 作品数:11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疗程3周。检测临床疗效、MoCA评分、BI、诱发电位(N1、P2、N2、P3)、血清相关指标(NSE、Hcy、hs-CRP)、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oCA评分、BI升高(P<0.05),诱发电位、血清相关指标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oCA评分、BI、脑诱发电位,下调血清NSE、Hcy、hs-CRP水平。
- 胡纪可胡婷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认知功能障碍脑出血
- 关刺法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量化评价
- 目的:研究关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关刺加电针法与常规针刺加电针法的临床疗效比较。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随访脱落3例。并用McGill疼痛询问表、...
- 胡纪可
- 关键词:关刺法电针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对家兔排尿期膀胱压力峰值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以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针刺不同穴位观察对排尿期膀胱压力峰值的影响,筛选调节膀胱压力作用较为明显的穴位。方法:在实验开始前把家兔的膀胱压力校为零,通过输液器向导尿管内滴入0.9%的生理盐水,并在输液过程中记录排尿瞬间膀胱压力的最高值。然后给予电针,在施以电针时仍通过输液器向导尿管内滴入0.9%的生理盐水,记录排尿瞬间膀胱压力的最高值。每只家兔针刺前后共记录3次数据,根据4只家兔针刺前后所记录的数据求出其平均值,得到的数据为一组数据;每个穴位共记录10组数据。结果:针刺第一腰椎棘下旁开约1.5 cm处、膀胱俞、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约0.5 cm处、次髎、第3骶椎棘突下旁开约0.5 cm处、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约0.5 cm处对膀胱压力峰值具有降低的作用,其中以第4骶椎棘突下旁开约0.5 cm处最为明显;针刺肾俞、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约1.5 cm处对膀胱压力峰值具有升高影响;针刺前后足三里、委中、涌泉、阳陵泉对膀胱压力峰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穴位对膀胱压力的影响作用大小与穴位距离调节膀胱功能的神经中枢远近有关,距离神经中枢越近的穴位调节作用越明显,反之则越弱;针刺作用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而引起尿动力学改变;针刺穴位不同,对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异显现出不同的疗效,故当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表现出不同的证候时,当选择不同的穴位配伍施以治疗。
- 胡纪可胡卡明蒋狄
- 关键词:针刺家兔
- “捻转补泻”手法刍议被引量:1
- 2010年
- “捻转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常用手法,但其具体的实施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根据《内经》《难经》的论述结合“迎随补泻”来探讨“捻转补泻”手法。
- 郭耀光胡卡明胡纪可赖婕陈建名
- 关键词:捻转补泻针刺补泻手法
- 中风醒脑口服液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风醒脑口服液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观察组82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接受醒脑开窍法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与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及认知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风醒脑口服液联合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脑血流量,升高血清BFGF、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宋剑英李季李德华郭耀光胡纪可李聪云洁
- 关键词:中风偏瘫中风醒脑口服液醒脑开窍法针灸脑血流
- 体针联合耳穴贴压对脑卒中后失眠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比较体针联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非药物组和药物组,各45例。药物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次1mg,睡前口服;非药物组给予体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体针穴取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耳穴取神门、心、交感、皮质下、枕、内分泌,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结果:治疗后,药物组和非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和93.3%,非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存在改善(P<0.05),非药物组经治疗后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PSQI总分较药物组有改善(P<0.05),非药物组经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较药物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艾司唑仑相比无成瘾性和依赖性。
- 郭耀光孙光伟胡纪可龙梅杨玲
- 关键词:体针耳穴压贴
- 针刺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说话费力,语音、语调异常等。我们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将受试患者分为语言训练组、针刺组、针刺与语言训练综合组。结果:综合治疗组在治疗该病的中、后期疗效突显。结论:①综合治疗能整体地调节各经脉、气血、脏腑功能以及形窍功能之间的协调共济性而获得更好的疗效。②脑卒中痉挛型构音障碍的治疗应在疾病初期,机能调节通过时间过程而逐渐显现出疗效。③在复杂病证治疗中当考虑多种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 胡纪可胡卡明胡婷
- 关键词:针刺语言训练脑卒中构音障碍
- 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风痰阻络证)及对神经血管源性活性介质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期(风痰阻络证)的疗效及对神经血管源性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将13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67例。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失访2例,剔除2例,完成63例;观察脱落、失访3例,完成6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口服布洛芬缓释片,1片/次,2次/d;和佐米曲普坦片,2.5 mg/次,1次/d,症状缓解后停用。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d,口服正天丸,6 g/次,2次/d。观察组针刺治疗同对照组,并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d(2,4,12,24 h)和治疗后2~10 d,各评价1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程度、伴随症状、头痛发作次数、风痰阻络证和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MS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和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15,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逐渐下降,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前一时间点升高(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疼痛起效时间、治疗后2 h的疼痛有效率和治疗后3 d的疼痛消失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SQ量表各因子评分和MS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24 h后疼痛复发率分别为36.51%(23/63)和18.75%(12/64),观察组疼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5和10 d的疼痛消失率分别为70.31%(45/64)和90.63%(58/64),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2.38%(33/63)和76.19%(48/63)(P<0.05);观察组NO,β-EP,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CGRP和ET-1水平均低�
- 李聪胡纪可郭耀光宋剑英
- 关键词: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川芎茶调散针刺
- 牵引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牵引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后肌痉挛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配法将30例确诊为脑梗塞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康复牵引技术结合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Ashworth量表评分及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扫描采集患者病灶的纤维束特征及原始图像,并获得相应部位的FA(Fractional Anisotropy)及MD(Mean Diffusivity)值进行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区域的FA及MD值对比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梗死区FA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梗死区与健侧脑区MD值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梗死区FA值升高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D值亦有显著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双侧皮质脊髓束区FA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牵引技术结合针刺治疗与单纯运用针刺治疗脑梗塞后肌痉挛均有临床疗效,但前者对于脑梗塞后肌痉挛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 杨慧琳胡纪可
- 关键词:针刺治疗脑梗塞肌痉挛DTI
- 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的临床文献,得知针灸及其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并显示出治法多样、操作方便、无副作用等优势。综述近十年针灸治疗该病的方法、疗效,指出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
- 任毅胡纪可郭耀光胡卡明
-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针灸治疗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