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梅
- 作品数:29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陌生化理论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2020年
-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陌生化”能激发人们对世界的兴趣,更新对世界的感受方法。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强烈呼唤改革。将陌生化理论引入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打破常规化和机械化的束缚,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 胡红梅王新花
-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高中语文文学阅读教学
- 魏晋“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被引量:2
- 2010年
-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人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由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全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认识,进而促成了文学的自觉。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的觉醒引发"文学的自觉",从而导致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自觉。
- 胡红梅胡晓林
-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观念
- 范式转换与批评史学科重构——试探以关键词为纲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被引量:1
- 2014年
- 传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多以时间为线索对过去的文学批评进行梳理,以体现撰史者的社会立场、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在新世纪的文论生态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应突破传统的著述体例,借鉴雷蒙·威廉斯开创的以阐释核心术语来反思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词批评"的研究范式,以理性思考学科性质为始基、以对学科发展的全景扫描为门径、以勾稽爬梳关键词为中轴来探索以关键词为纲重新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样,能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论精髓和逻辑演进脉络,从而促进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范畴体系的转型与重构。
- 胡红梅胡晓林
-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关键词学科建构范式转换
- 二十世纪“兴”的研究现状及其现代意义
- 2008年
- "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古老独特、包孕丰富、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在当代语境下对其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二十世纪以来对"兴"的研究不仅注重其本源本义的考索,而且还注重对其衍生义和价值的判断,从诗歌协韵起头到表现手法到艺术思维,直至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从而不断调整和丰富了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
- 胡红梅段斌
-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保留独特的地方风情,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本研究选取在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苗绣和银饰作为对象,从文化源起、文化表征和文化意义3个方面对苗族服饰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对苗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从而使其得到更加长久和健康的发展。
- 赵颖懿胡红梅方新星龙梦瑶邓雅瑄
-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研究
- 人乐·和乐·天乐——《庄子·天运》音乐美学思想解读被引量:1
- 2012年
- 庄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音乐,在音乐审美中特别注重音乐的结构形式和内在意蕴与闻乐者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和审美境界的关系,追求"无言而心悦"的"无怠之声"。《天运》中北门成听乐时所产生"惧—怠—惑"逐渐变化的心理过程和审美境界与"人乐"、"和乐"、"天乐"三种不同结构形式和表现特征的音乐之间形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庄子对"天乐"的象征性、隐喻性描述,直接从具体的艺术审美体验中走向形上境界和超越性的生命体悟,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与体系建构仍具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 胡红梅郭文新
- 关键词:和乐
- 关键词研究: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5
- 2014年
- 本世纪初,受英国文化学家雷蒙·威廉斯的影响,国内学界兴起"关键词"热,以"关键词"为关键词的论文、著作和丛书时有发表和出版。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关键词研究陷入困境:一是分科治学模式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切割,二是辞典释义模式导致关键词阐释的非语境化,三是经义至上模式导致对关键词之现代价值的遮蔽。关键词研究如何走出困境?就入思路径而言,其理有三:突破"分科治学"模式,实现对关键词的整体观照和系统阐释;突破"辞典释义"模式,开启关键词阐释的生命历程法;发掘"元典关键词"之文化宝库,为中华文明的现代传承与新变提供语义及思想资源。就研究方法而论,其道有三:以"资格审查法"遴选关键词,以"形分神合法"类分关键词,以"生命历程法"阐释关键词。
- 李建中胡红梅
- 关键词:关键词研究雷蒙·威廉斯
- 刘勰折衷法中“中”论思维的观澜索源
- 2024年
- 刘勰的文论体系体大虑周,这得益于他“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论文方法。“折衷”的思维方法中渗透的“中”论思维是中国哲学、文学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命题,自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诞生以来“中”的思维就开始存在于人类社会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建立“中”论思维被运用到政治领域,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周易》《尚书》中体现出以“中”为核心的哲学思维,注重对“度”的把握;进入文学自觉的时期后,“中”论思维进入到文学、道德、治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儒释道玄等学说的发展,“中”论思维得到补充和发展,成为文学理论领域的方法论。处在这一时期的刘勰受到多方思想的影响,促使其在文学争论中形成了“执正驭奇”的折衷思维。
- 张译元胡红梅
- 关键词:折衷中庸中道
- 从《明诗》篇解读刘勰文体论的'四项基本原则'
-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体大虑周”、“笼罩群言”的宝典,她由“文之枢纽”的总论、“论文叙笔”的文体论、“剖情析采”的创作论和批评论四个部分建构起了一个结构严密、见解精辟的理论体系。刘勰在总结晋宋以前各种文体的...
- 胡红梅
-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心雕龙》行文结构
- 文献传递
- 从《诗品序》看钟嵘的文学观念及诗美理想被引量:6
- 2005年
- 作为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钟嵘的《诗品》以其"思深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而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其中《诗品序》所反映的诗歌发生论、诗歌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美感论等都足以垂远后世,沾溉后人,并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胡红梅
- 关键词:诗品诗论诗美文学观念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