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凯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德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德合作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德意志人
  • 2篇德语
  • 2篇著述
  • 1篇东方主义
  • 1篇新闻
  • 1篇新闻界
  • 1篇叙事
  • 1篇学术价值
  • 1篇殖民话语
  • 1篇中国人
  • 1篇中国新闻
  • 1篇中国新闻界
  • 1篇中国叙事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构
  • 1篇社会建构主义
  • 1篇社会建构主义...
  • 1篇钦定宪法大纲
  • 1篇清朝
  • 1篇清朝晚期

机构

  • 8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作者

  • 8篇胡凯

传媒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19世纪来华德意志人的孔子形象建构
2023年
西方对孔子的认知和形象建构是近代中西/中德文化互动感知的重点之一。除了西方学者基于研析儒学典籍对孔子形象的学术性建构,19世纪接踵来华的德意志人以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观察与书写,为德意志公众拓宽了认知孔子、儒学和中国的新视野。受书写者多重身份和利益向度的影响,他们在认同孔子“伟人形象”的同时,也从总体上将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置于西方文明之下。这种对孔子形象的社会性建构不仅反映了来华德意志人在华殖民主义、文明布道的行动目的,而且也是19世纪中西/中德权力关系的写照。
胡凯刘丰毓
关键词:孔子形象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9世纪中国人眼中的德国形象
选择19世纪中国人眼中的德国形象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作为认识主体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形式,国家形象是打开认识主体精神世界的钥匙之一。同时,国家形象的构建与发展也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互动的结果,是联系两者...
胡凯
关键词:清朝晚期学术价值中国人
文献传递
试析19世纪来华德意志人的中国祖先崇拜书写被引量:1
2021年
在近代中西交往过程中,中国的祖先崇拜是19世纪诸多来华德意志人关注与书写的对象。他们在面向本国公众的德语著述中介绍祖先崇拜,并对其内涵和影响展开论述与评价。在东方学视域下解读祖先崇拜在这些文本中的呈现方式,可以发现,受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影响,来华德意志人对中国祖先崇拜的书写并非客观现实的完整再现,而是当时中西文化权力关系的映射。对于旨在改造乃至取代中华文化的叙事者而言,对祖先崇拜的书写事实上是他们在"认知中国"的掩饰下建构与支配中国的尝试。
胡凯张斐
关键词:祖先崇拜话语权力
花之安德语著述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2022年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凭借丰富的中国研究著述跻身于19世纪来华汉学家之列,但他面向西方公众的德语著述却与其颇受赞誉的中文著述有显著差别。本文从东方主义批判的视角出发,聚焦花之安德语著述中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描述与评价。经分析发现,花之安基于传教士的身份和利益导向,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使用具有殖民话语特征的叙事方式,通过对其在华经历和对华认知的选择性书写,建构出巨大的中西文化势差,并向西方公众推介经其剪裁加工的负面中国形象,从而唤起西方公众对按照西方模板改造中国这一文明使命的认同和支持,以助推在华传教士的根本任务——中国的基督教化。
胡凯张斐
关键词:花之安东方主义殖民话语
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被引量:2
2009年
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本文将以清政府在立宪模板选择过程中对德国的取舍为切入点,分析影响其抉择的原因。
胡凯
关键词:晚清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
中国新闻界笔下的德国政局(1932.7~1933.3)
胡凯
《昨日世界》与茨威格的欧洲观念被引量:2
2017年
《昨日世界》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自传。茨威格在回顾1881年到1939年欧洲历史的基础上,对欧洲的前途和犹太民族的遭遇做了深入的思考。他强调欧洲的精神团结,主张欧洲各民族在理解和友谊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交融,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欧洲公民的身份。茨威格的文化欧洲观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尊重欧洲各民族的个性与差异,着重和谐共存而不强求统一。同时,茨威格也希望犹太人能够通过参与欧洲文化建设,作为新欧洲文化的建构者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通过《昨日世界》解析政治维度的茨威格,分析他对欧洲联合和欧洲文化建设的主张,有助于思考与分析当前欧洲联合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如文化认同危机、小众的融入等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张玉书胡凯朱凤瀚
关键词:茨威格
略论“以德为师”的晚清军事改革
2010年
在洋务新政的推动下,清政府于19世纪70年代至1897年间为实现国防近代化,主要以德国为蓝本实行军事改革。作为晚清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以德为师”的军事改革进程以及清政府选择德国作为效仿对象的原因都值得后世认真分析。
胡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