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明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在功能性肠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在功能性肠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34例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IBS-D)患者、31例功能性腹泻(FD)患者进行双上肢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及心电图R—R间隔变化(RRIV)检测,并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者间差异。结果IBS—D组患者SSR潜伏期较FD组及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IBS—D组SSR波幅较FD组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IBS—D组、FD组及对照组SSR异常率分别为67.6%、12.9%和7.5%,可见IBS—D组异常率显著高于FD组及对照组。IBS-D组、FD组RRIV的R%和D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D患者存在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失调,FD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提示SSR及RRIV均可用于评价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可协助诊断及用于疗效评估。
- 官俏兵张晓玲阮水良胡乐明顾旭东
-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 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356例听觉脑干反应测试随访
- 2007年
- 沈定石桂枝胡乐明钱林荣杨雪明
-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听觉脑干反应高危新生儿损伤发生率随访
- 周围性面瘫电生理检查与预后相关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评价面神经电图(ENoG)、F波和瞬目反射(BR)等电生理检查在早期周围性面瘫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对发病3周内行ENoG、F波和BR检测的3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2年,分别以F波、BR异常与否以及ENoG是否≥90%作为诊断界值,比较3种诊断方法判断预后的准确度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3种方法均能准确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ENoG≥ 90%、F波和BR异常均预示预后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波和BR结果之间(r=0.674,P<0.01)、ENoG与BR间(r =0.445,P< 0.05)具有一定的相关性,ENoG与F波的无相关性(r=0.251,P>0.05).结论 结合多项适当的电生理检查全面综合分析,对周围性面瘫早期预后判断起重要作用.
- 方瑾潘军燕陈晓红李海同杨雪明胡乐明
-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电图F波瞬目反射电生理预后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婴儿耳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4年
- 胡乐明裘秀兰钱林荣杨雪明贾鸣沈定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婴儿耳聋语言训练听阈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筛选未通过新生儿的听觉诱发电位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o evoked potential,BAEP)在婴儿耳聋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500例婴儿从出生到6wk 内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3次未通过者,拟诊耳聋的患儿进行听阈及 BAEP 检查。如听阈在65dB SPL 以上或 BAEP 异常者,1~2个月后来复查。如患儿月龄在6-12个月以上,听阈仍在65 dB SPL 以上者就进行干预及治疗。结果 1000耳中正常98耳、轻度耳聋515耳、中度耳聋234耳、重度耳聋80耳、极聋72耳。1~2个月后来复查的有754耳,正常的占233耳、轻度耳聋271耳、中度耳聋203耳、重度耳聋23耳、极度耳聋24耳。与首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BAEP 检查可以检测婴幼儿听力损害的程度,及跟踪随访,并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及早期语言训练成为可能,使患儿聋而不哑。
- 裘秀兰胡乐明
- 关键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新生儿BAEP重度耳聋听力损害听阈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躯体形式障碍的相关研究
- 2008年
- 裘秀兰胡乐明朱梓丰官俏兵张晓玲黄俊军
-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 婴幼儿耳聋的检测及早期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胡乐明沈定殷新光裘秀兰钱林荣杨雪明
- 关键词:干预效果分析耳聋语言发育障碍听性脑干反应声音刺激正常发育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检测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评定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不同病因所致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评定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分为中枢性眩晕组70例和周围性眩晕组50例,分别行SSR检测评定,并与6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中枢性眩晕组在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总异常率为87.1%(61/70),与周围性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眩晕组SSR总异常率为18.0%(9/50),潜伏期和波幅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SSR检测评定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 张晓玲顾旭东胡乐明裘秀兰官俏兵余波翟丽萍
- 关键词:前庭系统眩晕交感神经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