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双
-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被引量:21
- 2007年
- 基于后现代文化理念的叙事心理治疗,其主要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契合体现在:问题外化的治疗手段顺应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关系取向的治疗立场更适合具有关系自我观的中国人;关注差异的治疗模式与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不谋而合;重视来访者的内在力量可充分发挥中国人善于自律和反思的特长。
- 翟双杨莉萍
-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中国文化后现代心理学
- 叙事心理治疗及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应用
- 社会文化的变迁、当代哲学的导向及心理学相邻学科的发展共同构成了叙事心理治疗的产生背景并推动其最终在家庭治疗领域中产生与发展。叙事心理治疗以社会建构论为方法论基础,创造了如问题外化、寻找独特结果、解构与重构生活故事等一系列...
- 翟双
-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社会文化中国文化社会建构论
- 文献传递
-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8年
-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 翟双杨莉萍
- 关键词:儿童心理家庭关系叙事离异
- 中国人的求同心理被引量:4
- 2006年
- 求同是中国人传统且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求同主要表现为从众行为、标准答案"情结"、"听话"教养观和平均主义观念;究其原因,是中国人的尚和心态、关系自我、传统农业经济和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思想造成的;求同心理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抵抗外来侵略、继承传统美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忽略个体、缺乏独立和创造性及容易迷失自我的消极影响;可通过加强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自省的认知方式、服从真理而不是权威、批判地继承传统等途径避免求同心理的消极影响。
- 翟双
- 关键词: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中国人传统文化
- 叙事心理治疗的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
- 叙事心理治疗基于后现代的文化理念。其主要特征包括:问题外化的治疗手段;关系取向的治疗立场;关注差异的治疗模式;重视来访者的内在力量。叙事心理治疗的上述特征与中国文化有着较好的契合。其中,问题外化的治疗手段既顾及了中国人的...
- 翟双杨莉萍
-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中国文化后现代心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