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基因
  • 2篇基因频率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基因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序列特异性
  • 1篇序列特异性引...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基因定型
  • 1篇基因分型
  • 1篇汉族
  • 1篇汉族人
  • 1篇汉族人群
  • 1篇合酶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罗成伟
  • 2篇王琳
  • 1篇饶神宗
  • 1篇胡丽华
  • 1篇胡丽华
  • 1篇胡豫
  • 1篇张波

传媒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基因定型研究及多态性分析
该实验采用了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PCR-SSP)扩增HPA1~5抗原系统,并与其它基因分型方法相比较,以期找到能大量、快速、准确的检测HPA抗原系统的方法.同时,我们在湖北汉族人群中研究了HPA的分布特征,并与...
罗成伟
关键词:基因定型基因频率等位基因
文献传递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分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2年
从6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在血小板上除了含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共同抗原外,还含有仅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共同抗原(HPA),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分型。自从1957年Monlinier发现第一个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并检测到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相应抗体而发现的。到1988年为止,相继发现了PLA、PLE、Ko、Bak、
胡丽华罗成伟王琳张波胡豫
湖北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湖北汉族人群人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 (HPA)基因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 ,并与其他种族相比较。方法 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  10 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湖北汉族人群HPA基因频率为HPA 1a :0 97、HPA 1b :0 0 3;HPA 2a :0 98、HPA 2b :0 0 2 ;HPA 3a :0 82、HPA 3b :0 18;HPA 4a :0 99、HPA 4b :0 0 1;HPA 5a :0 91、HPA 5b :0 0 9(P >0 0 5 ,u =1,符合Hardy Weinberg公式 )。结论 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HPA基因频率均不相同。与其他种族相比 ,中国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 ,b基因频率较低 ,理论杂合率与实际杂合率均低于其他种族 。
罗成伟胡丽华王琳饶神宗
关键词:基因频率汉族人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