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枫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细胞
  • 2篇血细胞分析
  • 2篇血液
  • 2篇细胞分析
  • 1篇血标本
  • 1篇血标本放置时...
  • 1篇血浆皮质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褪黑素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血液细胞
  • 1篇血液细胞分析
  • 1篇血粘
  • 1篇血粘度
  • 1篇亚硝酸根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监测
  • 1篇遗传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状态

机构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7篇秦枫
  • 2篇刘劲松
  • 2篇郑宗菊
  • 1篇白垚
  • 1篇张莉萍
  • 1篇王祖琴
  • 1篇程大林
  • 1篇李胜发
  • 1篇严立
  • 1篇崔鲂
  • 1篇张晓恒
  • 1篇史静
  • 1篇张玉洪
  • 1篇刘靖
  • 1篇杨双双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为了解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将 10例血标本放置 0、2 0、6 0、12 0、180、30 0min分别测定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的值。结果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值 ,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全血粘度切割变率为 2 0 0s-1和血浆粘度值均在 180min时出现统计学意义 ,与即刻测定结果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P <0 .0 1、全血粘度切变率为 10 0s-1、30s-1、3s-1的值在 12 0min时 ,出现统计学意义 ,与即刻结果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P <0 .0 1。结论 :在进行血粘度检测时 ,标本应放在 12 0min内测定 。
刘劲松严立秦枫张晓恒
关键词:全血粘度血液血标本放置时间
某ISO15189认可实验室中Sysmex HST-N302XE推片规则制订与评价
2013年
目的在该室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已验证的单机模式复检规则基础上,结合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41条,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室Sysmex HST-N302XE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方法将拟定的22条流水线复检规则导入HST-N302XE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操作电脑的Labman 4.2程序中,随机检测患者标本共500例,同时人工涂片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人工白细胞分类,计算出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和涂片复检率。结果将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导入HST-N302XE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操作电脑的Labman 4.2程序中进行统计分析。自动推片率(复检率)为29.2%(146/500),真阳性率为13.0%(65/500),假阳性率为16.2%(81/500),真阴性率为69.2%(346/500),假阴性率为1.6%(8/500)。结论该室血细胞分析流水线HST-N302XE推片规则验证结果表明,假阴性率小于5%,复检率和假阳性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适用该室HST-N302XE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流水线的应用能够使实验室在减少人力耗费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检验质量。
李胜发白垚杨双双王祖琴刘劲松秦枫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假阴性
从试剂的规范化管理谈检验质量保证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药物监测、健康状况评估、遗传性疾病预测、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张玉洪秦枫刘靖张莉萍
关键词:试剂健康状况评估疾病预测药物监测遗传性
两种采血方法对血液细胞分析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观察两种采血方法对血液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 :采用传统三棱针破皮末梢取血法及激光无痛破皮末梢取血法 ,用瑞士产AC—920EO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细胞对比分析 ,观察两组间实验数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配对资料统计分析 ,两个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激光无痛采血法可靠 。
秦枫程大林崔鲂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液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仪
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在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讨论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在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加强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职业暴露的防护效果。应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该院120名医学检验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员结构、职称、工作年限、主要暴露类型、暴露源、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和处置情况等。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对不规范处置流程进行特殊干预并对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这120名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后,职业暴露发生率有所下降,从应用前的46.67%下降为应用后的15.83%;初级称职职业暴露发生率从应用前的48.21%下降为应用后的21.67%;低年资(<5年)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从应用前的57.58%下降为应用后的27.27%。主要职业暴露类型锐器伤的发生率从应用前的35.00%下降为应用后的14.17%;对主要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从应用前的37.50%下降为应用后的15.00%;职业暴露正确处理率从应用前的49.11%上升为应用后的89.47%。风险管理对医学检验工作人员非常重要,风险管理在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合理应用能有效降低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和提高医学检验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与技能,同时为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覃梅秦枫史静
关键词:风险管理
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褪黑素、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水平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ACI患者136例,对治疗后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改良Rankin评分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与预后不良组(86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各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对A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CI组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8、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褪黑素和CCCK-18水平升高是影响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褪黑素、CCCK-18及联合检测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58、0.945。结论血清褪黑素、CCCK-18水平升高与ACI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褪黑素、CCCK-18对判断ACI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郑宗菊鄢宗仁秦枫
关键词:褪黑素急性脑梗死预后
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亚硝酸根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亚硝酸根(NO^(-)_(2))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239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7分者诊断为PSD。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Griess脱氨基反应检测血浆皮质醇、BDNF和NO^(-)_(2)含量。采用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系统状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患者的情绪状态,采用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结果本组239例AIS患者中,53例经6个月随访诊断为PSD(HAMD评分≥7分),纳入PSD组,其发生率为22.2%。与未出现PSD患者(非PSD组)相比较,PSD组患者的婚姻状况(单身/离异/丧偶)、脑卒中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mRS评分)、随访6个月HAMD评分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均较高,血浆BDNF和NO^(-)_(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单身/离异/丧偶、出院时mRS评分≥2分、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SD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HMDA评分呈正相关(rs=0.507,P<0.001);而血浆BDNF、NO^(-)_(2)水平与HMDA评分呈负相关(rs=-0.294、-0.409,P<0.05)。入院时血浆皮质醇、BDNF、NO^(-)_(2)水平预测随访6个月PSD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4、0.833、0.759,灵敏度分别为92.5%、66.1%、95.2%,特异度分别为55.9%、88.7%、47.2%,联合检测预测的AUC为0.8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74.7%。结论AIS患者入院时,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血浆BDNF和NO^(-)_(2)水平降低与PSD的发生风险有关,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可预测随访6个月PSD的发生风险。
郑宗菊鄢宗仁秦枫
关键词: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亚硝酸根卒中后抑郁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