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洁
-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热处理对铀铌合金变形局域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对多温度点人工时效(200℃/2 h、400℃/2 h、600℃/2 h)铀铌合金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绝热剪切带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Hopkinson压杆装置对铀铌合金帽形样品进行了冲击加载,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冲击后的回收样品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对剪切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在200℃/2 h与600℃/2 h帽形样品台阶处观察到不同类型的绝热剪切带,400℃/2 h样品在冲击过程表现出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特征,某些区域已经接近或达到熔点。
- 石洁王小英赵雅文巫祥超
- 关键词:绝热剪切带微结构
- V-Ta合金力学行为的计算与实验研究(英文)
- 2014年
- 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V-Ta合金体系的弹性常数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评估.计算得到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柯西压力及体模量与剪切模量等表明当合金中Ta的含量在10 wt.%左右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为了检验计算结果,合成了V-10 wt.%Ta,V-15 wt.%Ta,V-20 wt.%Ta等不同Ta含量体系,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实验所得结果与计算相吻合,为通过计算设计合金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 陈金繁罗超敖冰云彭丽霞石洁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计算合金设计
- 应用区域熔炼法净化金属铀的理论设计与实验探索
- 通过理论计算讨论分析了熔化区域宽度、区熔次数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理论优化条件,以铀中Al、Mo、w、Ti、C等元素为对象开展初步研究,ICP-AES分析结果表明,试棒中部的待测杂质总量从1189μg/g降低至40...
- 石洁罗超张新建王震宏刘勇王怀胜
- 关键词:URANIUMPURIFICATION
- 文献传递
- 感应区域熔炼法制备高纯铜被引量:11
- 2010年
- 在真空条件下用感应区域熔炼法对工业纯铜(99.99%)进行提纯。采用旋转样品的方式有效减小熔区宽度并加大了熔区的搅拌。ICP-AES结果表明区熔对Mo、Fe、W、Cr去除效果明显,纯度最终达到99.997%。结合溶质分配系数k计算了区熔后铜中杂质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石洁罗超王怀胜刘勇李鱼飞
- 关键词:铜提纯
- U-5.7Nb合金绝热剪切带微观组织结构特征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SHPB实验装置对U-5.7Nb合金帽型样品在室温下进行动态加载,获得U-5.7Nb合金绝热剪切带,采用激光共聚焦、SEM、纳米压痕以及TEM等测试方法开展了U-5.7Nb合金绝热剪切带内组织结构的研究。U-5.7Nb合金绝热剪切带宽约40μm,且呈现蚀刻"暗带";剪切带内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导致带内"破碎"等轴晶特征组织的出现;剪切带核心区域出现取向高度异性的纳米"晶畴"。剪切带内特殊的组织结构变化导致剪切带硬度与弹性模量的不同变化趋势。
- 赵雅文刘柯钊肖大武何立峰石洁邹东利
- 关键词:绝热剪切带TEM
- 区域熔炼法净化金属铀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区域熔炼过程中熔化区域宽度、区熔次数等对U提纯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理论优化条件,以U中Al、Mo、W、Ni、Ca、C等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金相(OM)分析了提纯前/后铀中杂质元素的浓度、夹杂物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区域熔炼法对铀中杂质元素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试棒中部的待测杂质总量从1189μg/g降低至402μg/g。对W,Ni,C的去除效率高,Al和Mo的去除效果不明显。夹杂物尺寸减小,沿熔化区域方向富集。
- 石洁罗超张新建王震宏刘勇王怀胜
- 关键词:铀区域熔炼提纯
- 应用区域熔炼法净化金属铀的理论设计与实验探索
- 通过理论计算讨论分析了熔化区域宽度、区熔次数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理论优化条件,以铀中Al、Mo、W、Ti、C等元素为对象开展初步研究,ICP-AES分析结果表明,试棒中部的待测杂质总量从1189μg/g降低至40...
- 石洁罗超张新建王震宏刘勇王怀胜
- 关键词:铀区域熔炼提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