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晓雯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校园
  • 4篇高校
  • 3篇校园文化
  • 2篇地方高校
  • 2篇育人
  • 2篇育人工程
  • 2篇文化品牌
  • 2篇红色文化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地方特色文化
  • 1篇对外汉语
  • 1篇遗产
  • 1篇意味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文化
  • 1篇试讲
  • 1篇特色文化
  • 1篇特质

机构

  • 6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延边大学

作者

  • 7篇盛晓雯
  • 1篇赵润
  • 1篇娄振强

传媒

  • 3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农村教育
  • 1篇发明与创新(...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共同精神记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深印在血脉中的气质品格成就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先进的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作为培育人才的集中场所,高校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每所高校都高度关注的重要方面,也因历史、环境、地域的不同,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质,形成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
盛晓雯
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品牌
高校文化校园建设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若干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在高校建设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风骨和灵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人的思维、行为和精神境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引入到文化校园的建设中,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水平文化校园,一方面有利于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途径。
盛晓雯牟丽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学院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的到来冲击着往日宁静的大学校园,市场化的运行规律渗入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使身处其中的学院知识分子们面对多重来自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这一时期学院知识分子小说大量涌现,作家们在小说...
盛晓雯
关键词:当代文学小说创作社会文化
文献传递
古老航船的悲叹:论《古船》
2006年
通过对《古船》男、女形象群的剖析,探寻三种不同的救渡方式,以及女性抗争后的悲怆境地,进而透析《古船》中挥之不去的悲剧意味。
盛晓雯
关键词:《古船》悲剧意味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为例
2019年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是一所学校从建立之初,历经几代人发展建设形成的思想共识、精神积淀、文化特质,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如何将劣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是每一所地方高校寻求生存的方向。
盛晓雯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工程文化特质
对外汉语早期教学倾向性调查
2013年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推广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以该校培训对外汉语的教育模式为参照,以其培训学员为对象,以学员早期教学倾向性调查为切入点,期望为对外汉语早期教学找到更好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赵润娄振强盛晓雯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机制研究——以通化师范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工程为例
2019年
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是一所学校从建立之初历经几代人发展建设形成的思想共识、精神积淀、文化特质,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如何将劣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是每一所地方高校寻求生存的方向。现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远离吉林省文化经济中心,地域的偏僻为其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因素。学院如何转变发展思路,将目光投向地方文化社会特色,将发展的根系深深植入这片沃土,汲取地方特色文化,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红色育人之路。
盛晓雯
关键词:校园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育人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