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药敏
  • 2篇药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端粒酶活性
  • 1篇端粒酶活性检...
  • 1篇胸水
  • 1篇血浆凝固酶试...
  • 1篇药敏分析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耐药
  • 1篇药物耐药性
  • 1篇药性分析
  • 1篇衣原体
  • 1篇抑菌浓度
  • 1篇幼儿
  • 1篇原体
  • 1篇人血浆

机构

  • 8篇吉林省临床检...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北华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市疾病预...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白淑晶
  • 1篇张雯艳
  • 1篇张鸥
  • 1篇王淑桂
  • 1篇吴多荣
  • 1篇赖燕燕
  • 1篇张晓梅
  • 1篇蔡玉本
  • 1篇尤新
  • 1篇张淑芳
  • 1篇赵贺春
  • 1篇朴美花
  • 1篇谷海瀛
  • 1篇刘玲丽
  • 1篇胡雪峰
  • 1篇刘嫦玉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检验信息...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854例败血症病原体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海南岛败血症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6月—2005年8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854例败血症,调查其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4例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90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11株,占45.0%;革兰阳球菌284株,占31.4%;真菌180株,占2.7%;革兰阳性杆菌28株,占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严重的院内感染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居第三位,与海南岛是我国南方类鼻疽病的主要疫区有关。
白淑晶赖燕燕吴多荣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体药敏分析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鉴别的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检测胸腹水、脑脊液(CSF)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TRAP-PCR法对胸腹水和脑脊液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胸腹水及脑积水脑脊液脱落细胞一般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而癌性胸腹水或恶性脑膜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6.9%,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69.5%)。细胞学阳性的标本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较高,对体液良、恶性肿瘤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白淑晶羊文芳谷海瀛
关键词:端粒酶胸水腹水
长春市儿童医院2003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药物耐药性分析
2004年
由于滥用抗生素,致使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这种耐药性不但在成人群体日趋严重,而且近年来在儿童及婴、幼儿这个群体也日趋突出.现将我院2003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王淑桂胡雪峰蔡玉本白淑晶
关键词:临床分离菌药物耐药性幼儿
血浆凝固酶试验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玻片法和试管法检测血浆凝固酶的影响。 方法 比较、观察不同种类血浆、抗凝剂、培养时间、菌液浓度、血浆灭活、纤维蛋白原等各种因素对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影响。 结果 柠檬酸钠和EDTA-Na2抗凝的兔血浆和人血浆检测葡萄球菌凝固酶均能得到正确结果;兔血浆更适合于检测游离凝固酶;玻片法和试管法所需的菌株一定要新鲜;反应时间取决于血浆种类和菌液浓度。 结论 血浆凝固酶试验受多因素影响。
张晓梅白淑晶
关键词:血浆凝固酶试验试管法人血浆抗凝剂纤维蛋白原菌株
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比例,给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同时进行UU和CT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887例NGU患者中,UU阳性者男131例,女575例;CT阳性者男12例,女11例;UU和CT混合阳性者男18例,女140例。经统计学检验和scheff啨可信区间法分析得知,UU的感染比率要明显大于CT和UU与CT混合感染的比率。结论在检出UU和CT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79.6%感染UU,2.6%感染CT;17.8%的为两者混合感染。UU为主要感染因素。
白淑晶刘玲丽刘嫦玉张鸥谷海瀛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药物最低抑菌浓度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 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测定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 (MIC)。方法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药物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式为 :1gC =a +bA(C :药物浓度 ,A :吸光度 ,a ,b :常数 )。当A趋近于零时 ,药物浓度C就是该药物的MIC ,即 :1gMIC =(A1/A2 1gC2 -1gC1) /(A1/A2 -1)。通过该药物两种浓度C1、C2 及其相应的吸光度值A1、A2 就可以求出该药物的MIC ,这样求得的MIC并非直接实验得出 ,而是由两个确定的药物浓度及相对应的吸光度值计算得出的。结果 该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标本 40株大肠埃希氏菌 ,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33株铜绿假单孢菌。该方法和稀释法比较 ,回归方程分别为 :Y本法 =1.0 3X +2 .79(N =40 ) ,Y本法 =1.0 3X +3.0 5 (N =35 ) ,Y本法=1.14X +0 .6 7(N =33)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6、0 .990和 0 .99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张淑芳野丽丽白淑晶朴美花尤新
关键词:噻唑蓝比色法最低抑菌浓度药敏试验
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
1997年
Follas,D白淑晶
关键词:实验室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维生素C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测定生物样品中维生素C(Vit C)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根据Vit C对Luminol-KIO4-H2O2化学发光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测定维生素C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6.0×10^-8mol/L,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对8.0×10^-7mol/L维生素C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结论该方法用于生物样品中Vit C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白淑晶赵贺春张雯艳
关键词:生物样品维生素C化学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